玩酷网

标签: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很多人担心我们会再次配合美国,承担美国降息的代价,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从战略

很多人担心我们会再次配合美国,承担美国降息的代价,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从战略

很多人担心我们会再次配合美国,承担美国降息的代价,我个人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从战略层面来讲,《我们和美国,有个交易?》这个是总逻辑,而在金融层面,《美元降息,A股上行,这次谁来买单?》,这个是次逻辑。总体上而言,金融层面还是要服从于最终的战略层面。美国9月突然降息,金融圈一片哗然,不少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又被“绑上美联储的战车”,为美国的经济问题埋单?但其实,没必要太慌。从战略的高度来看,中美之间的金融互动,根本不是“谁听谁”的关系,而更像是一场有来有回的“交易”。而在金融市场的层面,A股这次的走强,也并不单纯是因为美元降息,更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算盘,说到底,美国降息是它的事,中国买不买单,看的是我们自己的战略节奏。看上去,美国降息是“放水”,但背后的盘算其实一点都不简单,债务高企、经济疲软、选情焦灼,这些才是美联储出手的真正原因。别忘了,美国现在债务已经飙到37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都快赶上它的军费了,在这种背景下,不降不行,降了才能缓一口气。可问题是,美国一降,全世界都得跟着“感冒”?不一定,中国其实早就看透这套戏码,我们这边的货币政策,核心不是“跟”,而是“稳”,讲白了,就是你美国降你的,我们有我们的节奏。潘功胜早前发的那篇文章,虽然字不多,但信号很明确:中国不会当“跟班”,我们要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要的是在全球金融体系里有一席之地,美国是想维持美元霸权,我们则是想走出自己的路。说得再直白点儿,这是你出招,我拆招,不是你降我就降,而是你降,我看你下一步怎么走,再决定我该不该应。中美利差这事儿,看似是数字游戏,实则是心理博弈,美联储一降息,利差就变窄了,以前是3个百分点,现在差不多只有2.5%。这听起来不大,但对资本来说,这点差价就是他们“跑不跑”的风向标,这时候大家又开始担心了,利差一变,钱是不是又得跑出去了?但现实是,资本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轰”一下就流出中国,反而是,7月份还有200多亿美元的顺差,外资还在加仓A股,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资本,没那么容易被利差牵着鼻子走了,以前是“美联储一动、全球齐抖”,现在是“你降你的,我看我的”。特别是欧洲那边,这次欧元涨得比人民币还猛,资金还真不少流向了欧元区,反而给了中国一个喘息的窗口。换句话说,利差在变,资本的流动逻辑也在变,它已经不再是纯粹看谁利息高,而是看谁更安全、谁更有前景,而这一点,中国的吸引力,其实正在慢慢回归。不少人看到美联储降息后,A股开始走强,就觉得我们是不是又在“接盘”,但讲真,这种看法有点低估A股了。现在的A股,确实受到外部利好影响没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在发力,政策工具箱早就准备好了。5000亿的养老再贷款、8000亿的科技再贷款,哪个不是精准滴灌?8月份的成交额高达3万亿,说明市场并不是“靠消息炒作”,而是真的开始活跃了。再说估值,现在A股的估值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性价比之王”,海外资金不是看情怀进来的,他们是看得见实打实回报的,人民币稳住了,政策也稳住了,那自然会有人进来抄底。当然,也别太乐观,银行的净息差已经缩到只有1.42%,这意味着我们也没太多降息空间了,而且外部不确定性还是在的,出口的压力也会继续传导进来,市场的韧性是有,但挑战也不是纸上谈兵。所以说,A股的表现,不是“接美国的锅”,而是“借势谋自强”,我们不是在为美联储的政策买单,而是在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市场修炼得更有吸引力。表面上看,好像中国每次都要配合美国的节奏,但其实,这不是配合,而是“拿捏”,就像下棋一样,美国走一步,我们不一定跟,而是看清大局后再动。从货币政策到资本流动,再到股市表现,我们其实都在做一件事:掌控节奏,不是谁出牌快,就赢了,而是谁能稳住局面,等到对方露出破绽,再出手。美国现在的问题,不只是降息那么简单,它的债务、选情、通胀,全都捆在一起,像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金融大包袱”,而中国这边,至少目前还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优势。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是在“买单”,实际上,我们是在“谈判”,美元降息的背后,是一场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新洗牌,而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应对的角色。我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不是短期的股市涨跌,而是长期的货币主权和金融安全。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不是怕穷,是怕被套牢。2023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超1200亿美元,阿根廷、土耳其等国美元债务违约风险攀升,本币汇率跌幅超20%,印证“收割”效应。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国央行累计增持黄金412吨,黄金储备达2330吨,占外汇储备比例从3.2%升至4.5%,对冲美元资产波动风险。同期全球央行增持黄金超1136吨,创历史新高,印度、巴西等国同步跟进。美联储加息推高全球融资成本,欧元区2024年一季度GDP增速仅0.2%,经济承压明显。增持黄金是全球央行分散风险的理性选择,既对冲美元霸权下的政策冲击,也反映去美元化的渐进趋势。但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58%以上,多元化储备需长期布局,平衡安全与收益方能应对全球金融波动。

美联储重启降息通道后,会发生什么?钱是最聪明的,它总是会积极地流向价值洼地。之前

美联储重启降息通道后,会发生什么?钱是最聪明的,它总是会积极地流向价值洼地。之前美元走强,很多国人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存海外吃高息,或者投资海外资产。而现在反过来了:美元利率持续下降,人民币资产反而更有吸引力。随着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这些钱中就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回国内,去寻找收益更高的资产。你可能会问:钱回来,会去哪?一般来说,无非两样:股与楼。股市体量小、反应快,更容易快速反弹;楼市体量大、流转慢,更利好真正稀缺的核心资产。结合9月15日外汇局发布的新政:境外个人凭购房合同就可办理结汇。节奏把握的简直不要太巧。这就是在降低外资进场买房的流程门槛,欢迎热钱进来,也欢迎他们投资中国资产。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

美联储一打喷嚏,全世界都得感冒。加息不是政策,是收割。中国连续16个月买黄金,不是怕穷,是怕被套牢。俄罗斯早就把美元换成金条和粮票,真到断电那天,至少能换两袋面粉。斯里兰卡破产了,不是因为懒,是因为借了美元债,还的时候美元涨了三倍——你赚的卢比,不够还利息。巴西和中国干起了本币结算,不走SWIFT,不碰美元,像两个老邻居直接拿米换油。东盟内部贸易五年长了五个点,不是靠美国施舍,是自己人抱团取暖。金砖搞自己的支付系统,不是要取代美元,是不想再当提款机。这些话听着特解气,像把窗户纸捅破了似的,但真要往深了琢磨,全球钱袋子的事儿可比这绕多了。就说斯里兰卡破产,美元债确实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你细想,它自己的日子本就过得悬。这国家大半外汇靠旅游业挣,疫情一来游客全没了,手里的美元瞬间见底;偏偏国内没什么像样的产业,日常用品多半得进口,美元一紧物价就疯涨,老百姓扛不住了,才出了大乱子。总不能把所有锅都扣给美元,自家经济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也是实打实的问题。再看中国买黄金,连续16个月加仓,说“怕被套牢”没毛病,但更像给外汇储备“上保险”。这些年全球局势一会儿一个变数,美元说加息就加息,欧元、英镑也跟着晃,唯独黄金几千年来都是硬通货,不管谁家货币出问题,它的价值都稳得住。咱们这么大的经济体,外汇储备不能只盯一种货币,多配点黄金,就像家里多存点应急粮,心里踏实。而且这也不是咱们一家的选择,去年全球央行买黄金的量创了历史新高,大家都在给自家钱袋子加道安全锁。俄罗斯把美元换成金条和粮票,这招够实在。黄金能避险,粮食是活命的根本,尤其被制裁后,手里有这两样,腰杆就硬。可你别觉得这样就万事大吉,俄罗斯卖石油天然气,以前大多收美元,现在要换成人民币、卢布,中间得磨合。跟欧洲做买卖,人家以前习惯用欧元,改过来得有过程;而且粮票再管用,也得有足够的粮食产量撑着,俄罗斯能这么硬气,也是因为自己是粮食出口大国,换个粮食不够吃的国家,想学也学不来。巴西和中国搞本币结算,像老邻居拿米换油,听着亲切,其实是两国贸易量撑起来的底气。去年咱们跟巴西的贸易额破了1500亿美元,你买我的机电产品,我买你的铁矿石、大豆,钱来往多了,直接用人民币和雷亚尔结算,省了换美元的手续费,还不用看美元汇率的脸色。但这事儿不是随便俩国家就能复制的,得双方都信得过对方的货币,贸易还得差不多平衡,不然一方手里攒太多对方货币花不出去,也麻烦——就像邻居换东西,总不能老拿白菜换人家的肉,时间长了谁也不愿意。东盟内部贸易五年涨五个点,“自己人抱团取暖”说得对。这些年东盟十国把自贸区理顺了,泰国的大米、马来西亚的棕榈油、越南的电子产品,内部卖不用交那么多关税,成本降了生意自然好做。可也别以为他们完全不靠外面,中国现在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他们卖的好多东西最终还是要卖到中国来,只是不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毕竟美国市场远,还总搞贸易保护,自家门口的生意做顺了,才更稳妥。金砖搞自己的支付系统,说“不想再当提款机”,这话戳中了不少国家的心思。以前做买卖、借钱都得走SWIFT,美元说了算,美国想制裁谁就把谁踢出系统,太被动了。但要说这系统能马上替代美元,不现实。现在全球贸易里美元占比还近60%,石油、大宗商品大多还得用美元结算,这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的。金砖搞这个系统,更像多开了条路,以后大家做买卖多个选择,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说到底,这些事儿都指向一个趋势:以前美元一家独大的日子,慢慢要变了。不是说美元要完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想再被美元牵着走,想给自家经济多留点主动权。但这个过程肯定不顺利,中间会有摩擦,比如本币结算怎么应对汇率波动,金砖支付系统怎么吸引更多国家加入。可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在试着找一条更公平、更安全的路。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联储一降息,A股就抬了抬眼皮。3900点憋了47天,北向资金偷偷砸了800亿

美联储一降息,A股就抬了抬眼皮。3900点憋了47天,北向资金偷偷砸了800亿

美联储一降息,A股就抬了抬眼皮。3900点憋了47天,北向资金偷偷砸了800亿进来,科技股直接干到15%涨幅。不是救市,是钱自己找上门。企业账款拖半年?现在法律卡死60天。专项债哗哗发,中长期贷款多出1.2万亿。不是政策喊话,是真金白银把现金流从泥里拽出来了。消费没假数据。7月零售涨5.5%,二手房带看量冲上12%,成交周期缩到45天。老百姓不躺平了,敢花钱了,这才是内循环的真底牌。电力市场全国打通,一年五万亿交易。不是画大饼,是电网变超市,电厂直接跟工厂谈价。统一大市场,终于不是口号了。摩根士丹利调高预期,不是吹牛,是看见了:钱往科技跑,人往消费走,政策在落地。别等风口,风早吹进你家院子了。
美联储九月降息让美国放弃世界第一、拱手让给中国?资金或许会有部分流向东方,

美联储九月降息让美国放弃世界第一、拱手让给中国?资金或许会有部分流向东方,

美联储九月降息让美国放弃世界第一、拱手让给中国?资金或许会有部分流向东方,但说中国能“直冲天际”甩开美国,实在太绝对。美国的综合实力摆在那儿,就算有下滑,也不可能快到穿透第二、第三,更不会因为落到第四就爆发内战分裂成三国。国际局势和国家兴衰是复杂的,哪能靠单一事件就推演成这样极端的结果。

有一条非常搞笑的规律:无论美联储降息还是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都是利差。这就

有一条非常搞笑的规律:无论美联储降息还是加息,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都是利差。这就是中国股市今天大跌的原因。其逻辑在于:美国人适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美国的强大。美国强大起来就是中国的最大利差。唯有美国在极左派的压制之下不做任何调整,美联储毫无作用,才构成中国资本市场的利好。

美联储降息了,靴子终于落地。不是惊喜,是预料之中的缓一口气。A股没涨起来,不

美联储降息了,靴子终于落地。不是惊喜,是预料之中的缓一口气。A股没涨起来,不是因为钱不够,是人心还没热。市场等的不是降息,是咱们自己也动一动。LPR还卡在3.45%,银行躺平,企业不敢贷,老百姓不敢花。你这边降息,那边不跟,等于放了个空炮。真要刺激经济,别光看美联储脸色,自己得先点火。电池、机器人、无人驾驶,听着高大上,但没人买账,全是纸上谈兵。车卖不动,工厂缩产,哪来的“产业化加速”?政策吹风管用,不如真金白银发补贴。算力国产化?芯片设备突破?别光晒成绩单。一个GPU跑不过英伟达,就别喊“替代”了,那是自嗨。银行板块撑着指数,像老丈人硬扛全家饭桌。它一反弹,别人不跟,立马崩。量能不到2.6万亿,再好的题材也是烟花,亮一下就散。暑期消费旺季?商场人少,外卖单平,家电下乡的券发了一堆,谁真去换?刺激消费,不是发券,是让人敢花钱。工资涨了,房贷降了,才敢剁手。别总盯着美股动作。我们自己的水龙头,得自己拧开。美联储降息是信号,不是解药。真正的好行情,从央行跟着降LPR那天,才
快讯!快讯!美联储主席宣布了9月18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降

快讯!快讯!美联储主席宣布了9月18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降

快讯!快讯!美联储主席宣布了9月18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他们今年第二次降息。鲍威尔讲得很直接。他说美国通胀还在高位徘徊,8月份的数据是2.7%。但另一边,失业率升到了4.3%,是近四年来的新高。工作机会明显变少了。从这次降息的决定来看,美联储面临着两难的局面。通胀的压力依旧存在,而失业率又开始上升,显然是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小的波动。降息本来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手段,降低借款成本,鼓励企业和消费者支出,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但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这个决定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要知道,降息往往是为了促使投资和消费,但并不是每次都能有效果。在美国,尤其是目前经济的状况下,降息可能并不是万能钥匙。通胀并未完全消退,而失业率又开始反弹,显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疲软。低利率本来应该刺激消费,但如果人们的收入预期不明朗,尤其是在看到失业率上升后,消费意愿反而可能受抑制。鲍威尔在讲话中提到的通胀问题也很值得注意。尽管8月的通胀数据为2.7%,相比一年前的高峰已经有所回落,但仍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美联储长期以来都在试图将通胀控制在2%以内,而2.7%的数字显然偏高。如果通胀无法有效控制,那么降息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毕竟,低利率本来是刺激经济的工具,但如果通胀太高,消费者购买力受损,企业成本上涨,那么这些刺激效果也可能会有所减弱。除此之外,美联储此举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即将进入“软着陆”?降息本来应该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但是也有经济学家认为,过度依赖降息可能反而让经济结构更加失衡。降息降低了资金成本,但同时也降低了投资回报率,这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无疑是个打击。而且,一旦通胀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低利率带来的潜在风险就可能更大,比如债务危机的隐患,或者是金融市场的泡沫。更让人担心的是,失业率的上升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尽管鲍威尔指出“就业机会明显减少”,但问题可能远不止于此。失业率升高通常意味着经济放缓,企业在招聘上的力度减弱,消费者收入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到消费的支出。而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如果这一环节受到压制,经济复苏的难度自然增加。从市场反应来看,降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一方面,降息可能刺激股市上涨,因为低利率意味着公司融资成本下降,短期内可能促进股市上涨。另一方面,降息也可能引发对通胀加剧的担忧,特别是如果降息未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导致债务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加不稳定。美联储在应对这一局面时,可能需要更加精准的政策工具,而不仅仅依赖于简单的降息操作。这次降息行动可以看作是美联储应对经济压力的一个尝试,但也透露出其面临的困境。虽然降息本意是刺激经济,但效果并非立竿见影,而且可能带来新的风险。通胀仍然在高位,失业率又出现上升,意味着经济的复苏之路仍然漫长且充满挑战。美联储是否能在接下来的政策中找到平衡点,避免经济过度依赖降息的刺激,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联储降不降息美聯儲降息美囯降息美国储降息美国银行降息美元超预期降息美联储减息

A股刚去找了找,今天跳水的四大原因:1、美联储降息落地,利好兑现。2、前期涨幅过

A股刚去找了找,今天跳水的四大原因:1、美联储降息落地,利好兑现。2、前期涨幅过高的板块和个股,积累了大量获利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资金出逃;3、控制节奏,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股天天砸盘,摁着不让涨。4、3900点大关的压力,今天最高冲到3899.95点,太精准了。总之,现在只允许局部的泡沫,不允许全面泡沫,必须走慢牛!大家要心里有数,听妈妈的话,别让自己受伤。最近还是3700~3900晃荡吧,今年冲关4000应该没问题,只是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