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稀土

中美这仗我认为要速战速决,不能打5年以上,5年后美国可替代产品就多了,包括稀土都

中美这仗我认为要速战速决,不能打5年以上,5年后美国可替代产品就多了,包括稀土都

中美这仗我认为要速战速决,不能打5年以上,5年后美国可替代产品就多了,包括稀土都可能有了,美元强权还在,但中美会全面脱钩。我们不干涉别国内政,但美国会保护他们,受点气无所谓,就都跟着老美走了,如果我们派兵又破坏外交原则,在有些人眼中我们和美国人没区别,这些人不支持美元还是强权。南海风浪渐起,稀土禁运让对手生产线摇晃不定,五年窗口紧迫,中国能否速决化解脱钩隐患?我们中国这些年储备体系建得扎实,粮食石油稀土这些关键东西,自给率高,够顶一阵子。拿粮食来说,2025年播种面积17.87亿亩,产量稳,收购4.3亿吨,国家储备局拨款1316.6亿元,涨了6.1%。自给率95%以上,小麦面积23073.3千公顷,就算进口停,本土产能加上储备,一年多没问题。石油也行,大庆油田2024年产原油3000万吨,天然气60亿立方米,长庆油田天然气破60亿立方米,新能源发电超7亿千瓦时,进口占七成,但本土加储备顶五六年。稀土更牛,储量全球49%,产量69%,加工90%以上,2025年一季度出口14177吨,但管制严,4月对钐钆铽等七类限出口。兰德报告说,中国军力和动员强,反介入难让对手速胜。经济大,工业厚,人口足,组织好,全面制裁难,因为对手供应链靠中国。但话说回来,这仗要是真打,我觉得得速战速决,不能拖过五年。五年后,美国替代品多了,稀土可能自己搞定,美元强权还在,中美全面脱钩。我们不干涉别国内政,但美国会保护他们,受点气无所谓,就都跟着老美走了,如果我们派兵又破坏外交原则,在有些人眼中我们和美国人没区别,这些人不支持美元还是强权。这观点接地气,说白了,持久战对中国不利。兰德报告有九个场景,讲持久冲突经济成本高,核升级风险大。中国能源进口多,对手出口多,储备够几周,但我们准备几十年,避免苏联教训,建产业削弱联盟。军事刺激竞赛,效费比优。内部控制意识形态。贸易谈判恢复,争取时间。X上有人说中国抛美债冲击利率,反制逆周期。制度节奏快。越南成本低,但中国效率高,苹果印度良率60%。目标高端制造。反制快速,韧性强,社会稳定。消费萎缩不崩溃。权力维护合法性。民众支持反制。懂行者知经济后果共担。中国粮食安全不靠进口,本土兜底。储备完善,2025年新粮仓2000万吨,优质粮增10%以上。要是制裁,战略储备够吃一年多,地方军粮多层缓冲顶几年,老百姓稳。石油本土油田潜力大,大庆采收率超60%,2025年上半年杏北开发区复活229口井,增油1.47万吨。中俄中亚管道运油,多元化渠道。制裁下,本土优先,够用五六年,能源链韧性强。稀土不对称,断矿对中国小伤,反拖垮对手。美国本土仅加州一矿,储备够6个月,停供生产链断,科技瘫。2025年4月中国停七种稀土出口,美国国防承包商2027年前停买中国矿,找替代难。地质报告,2020-2023美国70%稀土进口靠中国,到2035份额降28%,但当前垄断稳。兰德分析,中国经济竞争定义对手外交,四部报告评经济战。中国出口依赖弱点,但制裁双向伤,中国供应链核心,稀土制造业消费市场,伤美欧科技。苏联禁运教训,建储备避险。二战动员,苏联78%产能军品,美国60%。中国工业完整,潜力大。持久战看内部稳定,中国组织强,人口底气。假设中美对抗升级,中国需短期结束,避免五年后对手空间换时间。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对手保护盟友,压力下各国跟随。如果出兵,违背原则,部分人视同对手,不愿支持美元霸权。而中国成熟经济体,供应链完善,无主动冲突。中国在不断上升,利用矛盾转红利。中国资源动员优势,支持速决策略。兰德报告持久场景,外部约束进展。中国利用俄乌准备。速决路径:强化储备,动员高效,灰色竞争,经济胁迫。盟友需新能力。航天南海台湾。禁石油顶5-6年,禁稀土半年尽。底厚,动员好,逆转不慌。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外部干涉,反对所谓“台湾当局”分裂活动。总体看,中国底子厚,动员好,能打几年没问题,甚至逆转。
有色金属概念股梳理:建议收藏-稀土永磁: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广晟有色、五矿稀

有色金属概念股梳理:建议收藏-稀土永磁: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广晟有色、五矿稀

有色金属概念股梳理:建议收藏-稀土永磁:北方稀土、盛和资源、广晟有色、五矿稀土、厦门钨业、中国稀土-铜资源:紫金矿业、云南铜业、江西铜业、铜陵有色、海亮股份、楚江新材-铝资源:中国铝业、云铝股份、天山铝业、神火股份、南山铝业、明泰铝业-锡资源:锡业股份、兴业银锡、云南锗业、华锡有色、盛达资源-钨资源: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章源钨业、翔鹭钨业、洛阳钼业-钼资源:金钼股份、洛阳钼业、新华龙、中钨高新、中信金属-镍钴资源:盛屯矿业、格林美、华友钴业、寒锐钴业、合纵科技-铅锌资源:中金岭南、驰宏锌锗、盛达资源、兴业银锡、西部矿业-稀有金属:云南锗业、驰宏锌锗、恒光股份、光智科技、中孚实业等。
特朗普后悔没来参加9.3阅兵了,原因有5个:这次普京来中国一待就是四天,从天

特朗普后悔没来参加9.3阅兵了,原因有5个:这次普京来中国一待就是四天,从天

特朗普后悔没来参加9.3阅兵了,原因有5个:这次普京来中国一待就是四天,从天津上合峰会到北京阅兵,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要知道上次阿拉斯加会晤,普京只待了三个半小时,双方连深入聊的时间都不够。这次要是特朗普来,完全能借着阅兵的场合,和普京找个机会坐下来细谈,不管是俄乌局势还是美俄之间的其他议题,都能有更充分的沟通时间,这种四天的长行程,可比临时安排的短会要难得多。然后是金正恩,这人可是特朗普想约都约不到的。之前特朗普在任时,虽然和金正恩见过几次,但后来双方互动越来越少。这次金正恩专门乘专列来北京参加阅兵,要是特朗普在场,哪怕只是在纪念活动间隙碰个面,喝杯茶聊几句,都能打破双方目前的沟通僵局,这种面对面的机会,可不是随便就能创造的。莫迪的情况也挺特殊,上次美印谈判谈崩后,特朗普主动打了4个电话,莫迪都没接。这次莫迪不仅来了中国,还和普京等人有不少互动。要是特朗普来参加阅兵,刚好能借着这个轻松的场合,跟莫迪缓和一下关系,毕竟美印在经贸、军事上还有不少合作需求,当面安抚总比隔着电话要好,说不定还能聊聊之前没谈拢的议题,扭转一下双方的紧张氛围。还有蒙古,现在美国最缺的就是稀土,而蒙古的稀土储量相当丰富,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6%左右。美国之前一直想找稳定的稀土供应来源,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这次蒙古派代表来参加阅兵,要是特朗普在场,完全能和对方聊聊稀土合作的事,哪怕只是初步建立联系,也能为后续的合作打下基础,这种关乎产业链安全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最后是伊朗,中东对美国来说太重要,而伊朗一直是美国在中东的一块心病,谈不拢也打不得。之前沙特和伊朗就是在北京握手言和的,这次伊朗代表也来了阅兵现场。要是特朗普能来,说不定能借鉴这种对话模式,和伊朗方面多聊几句,哪怕不能马上解决问题,至少能打开沟通的口子,总比一直僵持着强。这次9.3阅兵,来的嘉宾覆盖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既有大国领导人,也有资源丰富的国家代表。特朗普没去,等于一下子错过了和五个关键对象沟通的机会,不管是为了美俄关系、打破对朝僵局,还是缓和美印矛盾、争取稀土资源、改善对伊关系,这次的场合都再合适不过。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

中国刚刚把上千吨稀土装船运往德国,结果德国方面突然“变卦”,以安全为由暂停项目合作!一个欧洲工业巨头的政策,最近让人看得有点迷糊,它在自己的经济命脉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之间,似乎走上了一条矛盾重重的钢丝。这个国家的工业心脏无论是那些享誉全球的汽车,还是顶尖的化工产业,其每一次搏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关键原材料,这种依赖是刻在骨子里的,比如要造一辆新潮的电动汽车,就得用上四公斤多的稀土,而一座高耸的风力发电机,更是个“大胃王”,能吞下足足六百公斤。问题在于这些性命攸关的资源,有八到九成以上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欧盟设定的65%安全红线,简直是把鸡蛋全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有家德国汽车巨头就算过一笔账,要是稀土供应断上一个月,单是电动车生产线就可能蒸发掉超过20亿欧元,另一家化学巨头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雄心,也同样悬在一条脆弱的供应链上。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行不行?恐怕不行。在德国本土开采稀土,成本高得吓人,估摸着是现在进口价的三倍,根本不划算。把希望寄托于美国或澳大利亚?那边的矿山要么是废料堆积如山,要么是环保抗议不断,远水解不了近渴。短期来看,德国想摆脱这种单一依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在这种背景下,最近发生的事情就更显戏剧性了,八月中旬,一批价值8亿欧元的工业原料从中国港口出发,专门运往德国,货物上清清楚楚地标着“德国汽车工业专用”,这批稀土对当时焦急等待的德国汽车产业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然而这边厢刚收下救急的物资,那边厢德国政坛却刮起了另一股风,一些政治人物被指责一边接受着重要的工业补给,一边又做出了损害供应商利益的举动,他们以所谓的“安全顾虑”为由,叫停了一个与稀土供应相关的港口合作项目,理由之一居然是担心风电设备被远程操控。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合作的德国企业自己人给怼了回去,企业公开澄清,所有运营控制权都牢牢掌握在德方手里,这就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安全威胁”究竟来自哪里?线索似乎指向了更早的七月份,当时美国驻德大使就曾对有外资参与的港口项目发出过警告,德国国内也有智库跟着煽风点火,渲染“讹诈”风险。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德国这么做,可能是为了换取美国在F-35战机零部件供应上的配合,不得不在对华姿态上表现得更强硬一些。这种为了追求“政治正确”而牺牲经济理性的操作,让德国企业界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明明是合法合规拿到的材料,怎么用起来还可能受限?这种“吃饭砸锅”式的行为,自然会引发连锁反应,原本在八月份加班加点,特事特办,仅用5个工作日就走完审批流程,确保稀土及时运抵欧洲的中国企业,在德国叫停合作后,也迅速调整了策略。中国商务部对出口德国的稀土增加了“附加审查”,要求德国的最终用户必须书面承诺,这些材料不会被用于军事。与此同时,中国的稀土企业也开始把合作的橄榄枝,更多地伸向了法国、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毕竟国际经贸的核心是“彼此成就”,而不是谁对谁的“施舍”,缺乏信誉的玩家,最终会被牌桌疏远。这场政治秀的账单,最终会寄给谁呢?德国的汽车企业首当其冲,可能要面对高达38%的成本上涨,一条重要的生产线也因此前途未卜,而这一切折腾的最终买单者,将是德国的普通消费者。美国的施压让德国陷入了两难,一边是现实的供应链需求,一边是“去风险”的战略口号,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要求盟友强硬,自己今年上半年却增加了军用稀土的进口量。这种平衡游戏正在一点点消耗中德之间长期积累的互信,德国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有色金属概念大全,建议收藏!!1. 北方稀土-2025年中报业绩:归母净利润9

有色金属概念大全,建议收藏!!1.北方稀土-2025年中报业绩: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激增1951.52%-核心优势:掌控国内50%稀土配额,轻稀土储量占全国83.7%,镨钕系产品量价齐升推动利润弹性释放。2.国城矿业-2025年中报业绩:归母净利润5.21亿元,同比暴涨1111.34%-核心优势:国内优质铅锌矿资源储备丰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降低综合成本,非经常性损益增厚业绩。3.盛和资源-2025年中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650%-核心优势:稀土分离技术国内领先,海外稀土矿山布局完善,承接中重稀土加工增量需求。4.鹏欣资源-2025年中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396%-核心优势:非洲铜钴矿资源布局完善,保障新能源电池原料稳定供应,成本优势显著。5.云南锗业-2025年中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339%-核心优势:国内锗材料全产业链龙头,砷化镓/磷化铟晶片技术领先,供应5G及半导体领域。6.鑫源智造-2025年中报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284.45%-核心优势:镁铝合金精密压铸技术领先,启动人形机器人材料替代研究,与头部企业达成技术合作。
特朗普这次算是彻底把“吃相难看”四个字写在脸上了。8月28日他在社交媒

特朗普这次算是彻底把“吃相难看”四个字写在脸上了。8月28日他在社交媒

特朗普这次算是彻底把“吃相难看”四个字写在脸上了。8月28日他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炮,要求中国“立刻供应稀土磁铁,否则关税加到200%”,这哪是谈判,分明是拿着关税大棒当“讨饭棍”。可他大概忘了,中国手里攥着全球90%的稀土深加工产能,真要撕破脸,最先倒霉的怕是美国自己的军工生产线。美国这次急眼,全因稀土这张牌打到了自己七寸上。五角大楼的数据显示,美军现役F-35战斗机的发动机涂层、“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甚至核潜艇的永磁电机,都依赖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体。更要命的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虽然复产,但分离提纯技术还卡在中国人手里——去年他们花12亿美元建的加工厂,至今连氧化镨钕的纯度都达不到军工标准。这就好比特朗普手里攥着一把没子弹的枪,只能对着中国干瞪眼。中国这次硬气拒绝,背后是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2024年美国曾承诺“逐步取消芯片禁令”,结果前脚签协议,后脚就把长江存储列入实体清单。这种“狼来了”的把戏玩多了,中国自然不会再信。更关键的是,中国稀土产业早不是当年“卖原料换外汇”的模式了。赣州稀土集团研发的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成本比美国同类产品低40%,却能让无人机续航提升20%。这种技术优势,让中国在谈判桌上有了十足的底气。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本质上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国防部评估,如果中国全面停止稀土供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生产线将在6个月内停工,雷神公司的导弹产能会暴跌70%。更讽刺的是,美国农民这回也得跟着遭殃——中国刚宣布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中西部农业州的选票压力已经让共和党议员坐不住了。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连《华尔街日报》都看不下去,直言特朗普是“用关税当创可贴,却让美国经济大出血”。这场博弈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特斯拉紧急宣布在得州建稀土回收工厂,却被曝光核心技术来自中国专利;德国巴斯夫集团悄悄与中国五矿签署长期供应协议,气得欧盟贸易委员直跺脚;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稀土巨头MPMaterials股价暴跌35%,因为投资者突然发现,这家公司90%的营收还得仰仗中国的提纯技术。说到底,稀土之争折射的是中美产业链话语权的较量。美国想靠关税逼迫中国让利,却忘了稀土产业的“七寸”早就攥在中国手里。正如稀土专家徐光宪院士生前所言:“当西方国家学会用稀土造导弹时,中国已经在研究用稀土造芯片了。”这种代差,才是中国拒绝妥协的真正底气。特朗普若真要一条道走到黑,恐怕最后只能吞下“关税加得越高,美国军工死得越快”的苦果。
有人说稀土这样的牌只能用一次,因为用了之后你想再用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说实话,20

有人说稀土这样的牌只能用一次,因为用了之后你想再用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说实话,20

有人说稀土这样的牌只能用一次,因为用了之后你想再用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说实话,2019年时,我觉得,稀土这张牌也就打个两三年,几年后,便宜的稀土搞不来,贵的还搞不来吗?贵就贵点,贸易战不就是两败俱伤拼谁能忍嘛。现在六年过去了,闹钟的芯片都干成主要出口产品了,那边还在那嚎呢。合着六年下来啥也没干。说白了,某些人总爱把“卡脖子”想象成一次性大招,殊不知有时候你越卡,别人越能憋出个超级技能。2019年那会儿,很多人都觉得“稀土牌只能打一次”,理由是一旦出手,别人就会想办法绕开你、替代你、自力更生。听起来很有道理是吧?那时候我也觉得,稀土这张牌顶多打两三年,毕竟你贵的我不买,便宜的我还搞不来?贸易战不就是比谁更能忍痛吗?结果六年过去了,我们没停留在“靠稀土反制”的旧剧本里,反而在芯片这个战场杀出了新剧情,以前我们进口芯片像喝水,现在自己造的芯片居然成了出口主力,尤其是成熟制程芯片,已经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而那边呢?确实还在那“嚎”,不是嚎稀土,是嚎半导体,他们一边限制光刻机、制裁中国企业,一边发现自己某些芯片制造环节反而被“反向依赖”了,自己设的局,自己也没完全跳出去。你说这六年他们啥也没干?倒也不是,他们努力在印尼、越南、澳大利亚找新的稀土供应,也在本土重启开采。但供应链这东西,不是你说换就换,稀土的分离提纯技术、环保成本、产能爬坡,没一样是能快速解决的,更何况,中国稀土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成本优势,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而我们呢?也没停留在“靠资源吃饭”的阶段,这几年我们在稀土下游发力永磁材料、电机、新能源应用,把稀土从“土”变成了“金”,另一方面,大力投入研发,把芯片从“短版”慢慢打成“长板”。所以你看,国际贸易这场大戏,从来不是“你出一张牌,我出一张牌”的简单博弈,它更像是一场持续的技术赛跑和产业链重构,你越封锁,我越要自主,你越打压,我越能找出路。最后闹钟的芯片都出口了,那边某些人还在原地输出情绪,这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战略,不是靠一张牌定胜负,而是靠一套打法、一种节奏、一条持续进化的路。有些人,光顾着喊牌不能重复用,却忘了,真正的玩家早就换了一副牌桌。

关于有色,简单说一下:9月份上旬,有色金属有望渐入高潮,因为“金九银十+降息”,

关于有色,简单说一下:9月份上旬,有色金属有望渐入高潮,因为“金九银十+降息”,而盘面上,我们一直讲的锚定标的“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开始提速,此外没有涨价的“锑/锡/锗”等金属都开始上涨,大类金属“铜/金”等也在表现,所以大牛认为,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的反馈很强;持有重稀土的股友,北哥要说一下:1.轻稀土近期价格有点疲软,但是中重稀土有涨价趋势,昨天铽的价格就有上涨;2.稀土开采和冶炼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落地,虽名为暂行但具法律效力。轻稀土冶炼约10%、重稀土冶炼约30%的生产企业资质不合规,面临出清。因此,已经开始对重稀土下狠手,奠定了未来涨价的基础;3.虽然表现重稀土价格没有上涨,但实际上近期重稀土矿进口矿加工费从约1500元涨至15000元,而稀土的加工很大一部分也掌握在国央企手中;诸多原因,造成了重稀土近期可能是易涨难跌的,当然,对于没有持有的,现在的确有点难受;但实际上,近期很多金属都可以考虑,因为降息逻辑对于有色集体利好,所以近期持续关注有色金属的涨价趋势,而近期,钴也有涨价趋势:钴本身不受益于反内卷,但是受益于降息:钴涨价有几点逻辑:1.全球钴矿主要源之于刚果金和印尼,但是刚果金的2月22日宣布钴出口禁,并且刚果(金)的钴出口禁令目前延长至2025年9月22日。根据公开信息,该禁令最初于2025年2月22日实施,原计划暂停出口4个月,后于6月21日宣布再延长3个月。若无进一步Z策调整,禁令将于9月22日到期;(PS:解除禁令之前要做预期兑现)2.由于再次禁止,导致现在海外供给接近枯竭;因此短期可以适当关注一下钴的涨价趋势,洛阳钼业实际上就是因为钼/钴的双涨,此外,也可以适当关注腾远钴业/寒锐钴业。股票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时间差不到48小时。稀土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金贵?全球近九成稀土加工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像是大众汽车的电动车电机,得靠稀土里的钕铁硼才能转起来;西门子的风电扇叶,缺了镝元素就稳不住方向;就连博世的工业传感器,少了铕都没法精准传信号。毫不夸张地说,德国想保住“制造强国”的招牌,没这东西根本玩不转。就拿大众ID.4来说,每辆车的驱动电机需要3公斤钕铁硼,年产量要是50万辆,一年就得150吨钕铁硼。而中国一家企业的产能就能满足德国车企全年需求的三分之二,这种依赖程度可想而知。更绝的是,德国连稀土加工的技术都得看中国脸色。全球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专利,中国占了68%,而且中重稀土加工几乎被中国垄断。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折腾了十年,才把电机的稀土用量减少20%,成本却增加了40%。这次中国稀土刚到汉堡港,德国经济部就火速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这不是巧合,而是德国选择在中美博弈中走钢丝的必然结果。毕竟这种操作德国早有前科——2022年赛微电子收购德国FAB5芯片厂,谈了十个月,钱都付了一半,结果德国政府以“技术外流风险”为由直接叫停。当时,德国经济部部长哈贝克的理由是“保护德国的技术和经济主权”,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给美国递投名状。谁不知道,美国情报部门前脚刚给德国政府递了份“安全报告”,后脚德国就翻脸不认人了。德国的纠结在于,既想享受中国稀土的红利,又怕被中国捏住命脉。默茨访华前,德国车企集体喊话“稀土库存撑不过六周”,可转头就给中企收购案使绊子。这种矛盾在西门子歌美飒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边用着中国的镝元素造风电叶片,一边又把中国企业踢出德国北海风电项目。结果呢?项目延期两年,成本超支30亿欧元,最后还得偷偷从中国进口稀土磁体救急。德国经济部这次叫停收购的理由居然是“技术外流风险”,可被收购的那家芯片厂,生产的是200毫米晶圆,工艺停留在350纳米,这种技术中国早在十年前就玩明白了——中国现在有23座12英寸晶圆厂,能量产14纳米芯片,德国所谓的“敏感技术”在咱们这儿连备胎都算不上。更讽刺的是,德国政府前脚禁止中企收购,后脚就批准美国英特尔在德累斯顿建芯片厂,还倒贴90亿欧元补贴。这操作,活脱脱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德国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德国政府想出了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再送到中国加工。结果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运到中国,加工完再运回德国,成本比直接买中国成品还高30%,这就相当于德国绕了地球一圈,最后还是得给中国交钱。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稀土牌打得游刃有余。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增长18%,其中对德出口占比从12%提升到17%。可就在德国拼命进口稀土的同时,中国却在稀土深加工领域不断加码。比如,中国的钕铁硼磁体出口单价三年涨了两倍,而德国企业的利润率却从15%跌到了8%。德国的尴尬在于,它既想当“规则制定者”,又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持”。默茨访华时,中国送了170亿美元的空客订单,可德国反手就给中企收购案泼冷水。这种“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心态,最终只会让德国在产业升级的路上越走越慢。毕竟,当你的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工业传感器都得看别人脸色时,所谓的“制造强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这场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中国用二十年时间打造的稀土帝国,不是德国三五年就能撼动的。德国经济部的这波操作,看似是在保护技术,实则暴露了其在战略自主上的无能。当默茨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时,汉堡港的稀土集装箱正在被卸往德国各地,而德国芯片厂的收购案却在48小时内戛然而止。这种戏剧性的对比,或许才是对“德国制造”最辛辣的讽刺。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

德国总理默茨的飞机还没落地,中国上千吨稀土已先抵达汉堡港,结果德国经济部立刻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时间差不到48小时。汉堡港的集装箱起重机还在吞吐着来自全球的货物,一艘满载稀土的货轮已悄然靠岸。这批上千吨的稀土,是中国在德国总理默茨专机起飞前就紧急审批出口的“特殊包裹”,却在抵达后不到48小时,遭遇德国经济部叫停中企收购芯片厂的戏剧性转折。这场看似矛盾的“稀土外交”,背后是两个制造业大国在资源、技术与地缘政治间的复杂博弈。汉堡港的这批稀土,是中国为默茨访华准备的“见面礼”。德国汽车巨头大众、工业设备商西门子等企业,长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其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随着欧盟计划对关键原材料实施更严格的进口限制,中国选择在政策生效前抢运,既是对德国制造业的实质支持,也暗含稳定双边贸易的深意。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其总进口量的68%,这种依赖关系让汉堡港的这批货物显得尤为关键。但德国政府的反应却像一盆冷水。经济部叫停的收购案涉及一家位于多特蒙德的芯片厂,该厂虽非尖端技术企业,却掌握着汽车半导体生产的关键环节。德国情报部门曾警告,若中企通过瑞典子公司完成收购,可能“威胁公共秩序安全”。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16年,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商爱思强时,就因美国情报机构介入而流产,当时爱思强的设备被无端猜测具有“潜在军事用途”。历史重演,暴露出德国在技术主权与经济利益间的摇摆。默茨的算盘其实打得精明。他此行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确保中国稀土供应稳定,避免德国制造业因原材料短缺停摆;二是借中国稀土筹码,向美国争取更多技术合作。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在德国国内引发分歧。大众、巴斯夫等企业高层私下抱怨,政府对华技术封锁可能迫使它们将更多生产线迁至中国,以规避供应链风险。而德国经济部则坚持“安全优先”,甚至计划扩大外资审查范围,将半导体制造设备、工业软件等领域纳入管控。中国的应对则展现出大国定力。在稀土出口上,中国既没有因德国叫停收购而中断供应,也未在价格上设置障碍。这种“以德报德”的姿态,与德国部分政客的防范心态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中国对稀土的掌控力远超市场认知——从开采到提纯,全球90%的高端稀土加工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德国车企若想摆脱这种依赖,至少需要10年时间重建供应链,而成本将飙升300%以上。这场博弈的涟漪正在扩散。汉堡港的稀土货轮卸货后,部分货物被直接运往大众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用于生产新一代电动车电机;而另一部分则被德国科研机构买走,用于研发稀土替代材料。这种“用中国的稀土,造去中国化的技术”的矛盾场景,恰是当前中德关系的缩影。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德国叫停收购案的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却向中国抛出橄榄枝,邀请中企参与法国核能项目,并承诺简化审批流程。这种“德冷法热”的对比,让默茨政府陷入尴尬——既想维护欧盟技术主权,又不敢彻底得罪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你觉得中德关系未来会走向合作还是竞争?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