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日本

最近扎克伯格高调宣布,招募了11个世界最顶尖的Ai智能专家,11人里有7人是中国

最近扎克伯格高调宣布,招募了11个世界最顶尖的Ai智能专家,11人里有7人是中国

最近扎克伯格高调宣布,招募了11个世界最顶尖的Ai智能专家,11人里有7人是中国人,其余4人分别来自印度、南非、澳洲、英国,7个中国人里有4个清华毕业,一个北大毕业,一个浙大毕业,一个中科大,没错,这7个最顶尖的Ai智能专家,不是什么华裔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最近关于AI领域的国际人才格局又有了新的大新闻。Meta(也就是大家熟悉的Facebook母公司)老板扎克伯格亲自对外宣布,他刚刚组建了一支由11名顶尖人工智能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令人瞩目的是,这11个人当中竟然有7位是中国人。而且这7位不是华裔就是出生在中国本土,而且全部毕业于国内最顶级的高校——4位清华出身,1位北大,1位浙大,还有1位来自中科大。剩下4位则分别来自印度、澳洲、南非和英国。很多网友第一时间关注的是,为什么这次没有出现日本的身影?传统印象里,东亚科技强国日本在AI领域不该“隐形”。但事实就是这么直接,扎克伯格这次没有选择东京大学或日本其他名校的毕业生,而是把更多机会给了中国高校。这也说明中国在ai上的人才培养已经超过了日本。究竟是什么让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AI领域如此突出?国内顶级大学对理工科的重视程度不是一般的高。清华、北大这些高校,计算机、数学、工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非常扎实,学生从本科阶段就要面对极强的学业压力和高标准的训练要求。各种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挑战,每年都在各大高校中轮番上演。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理论基础打得牢,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极大锻炼。而且,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近几年越来越强调国际化。大量中外合作项目、海外交流、国际竞赛和科研实践,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和世界顶级科学家同台竞技。这种开放和交流的氛围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视野和适应力。不少顶尖人才本科毕业后,会选择去欧美深造,再通过大型国际课题和企业项目积累经验,最终被国际科技巨头招至麾下。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团队协作能力。AI领域的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高强度协作。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广度,更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型项目和跨界实践。和一些只强调专业深度但缺乏团队合作氛围的院校相比,这种“宽进严出”的训练模式让中国学生更快适应国际大公司的工作节奏。这次扎克伯格选择的团队里,还包含了来自印度、澳洲、南非和英国的专家。可以看出,Meta在全球范围内优中选优,充分体现出国际科技企业对于团队多元化的重视。不过,亚洲另一强国日本这次未能上榜,也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其实这也说明,国际高端科技企业看重的不是国籍,更不会因为刻板印象给谁“保底”,而是真正以能力和教育背景为核心标准。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大量资源投入理工科发展,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学生们通过各种创新平台、校企联合项目和海外实习,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政策支持和人才流动机制也越来越灵活,顶尖高校早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主动走出去,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当然,能在国际顶尖团队中脱颖而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国高校这些年持续夯实基础,推动学科交叉,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都为AI等前沿科技领域的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的科技竞争,注定是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融合,单打独斗已经不现实。对于像Meta这样的国际科技巨头来说,吸纳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打造多元背景的团队,才是持续创新的关键。对于中国高校而言,只有在基础教育、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下一轮全球人才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日本向菲律宾出售军舰,“威慑中国”据日媒《读卖新闻》6日消息,近期有日本政府官

日本向菲律宾出售军舰,“威慑中国” 据日媒《读卖新闻》6日消息,近期有日本政府官员透露,6月初日本防相中谷元与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在新加坡会晤时就日本向菲律宾出口军舰一事达成一致。记录我的2025# 此次日本卖给菲律宾的...
你可知一场战争到底有多烧钱?假如开战中国每人捐1000元,1.4万亿军费在现代战

你可知一场战争到底有多烧钱?假如开战中国每人捐1000元,1.4万亿军费在现代战

你可知一场战争到底有多烧钱?假如开战中国每人捐1000元,1.4万亿军费在现代战争中能打多久呢?其实战争这件事可怕的是,打仗可能不仅会花过去攒的钱,现在用的钱,还要花未来挣的钱。要说现在这战争啊,真是打不得,单说烧钱这事儿,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就说咱中国要是有一天真开战了,全国14亿人每人捐1000块,凑出1.4万亿人民币,这么一大笔钱,在现代战争里能撑多久呢?说起来可能没人信,这钱不光是花现在的,过去攒的家底得掏,未来要挣的钱也得提前透支,里头的门道可太多了。现在的武器跟过去不一样了,就说美国那个“战斧”巡航导弹吧,一发就得150万美元,换成人民币就是1000多万,这相当于多少普通家庭一辈子的积蓄?可在战场上,这导弹不是一发两发地用,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军一天就能打出去200多枚,光导弹钱就花掉2.6亿美元,这哪是打仗啊,根本就是往战场上扔钱。再说战斗机,美国的F-35隐形战机,买一架就得1亿多美元,要是算上从买到用整个过程的花费,一架飞机得花好几亿美元。您琢磨琢磨,这些武器平时看着威风,可真到了打仗的时候,哪一样不是在拼命花钱?一枚导弹打出去,一套房子没了;一架战机摔了,一个小区的钱没了,这还只是看得见的武器成本,背后的开销更吓人。看看美国在阿富汗的例子,打了20年花了2.26万亿美元,平均每天3亿美元,2000亿美元在那儿也就够撑600多天。可现在的战争强度比阿富汗战争高多了,真要是大国之间开打,钱烧得更快,就说俄罗斯在俄乌战争里,每天花3.2亿美元,还没算导弹饱和打击呢,这要是打起来,钱根本不够用。咱普通人觉得1.4万亿是天文数字,可到了战场上,真不够看的。打仗最可怕的不是眼前花多少钱,是把未来的钱都提前透支了,美国就因为打仗,欠了20多万亿国债,这些钱早晚得老百姓还,相当于把子孙后代的钱都先花了。俄罗斯为了打仗,把军工产能提高了好几倍,可这是靠压缩民用生产换来的,老百姓买东西更难了,物价也跟着涨。再说乌克兰,因为打仗,GDP下降了15%到25%,工业产能缩水20%到40%,多少年都恢复不过来,工厂停工、农田荒芜,别说挣钱了,连吃饭都成问题。更要命的是,战争还会让国家借钱,借了钱就得还,要么加税,要么印钞票,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您说这仗打下来,钱花了,人也遭罪了,国家发展也停滞了,图个啥呢?仗打完了可不算完,战后重建又是一笔巨额开销:城市毁了要重建,公路桥梁炸了要修,战场废墟要清理,哪一样不要钱?摩苏尔战后重建得花750亿美元,相当于伊拉克两年的财政收入;乌克兰被毁的公路有5万多公里,重建得花400亿美元,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开销。还有人呢,退伍军人得安置,受伤的人得治病,难民得救助,这些都需要钱,更麻烦的是劳动力少了,年轻人上不了学,国家发展就慢了,这影响可不是一天两天的。您看,这仗打起来容易,想恢复可就难了,花的钱比打仗的时候还多,时间还更长,对国家和老百姓都是长远的伤害。要是把1.4万亿人民币不花在打仗上,花在过日子上,能做多少事?这钱能新建40万所中小学,让2亿孩子有学上;能支撑全国农村医保10年,让8亿农民看病不愁,您对比一下,44天打完仗啥也不剩,可要是花在民生上,能让多少人受益?看看日本和中国的例子,日本在和平时期将军费控制在GDP的1%以内,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军费占比下降,GDP增长了300倍,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这说明啥?和平才能发展,发展才能有钱,有钱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好。说实在的,战争这事儿太残酷了,烧的是钱,毁的是家,苦的是老百姓。谁也不想打仗,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您说现在咱们能安安稳稳上班、吃饭、接送孩子,这不就是最大的福气吗?真要是打起仗来,那点捐款连开头都不够,后面的苦日子还长着呢,所以啊,和平发展才是大伙儿都盼望的,把钱花在建设国家、改善生活上,才是正事儿。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外媒破防了!纽约时报近日竟然报道:“俄罗斯人曾经崇尚西方的一切,如今却视中国为一

外媒破防了!纽约时报近日竟然报道:“俄罗斯人曾经崇尚西方的一切,如今却视中国为一

外媒破防了!纽约时报近日竟然报道:“俄罗斯人曾经崇尚西方的一切,如今却视中国为一种时尚!”随后,便是列举了在俄罗斯掀起的中国热的三个表现。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第一个,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俄罗斯的年轻一代开始热衷学习普通话了。不仅仅是学校开设的中文课越来越多,很多家庭为了孩子将来能在中俄关系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中占得先机,甚至会请专门会说中文的保姆,让孩子从小就浸泡在中文环境里。毕竟大家都觉得,中国现在是大势所趋,未来发展潜力大,会说中文肯定更吃香。这其实说白了是一种务实的选择,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追随西方文化,而是希望抓住中国快速崛起带来的机会。很多俄罗斯年轻人觉得,跟中国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中文变成了他们职业发展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除了语言上的变化,中国制造的商品也在俄罗斯市场掀起了波澜。尤其是汽车,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在俄罗斯达到了惊人的90万辆,放眼整个市场,这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你要是看俄罗斯的汽车博主,过去他们总是介绍欧美车的性能和历史故事,现在反而成了介绍中国车的主场。为什么?因为观众更喜欢,也更关心中国的各种新车型。特别是“理想”汽车,在俄罗斯竟然被拿来跟“保时捷”放在一起比较,受追捧的程度不输豪车。不仅汽车,其他领域的中国产品也悄悄进入了俄罗斯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到日常用品,大家不知不觉中都开始依赖这些中国货。虽然老一辈俄罗斯人受欧美文化影响深厚,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改变对西方的认同,但年轻一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小孩子们从小生活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娱乐内容也越来越多地受中国文化影响,学校里又被鼓励学习中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年轻人对欧美的印象渐渐模糊,反倒对中国有了更多好感和亲近感。他们觉得中国不仅经济强劲,还兼具深厚的文明底蕴,这种感觉是很自然的。这股“俄罗斯的中国热”背后,离不开俄乌冲突、被踢出“G8”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俄罗斯发现,传统的西方伙伴变得不那么可信了,支持乌克兰打击俄罗斯的西方国家让俄方对欧美彻底失望。相反,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和真诚合作的外交理念,这种“真心换真心”的态度为俄罗斯提供了稳定和可靠的合作伙伴。于是,俄罗斯不得不转向东方寻求新的机遇。在现实经济层面,中国商品便宜且种类丰富,很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尽管俄罗斯近年出台了新政策,提高了进口关税,尤其对汽车行业影响显著,但中国汽车厂商依旧通过各种渠道努力进入俄罗斯市场。虽然销量数据看起来很漂亮,但事实是,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初,俄罗斯汽车市场整体销量下降了不少,部分原因是俄罗斯政府修改了平行进口规则,新增高额税费让中国车的成本直线上升。而且,关于汽车质量的问题也被曝光过。俄罗斯权威媒体测试显示,中国汽车发动机的寿命普遍比欧美品牌短,部分车型使用两年后就出现了生锈现象,金属件耐用度远低于欧洲车。这些质量上的短板,直接影响了中国车的市场认可度。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合资厂或者技术转让的方案被看好,但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中国车企保持谨慎态度,毕竟一个政策变动可能让投资变得风险极高。回顾历史,苏联曾经把自己当作老大哥,看不起中国等邻国。但如今情况变了,曾经的小弟已经成长为一个经济和文化大国,这让俄罗斯这个“大哥”心里有落差。不过,今天的年轻一代俄罗斯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心怀优越感,他们更开放,更愿意接受来自东方的现代文明和文化。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会的国家,学习中文、接触中国文化、使用中国产品,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生活方式。这种变化其实跟上世纪70、80年代的俄罗斯年轻人热爱日本文化有点类似,那时候日本的动漫、游戏和机械电子产品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如今,中国文化和产品成为新的潮流。说到未来,有人担心,俄罗斯一旦和西方关系缓和,所谓的“中国热”可能会有所减弱,这点确实不无道理。毕竟国家之间的关系总是复杂多变,利益和战略考量会影响到民众的观念和选择。但无论如何,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趋势。年轻人学中文,市场上中国产品越来越多,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易改变的现象。信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日本亲华的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中国的国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如果中国孤军作战,独

日本亲华的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中国的国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如果中国孤军作战,独

日本亲华的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中国的国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如果中国孤军作战,独自对付美国还是不太明智,中国需要和日本和韩国合作,一起对付美国。”他说的对,理是这样的,要韩日和中国一起对付美国,真是难,不是一般的难。假如他们中国一起对付美国结果就大不一样。说实在,韩日是美国盟友,美国在韩日有军事基地,虽然现在韩日领导人比较务实,在亲美方面比上届差不少,但它们还是美国附庸国,美国有法子治它们,他们有心也没胆。举目望去,敢和美国作对的没有几个国家,它们都是墙头上的草,他们在观望中美之间的斗争结果。

特朗普说日本被我们惯坏了。网曝:特朗普因日本不买美国大米很生气,他说“日本从

网曝:特朗普因日本不买美国大米很生气,他说“日本从不买我们的汽车,但他却卖给我们上百万辆汽车,他们从不买我们的东西”,特朗普说要对日本增加关税,并说:“日本被我们惯坏了”。当然这里特朗普指的是美国与日本贸易不...
做最坏打算!日本想通了当地时间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会在贸易谈判

做最坏打算!日本想通了当地时间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会在贸易谈判

做最坏打算!日本想通了当地时间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会在贸易谈判中轻易妥协,这也是为什么谈判需要时间且困难的原因。同时他透露,已为所有可能出现的关税情景做好准备,会坚定立场捍卫利益,推动实现汽车0关税。这表明,日本短时间内不可能脱,除非美国能够将25%的汽车税降至0,但想要实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因为在美国看来,日本将大量汽车、钢铁倾销美国,但却不愿意进口大量美国汽车,造成的贸易失衡。甚至特朗普要求日本在大米供应紧张时,进口美国大米也被拒绝,理由是日本不愿意牺牲农业,这让美国十分的无语。所以在贸易谈判时,美国并没有答应日本,甚至明确指出7月9日是关税最后谈判期限,不会延长。甚至,特朗普承认写了12封信函,告知这些国家会在8月1日执行新的关税,至于是否包含日本,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的谈判十分焦灼,目前双方已经在6月底进行了第7轮贸易谈判,日本正在积极准备第8轮谈判,但正如石破茂所说,难度非常大。站在美国的角度,日本长期受到美国的保护,过去也从美国赚走了大量美元,却并不愿意妥协,这导致美国处境十分尴尬。至今也只有英国1个国家签署,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印度、欧盟均未曾谈妥,所以美国很可能会采取其他措施逼迫日本妥协,从而让其他国家和地区尽快签署。
柬埔寨洪森左眼的传说:1975年4月16日柬埔寨内战期间,洪森因伤失去左眼。

柬埔寨洪森左眼的传说:1975年4月16日柬埔寨内战期间,洪森因伤失去左眼。

柬埔寨洪森左眼的传说:1975年4月16日柬埔寨内战期间,洪森因伤失去左眼。之后他先是佩戴苏联制造的玻璃义眼,1990年,一名日本医生为洪森配置义眼。2017年,日本政府帮他研发了5颗人工眼球。2018年,洪森表示日本政府再次研发的5颗人工眼球,能让他再使用10年。
假如美日韩印越菲六国联手挑衅中国,别说打赢,光是这“联合大军”一上场,整个亚洲都

假如美日韩印越菲六国联手挑衅中国,别说打赢,光是这“联合大军”一上场,整个亚洲都

假如美日韩印越菲六国联手挑衅中国,别说打赢,光是这“联合大军”一上场,整个亚洲都得跟着颤三颤!表面看似气势汹汹,实际上六国各怀鬼胎,根本合不成一股绳。要真敢来近海动刀子,等着瞧吧——火箭军一开火,敌人不但死伤惨重,还得抱着脑袋连滚带爬回家,来多少死多少,绝不是吓唬人的狠话!这帮国家真要一起组队跑到中国近海来闹事,首先遇到的可不是一般的舰队、飞机,而是中国火箭军的那些反舰导弹,当场就让他们感受到什么叫压力。这些弹道导弹不是当年那种慢悠悠飞的家伙,而是上去之后直接进太空,再以极快速度直冲下来,放谁头上谁都心慌。现代航母防不住,被击中就是重伤,没人敢赌这个风险。美国清楚自家情况,航母多,造价高,一艘都不能随便丢,现在美国国债压顶,军舰数量都在缩,真要赔进去,想补都没那么容易。美国就是想跟小伙伴们一块上,但更希望他们在前面试水,自己躲后排,既保面子又不真冲第一线,实际上,这种想法也很难真实行。日本虽然装备是先进,但一开战涉及和平宪法和国内反战压力,首相敢乱来,第二天位子都坐不稳。他们想用事端推进修宪,但大动作走不远,国内老百姓谁也不愿意为别人打仗。韩国那边天天紧盯北方,朝鲜威胁常年在顶上,局势一紧张,韩国优先自保,难有余力跑这么远参合外面的事。菲律宾海军就别提了,家底薄,装备旧,派出去还没到地方就被岸基导弹、飞机打得原地趴下,根本够不上主力。印度、越南仗着军队人多,和中国也有点摩擦,嘴上硬气,真打起来后勤跟不上,只能硬撑一阵,长期打就先吃不消。因为国力差距大,这六国就算凑一块,标准、语言、指挥都对不上,关键时候各说各的,场面容易混乱。美日这块还能有点技术衔接,到了印越菲这边,通信互通都麻烦。没有顺畅协作,出事时反应慢半拍,指挥调不动,战场一乱,自己这头就掉链子,根本指望不上什么一体化作战。其实更关键的是这些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捆绑,尤其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平时靠着互通有无利益很大。一旦开仗,贸易停摆,市场受波动,谁也吃不了那个亏,经济肯定先跟着遭殃。中国这边打的是家门口仗,地利好、后勤足,物资一线接力转运,战备反应也快。不仅有火箭军,还有南海那么多岛礁基地,全线拉开支援,安全系数高太多。回头看,这联盟顶多算表态用,真喊真打,谁也不愿站出来当第一个往前冲的。美国摸清局势,其他国家都明白自己能耐,各顾各的实际利益,队伍看着热闹,根本成不了一条心。这么一来,所谓六国协同,各种问题在关键时刻都暴露,不可能整合成能打硬仗的队伍。本质上只是喊一喊口号,扬个声势,真落到实处基本上就散摊子。
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等国竞标

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等国竞标

印度又抛出个“大项目”,1000亿人民币的高铁订单,邀请中国、日本、德国等国竞标,消息一出,网友直呼:“印度这是想学中国搞基建狂魔?但中国为啥不接?是我们造不出高铁吗?”答案很简单:这哪是“大项目”?分明是“大火坑”!印度这次计划修建的孟买到新德里高铁,全长1500公里,设计时速360公里,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再看看招标条件。印度要求中标方垫付80%的工程款,也就是800亿人民币,而且还要无偿转让核心技术,帮忙培训印度技术人才。合着印度是想空手套白狼,让别人出钱出力还得教他们技术,自己躺着赚钱?其实印度早就在国际上把名声搞臭了。2008年,中国上海电气和印度签了13亿美元的沙盛电厂项目,2015年就建成发电了,结果印度到2019年还拖着不给钱。上海电气无奈去国际仲裁,印度反而倒打一耙,要求赔偿21亿美元。最后还是中国政府出面交涉,才在2020年把钱要回来。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日本当年为了和中国竞争,抢下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主动提出垫付80%资金,年利率低到0.1%,结果呢?7年时间只征了三分之一的土地,项目从2017年开工到现在,总共才修了11公里,还多次延期,成本飙升。印度想要建高铁,可印度的土地存在着很大的归属问题。70%的土地归私人所有,土地被土豪劣绅和官僚集团垄断。政府要征地,这些人就提前低价从农民手里收地,再高价卖给政府。比如日本那个项目,征地过程政府根本搞不定。不仅如此,印度的官僚腐败严重,官员提前把征地消息透露给资本家,从中牟利。不仅是土地问题,印度还喜欢搞“追溯征税”,今天制定个新法律,就能翻旧账让企业补税。小米、OPPO、vivo等中国企业都栽过跟头,被印度以各种理由罚款、冻结资产。连沃尔玛、亚马逊这样的国际巨头都被坑的受不了,纷纷退出印度市场。世界银行都把印度列为“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这种营商环境,哪个企业敢轻易进去?有人可能会说,印度市场大啊,就算亏点钱,交个朋友以后说不定有好处。咱们就看看日本的例子,为了抢项目,日本几乎是倒贴钱给印度,结果呢?项目烂尾不说,还搭上了自己的声誉。反观中国,在印尼建的雅万高铁,5年就顺利通车,累计发送旅客579万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培养了印尼的技术人才。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共赢。中国不接印度的高铁项目,根本不是技术问题。中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从高寒高铁到高原高铁,从跨海大桥到海底隧道,什么样的难题没见过?但中国在选择海外项目时,更看重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控制和长期效益。印度的这个项目,风险高、回报慢、政策不稳定,还可能被印度坑得血本无归,傻子才会接!印度想靠高铁提升基建水平,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解决土地、资金、法律等根本问题,再好的项目也是白费。这次1000亿的高铁订单,与其说是个机会,不如说是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