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民国

民国时期,有次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结果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

民国时期,有次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结果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

民国时期,有次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结果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写,张宗昌突然笑出了声:“看来是那小子命不该绝,把他放了吧。”逃兵也没想到,因为张宗昌是文盲,自己捡了一条命。从张宗昌手底下活下来的这名逃兵吓得走路都走不稳,如果是别人为他求情还真不一定能有这个效果,看来跟着一个不认字的长官也有好处。发生张宗昌身上的新闻大多都是带着喜剧色彩的,他的人生也像是戏剧一般,只有人们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进入山东之前,张宗昌已经是战场上的老兵了,他跟过好几个老大,虽然最后投靠了张作霖,但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跟哪个领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钱。有钱就能买枪,有了枪就不愁弄不来钱,这两个东西才是这个时代最有用的,什么兄弟情谊,什么党派在关键时候都不可靠。人人都说张宗昌是个粗野汉子,他没文化说不出大道理,但他却很快就成立起了一支队伍,虽然这些人都是来自各个军阀手底下的散兵,但如果把他们聚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这些散兵们没有一个去处,当张宗昌建立起一个队伍之后,他们很快的就依附过来,普通的士兵才不管跟着的人是谁呢,只要饭吃有钱拿就行。极短的时间内,张宗昌有了一支将近十万人的队伍,他成了新发家的军阀头子,甚至还打了一场胜仗。部队是张宗昌发家的根本,但现在困扰他的是没有军饷来供应这么多人,于是他只能忍痛裁员,最后硬生生的减少了两万人,剩下的人就是真正的队伍了。如今队伍是有了,把什么地区占为地盘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张宗昌虽然没有文化,但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也知道没有地盘就没有安营扎寨的地方,也不能筹集军饷和补充兵源。张宗昌是山东人,如今在外面颠沛数年的他,终于带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和几十个姨太太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中。站到山东地界上的那一刻,张宗昌心中感到无比满足,谁也没想到他还能有今天,他还能成为山东的“老大”。山东靠近中原,这里的发展也是很不错的,张宗昌把老巢选在这里一是为了光宗耀祖,其次就是为了收钱。他的收钱可是字面意义上的收钱,虽然这里都是他的老乡,但他可没有和老乡们相见的时候两眼泪汪汪,会眼泪汪汪的只有本地百姓。张宗昌不识字,但为了收受苛捐杂税,估计他把字典都啃了好几遍,最后想出了几十条收钱的理由。如果谁不交钱那就别想好过,如果是开店的那么店铺就别想要了,如果是种地的那连地都会被收走。张宗昌压根不担心会不会有人起义反抗,因为现在驻扎在山东的队伍都是他的人,这些士兵也都会“自发”的跟着他的决定走。可能是觉得收钱的速度太慢,于是张宗昌就直接开了个银行,他连书都没看明白就敢上手经济,当时山东的经济市场可想而知。而张宗昌这人有了钱之后也变得很奇怪,要说他对手下弟兄们好吧也确实挺好的,部队是不是都能收到补贴,还能经常开荤。但他好的同时又十分冷酷,像他手底下的人很多都是目无军纪,不遵守规定的人,如果他们平时乱来也就算了,可只要被张宗昌发现,一定难逃一死。当张宗昌遇到一名逃兵的时候,张宗昌本想直接枪毙了他,为了展现军纪的威严,张宗昌还特地拿出钢笔准备写手令。可他很快就尝到了没文化的滋味,因为他根本不会写枪“毙”的毙字,甚至就连军棍的“棍”字他也不会。这种奇葩的情况并没有让张宗昌感到难堪,他反倒是觉得很搞笑,也许是上天要让这个士兵活命,于是他便把人放了。而张宗昌自此就更喜欢当文化人了,他经常会作诗写字,没人欣赏的时候他就自己欣赏,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人装文化人是什么样子。信息来源:后窗|张宗昌祸鲁——大众日报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

有一次,贺龙去毛主席的窑洞,突然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走出来。他故意问毛主席;刚才那个女孩是谁?毛主席说,你这个问题很毒呀。贺龙继续问道,主席家里走出来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为什么不能问?毛主席笑着说,好吧,我请客。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刚刚结婚了,夫人就是江青。贺龙这是明知故问,想打抽丰讨一杯喜酒喝。
毛主席致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一封信!醍醐灌顶!

毛主席致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一封信!醍醐灌顶!

毛主席致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一封信!醍醐灌顶!如今看来,老人家的思想、境界,就是高。
还记得这位大人物是谁吗?他叫蒋志彤,后来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他的夫人是蒋介石

还记得这位大人物是谁吗?他叫蒋志彤,后来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他的夫人是蒋介石

还记得这位大人物是谁吗?他叫蒋志彤,后来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他的夫人是蒋介石大秘书陈布雷的外甥女,他的秘书是宋丹丹的亲哥哥,后来当了山西省副省长。
1984年战神粟裕病逝,军委四大首长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在粟裕遗体旁边,排头是军委

1984年战神粟裕病逝,军委四大首长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在粟裕遗体旁边,排头是军委

1984年战神粟裕病逝,军委四大首长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在粟裕遗体旁边,排头是军委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杨尚昆同志,然后是总政治部的一把手余秋里,总参谋部的一把手杨得志,还有国防部长张爱萍。这个送葬规格相当之高了。其中张爱萍是粟裕的老部下,余秋里和杨得志虽然不是粟裕的老部下,也都十分尊重粟裕。杨尚昆为粟裕平反的事,做了大量工作,可惜没有完成粟裕的遗愿。
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临刑前他悲愤喊冤:“我每个月都秘密资助新四军20

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临刑前他悲愤喊冤:“我每个月都秘密资助新四军20

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临刑前他悲愤喊冤:“我每个月都秘密资助新四军20万银元!”这句控诉,道出了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英雄传奇。黄标,一个在世人眼中为日军效力的“走狗”,实际上却是一位潜伏在敌人内部的抗日勇士。他表面上为日本人卖命,担任县长、自卫团团长等要职,暗地里却为新四军输送大量资金和物资。黄标的传奇人生始于他年少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次机缘巧合,他救下当地一位寨主的侄女,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日本人企图利用他的势力为自己效力,起初黄标拒绝了,但新四军某纵队司令员李先念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李先念希望黄标潜伏在日军内部,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黄标接受了这个充满危险的任务。他“投降”日军后,深得日军信任,地位扶摇直上。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某师物资匮乏,战士们忍饥挨饿。黄标抓住机会,利用职务之便,在交通要道设卡收税,表面上是为日军敛财,实际上暗中截留部分款项,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新四军。每月20万银元的巨款,就这样秘密地流入了抗日队伍。天衣无缝的计划还是被小人出卖。黄标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守秘密,最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他的身份始终鲜为人知,因此屡遭磨难。新中国成立后,他因之前的“汉奸”身份,在“镇反”运动中被判处死刑,后因侦破特务案件的功绩,改判十年有期徒刑。直到1980年,黄标才得以平反昭雪,他却在1953年就已含冤离世。黄标的故事,是无数隐蔽战线英雄的缩影,他们甘冒风险,潜伏敌后,用生命和鲜血守护着光明,即使被误解,被遗忘,也从未后悔。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在黑暗中默默奉献的英雄。
1462年,15岁的太子朱见深正在洗澡时,从小照顾他的乳娘进来加水。朱见深见状,

1462年,15岁的太子朱见深正在洗澡时,从小照顾他的乳娘进来加水。朱见深见状,

1462年,15岁的太子朱见深正在洗澡时,从小照顾他的乳娘进来加水。朱见深见状,握住了她的手,央求她跟他一起洗澡。乳娘犹豫了一会,终究是答应了。乳娘的名字叫万贞儿。了解朱见深的都知道,万贞儿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朱见深的心里,是万贞儿的出现,让他不再孤苦伶仃。更是万贞儿让他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您说这事儿放在现在,妥妥的“养成系”剧情,但搁明朝那会儿,太子和乳娘的关系这么近,多少有点打破常规了。万贞儿比朱见深大整整17岁,从他2岁被立为太子又被废、爹不疼娘不爱的时候起,就是这个奶妈天天陪着他,给他梳头、喂饭、擦眼泪,比亲娘还亲。时间长了,朱见深对她的感情早就变了味儿,不是母子,不是主仆,倒像是一种离不开的依赖。咱往深了想,朱见深为啥对万贞儿这么执着?说白了,就是童年缺爱闹的。他小时候赶上“土木堡之变”,亲爹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叔叔朱祁钰登基后就把他的太子之位废了,换成自己儿子。那段日子里,宫里的奴才都瞧不上这个“过气太子”,只有万贞儿没嫌弃他,寸步不离地护着他。对于一个天天担惊受怕的孩子来说,万贞儿就是他唯一的安全感来源。等他后来重新当上太子、继承皇位,这种依赖就变成了近乎偏执的宠爱——封万贞儿为贵妃,宠得她在后宫横着走,甚至她比皇帝大这么多、没啥家世背景,照样独霸恩宠几十年。
一共才38年,竟然出了这么多总统啊!

一共才38年,竟然出了这么多总统啊!

一共才38年,竟然出了这么多总统啊!
1937年8月,八路军成立,邓小平担任什么职务?有人要说了,129师政委,他是刘

1937年8月,八路军成立,邓小平担任什么职务?有人要说了,129师政委,他是刘

1937年8月,八路军成立,邓小平担任什么职务?有人要说了,129师政委,他是刘伯承的搭档。这个回答是错误的。邓小平最开始担任的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29师的政委是张浩,也就是林彪的堂兄。张浩的身体不好,病倒了,邓小平才接任129师政委,那已经到了1938年1月。
三位正国级领导的夫人坐一起。左边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晚年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官至

三位正国级领导的夫人坐一起。左边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晚年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官至

三位正国级领导的夫人坐一起。左边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晚年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官至正国级。中间是林彪的夫人叶群,右边是毛主席的夫人江青。叶群和江青都先于邓颖超成为政治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