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日本时政

日媒:越来越多中国富人移民日本。日经新闻6月8日发文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

日媒:越来越多中国富人移民日本。日经新闻6月8日发文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

日媒:越来越多中国富人移民日本。日经新闻6月8日发文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日本...签证要求的放宽使得富裕和中等收入的中国人更容易移民日本。日媒还称,预计到2026年,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数量将超过100万。值得一提的是,日媒发布这篇文章的日期专门选在了中国高考的日子,日媒在解释“为何越来越多中国富人移民日本”时,宣称“对许多人来说,这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机会”。日媒还进一步称,“中国学生已占日本顶尖大学外国留学生的很大比例,在东京大学更是高达70%”。
G7没有中国席位,若问G7最憎恨最恐惧的是什么,那就是中国的制造业。G7国家最

G7没有中国席位,若问G7最憎恨最恐惧的是什么,那就是中国的制造业。G7国家最

G7没有中国席位,若问G7最憎恨最恐惧的是什么,那就是中国的制造业。G7国家最近开小会讨论最多的不是自家经济,而是怎么对付中国制造。这帮发达国家凑在一起,表面谈着全球经济治理,眼睛却总往东方瞟。十年前,欧美企业还能靠着技术专利躺着数钱,一台机器卖几百万美元,利润率比印钞机还高。现在中国制造业一发力,同样性能的设备价格直接腰斩,逼得德国机械巨头连夜修改报价单。西方企业最怕的不是中国制造便宜,而是便宜的同时还越做越精。美国商务部去年悄悄做对比测试,发现中国产的高端轴承寿命比德国货多出2000小时,价格却便宜40%。技术封锁这招现在也不灵了,美国禁售高端芯片,结果中国自研的28纳米光刻机今年量产;欧盟搞碳关税壁垒,中国光伏板转头就拿下全球75%市场份额。G7国家现在陷入两难:加关税怕自家超市涨价,不加关税又挡不住中国货。美国对电商小包裹加税54%,结果中国卖家把仓库搬到墨西哥,贴着美墨边境玩“关税躲避战”。最让西方焦虑的是产业链话语权转移,德国车企刚宣布要用中国电池,慕尼黑工程师就集体抗议;日本工具机厂商想和沈阳机床合作,又被经济产业省紧急叫停。中国制造升级的速度更是吓人,五年前西方还嘲笑中国电动车是“老头乐”,现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让特斯拉连夜改设计;过去总说中国航发落后。看着中国制造业狂飙,G7国家终于想起要“振兴本土工业”。美国砸4.39亿美元搞稀土产业链,结果三年过去连个像样的加工厂都没建起来;法国说要重振纺织业,可本土工人工资是中国十倍,机器还是从杭州进口的。西方消费者倒是看得开,亚马逊上中国产的智能马桶盖评分4.9星,价格只有日本货五分之一;西班牙主妇发现义乌产的厨房神器比宜家好用,直接组团海淘。这场制造业博弈最讽刺的是,当G7国家琢磨怎么限制中国时,自家经济已深度绑定东方供应链。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最新财报显示,35%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德国巴斯夫在湛江砸100亿欧元建厂。
马克龙将了我们一军,法国认为自己手中有牌!6月2日,根据美国之音报道,法国总统马

马克龙将了我们一军,法国认为自己手中有牌!6月2日,根据美国之音报道,法国总统马

马克龙将了我们一军,法国认为自己手中有牌!6月2日,根据美国之音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如果北京不采取更多措施阻止朝鲜参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可能会更加深度介入亚洲事务。朝鲜在乌克兰的行动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马克龙这话听着就像有人拿着棍子在咱家门口晃悠,明摆着是给咱们施压呢!朝鲜这些年确实没少给俄罗斯提供武器,从炮弹到导弹,甚至还有士兵直接上了战场。西方媒体整天拿这事儿说事,马克龙更是把这当成了要挟中国的筹码。可他这逻辑根本站不住脚啊!朝鲜是个主权国家,又不是谁的小跟班,中国哪能说让它干啥就干啥?就好比邻居家的孩子非要跟人打架,你能说这全是你这个街坊的责任吗?再说了,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争端,要是真有那能耐,早就让朝鲜别掺和了,还用得着法国在这儿指手画脚?马克龙这么折腾,说白了就是想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最近法国国内乱成一锅粥,马克龙强行通过预算案,闹得国内反对声一片,支持率蹭蹭往下掉。这时候他得找个外部矛盾转移视线,把大家的注意力从家里的烂摊子上引开。而且法国一直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打着“欧洲战略自主”的旗号,却又想借着北约的框架在亚洲扩大影响力。这种又想当裁判又想下场踢球的做法,实在让人不齿。更可笑的是,他还自己打自己脸,2023年日本想在东京设北约联络处,他还坚决反对,说北约就该老老实实待在北大西洋。可现在为了给中国施压,他立马改口说北约要进东南亚,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连法国媒体都看不下去,讽刺他像在巴黎时装周走秀,换立场比换衣服还快。再说了,北约的心思谁不懂啊,这些年他们可以说是小动作不断,又是跟日韩签合作协议,又是在南海搞联合军演,明摆着是想在亚太搞对抗。可亚洲国家不吃这一套啊!印尼国防部长直接说“亚洲的事亚洲人自己解决”,马来西亚总理呼吁建立“欧亚新联盟”,反对外部势力插手。就连美国的盟友韩国和日本,国内也有不少声音反对卷入大国博弈。毕竟大家都明白,引入北约这种军事集团,只会让地区更乱,对谁都没好处。我们中国可不是吓大的,面对马克龙的威胁,咱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军事上,中国海警舰艇和俄罗斯联合巡航北冰洋,辽宁舰和山东舰在南海搞双航母演练,这是在告诉全世界,咱们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家门口。经济上,中国对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精准打击了法国的高附加值产业,让马克龙知道跟中国玩经济讹诈没好果子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和东盟国家合作,推动“南海行为准则”升级,同时深化和俄罗斯、朝鲜的合作,形成对北约的战略对冲。马克龙的如意算盘打得挺响,可他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也高估了北约在亚太的号召力。亚洲不是东欧,中国更不是任人欺负的小国。当年八国联军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还想用军事威胁那一套来吓唬人,简直是白日做梦。说到底,法国的焦虑藏不住了,一边想摆脱美国的控制,一边又想借着北约的虎皮在亚太捞好处,这种拧巴的心态注定了他们的阴谋不会得逞。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担当。而那些搞阵营对抗、霸权主义的国家,最终只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新加坡网友:全世界都偷偷烧高香吧!如今的中国明明已经有实力横扫亚洲了,不管是军事

新加坡网友:全世界都偷偷烧高香吧!如今的中国明明已经有实力横扫亚洲了,不管是军事

新加坡网友:全世界都偷偷烧高香吧!如今的中国明明已经有实力横扫亚洲了,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科技经济实力,只要中国人想,整个亚洲就都会是中国的附庸,进而取代美国雄霸世界。中国这些年发展得确实快,军事实力、科技经济都有很大进步,这点咱们得承认。但说“横扫亚洲”“取代美国”,这就有点过了。先从军费开支来说,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是1.81万亿元,美国是895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6.4万亿元,是咱们的3倍多。美国在亚洲有那么多军事基地,光驻日美军就3.5万人,驻韩美军3.7万人,还有航母战斗群时不时来转悠。咱们的军舰虽说先进,但全球投送能力跟美国比还差不少。科技方面,中国专利数量是多,2024年发明专利有效量475.6万件,“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专利全球最多。可芯片呢?2025年1-2月进口芯片785.2亿块,金额4050亿元,贸易逆差2200亿元。高端芯片像5nm、3nm还得靠进口,光刻机还得看ASML。经济上,中国和东盟贸易额确实大,2025年一季度1.71万亿元,增长7.1%。可这是互利共赢,不是谁控制谁。东盟国家跟中国合作,也没耽误他们跟美国、日本做生意。再说了,美国在亚洲还有那么多盟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他们跟美国的关系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南海问题上,中国和东盟在谈行为准则,越南都表态支持了,菲律宾虽说有点闹腾,但也没敢真跟中国撕破脸。这说明大家都愿意用对话解决问题,而不是动武。要是中国真有“横扫亚洲”的实力,还费这劲谈判干嘛?直接派兵不就完了?还有,中国一直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美国呢,动不动就退群,搞单边主义。中国确实在崛起,但这条路还长着呢。国内还有很多问题,人口老龄化、经济转型压力,这些都得解决。再说了,取代美国不是光靠实力就行的,还得看国际社会认不认。现在全球190多个国家,有几个真心希望美国被取代?又有几个愿意让中国当霸主?所以,中国的发展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世界。咱们不搞霸权,也不搞扩张,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跟各国合作共赢。您说“横扫亚洲”“取代美国”,这不仅不符合实际,还容易引起误会。还是那句话,咱们得实事求是,别被情绪冲昏了头。
日媒发了一张东京鸟瞰图,本想体现东京之大。没曾想,中国网友留言回了一张图,就让日

日媒发了一张东京鸟瞰图,本想体现东京之大。没曾想,中国网友留言回了一张图,就让日

日媒发了一张东京鸟瞰图,本想体现东京之大。没曾想,中国网友留言回了一张图,就让日本人破防了!哈哈哈,笑不活了,作为一名中国人,高低不得说两句?#东京##日本##日本人#
日本正在上演一场静悄悄的人口消失术。你敢信吗,去年还七十九万个小娃娃出生

日本正在上演一场静悄悄的人口消失术。你敢信吗,去年还七十九万个小娃娃出生

日本正在上演一场静悄悄的人口消失术。你敢信吗,去年还七十九万个小娃娃出生,今年直接掉到六十九万。那边厢,死亡人数倒是跟坐火箭似的,一下子窜到了一百六十万。一天能有四千多人,名字就从户口本上给划掉了。算算这笔账,得死上两个半人,才能勉强补上一个新来的。这哪是往前走,分明是倒着开,刹车都踩不住了。最邪乎的,是那些二十四小时亮堂堂的便利店。大半夜的,灯火通明,亮得晃眼,可收银台后头站着的。多半都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年轻人影都快成了稀罕物。前两天我路过一家店,瞧见个驼背的老奶奶,踮着脚尖补货。货架最上头还得搬个小板凳才能够得着,这架势。再过几年,怕不是得雇机器人来上夜班了吧?到那时,满大街都是自动贩卖机哐当哐当响,活人倒没几个了。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有点意思。
你敢信吗?印度今天搞了个“世界第一”大新闻!6月6日,莫迪总理亲自跑到喜马拉雅山

你敢信吗?印度今天搞了个“世界第一”大新闻!6月6日,莫迪总理亲自跑到喜马拉雅山

你敢信吗?印度今天搞了个“世界第一”大新闻!6月6日,莫迪总理亲自跑到喜马拉雅山南麓,给一座铁路拱桥揭幕。只见他穿着亮黄色传统服饰,手里攥着国旗在桥上使劲儿摇晃,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这座叫杰纳布的大桥,号称“世界最高铁路拱桥”,桥面离河面359米,比埃菲尔铁塔还高一头,印度媒体早就吹上天:“20年磨一剑,基建大国梦终于成真!”吹得震天响,背后全是“辛酸泪”说起来这桥确实有点“猛”:从2002年开工到现在,整整折腾了23年,比印度独立后的任何一座大桥工期都长;造价更是夸张,原本预估1.2亿美元,最后花了近12亿,翻了10倍!为啥这么贵?印度工程师憋了半天才说实话:桥址在克什米尔地震带,年年闹雪崩,2016年一场大雪直接把工地埋了,300吨钢材全报废;更要命的是技术卡壳,拱肋合龙时发现误差超过5厘米,不得不请日本专家来“救火”,光顾问费就花了2亿。莫迪通车仪式上说得热闹:“这是印度基建的里程碑!”可老百姓在网上扒出老底:2019年桥体焊接处就被曝出现裂缝,当地村民拍视频说“每天过车都能听见吱呀响”;更尴尬的是,大桥设计时速100公里,现在试运行只能跑到60公里,原因是铁轨铺得“歪歪扭扭”,火车开快了怕脱轨。有印度网友吐槽:“总理摇旗时别太使劲,万一桥晃起来咋办?”对比中国基建,差距有点“扎心”这边印度把“世界最高”当宝贝,那边中国网友默默翻出数据:咱青藏铁路上的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比杰纳布大桥早通车5年,同样建在高原地震带,却做到了“零事故”;更绝的是贵州北盘江第一桥,桥面高565米,比杰纳布大桥高出近200米,2016年通车至今,每天过车超2万辆,从没出过毛病。有基建博主分析:“印度建桥靠‘熬时间’,中国靠‘啃技术’——杰纳布大桥的钢结构用的是日本标准,混凝土配方抄的欧洲,说白了就是‘组装货’,而中国大桥从钢材到桥墩技术全是自主研发。”最让人捏把汗的是维护问题:印度铁路部门去年报告显示,全国60%的桥梁超过设计使用年限,2024年就发生过3起桥梁坍塌事故,死了27个人。而杰纳布大桥所在的查谟-斯利那加铁路线,全程90%是桥梁和隧道,地质条件极端复杂,当地居民发愁:“平时下点雨桥就漏水,冬天积雪没人清,万一哪天扛不住咋办?”结语:“世界之最”背后,到底啥才是真本事?莫迪在桥上摇旗的样子确实挺激动,但对老百姓来说,桥好不好看不重要,能不能安全通车、啥时候别塌了才是正经事。印度这些年总爱追“世界第一”,可基建不是搞面子工程,23年磨一座桥,造价翻10倍,最后还留一堆隐患,这“第一”当得有点累啊。你觉得杰纳布大桥能撑多久?印度基建啥时候能告别“雷声大、雨点小”?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反正咱老百姓就盼着,不管哪国基建,靠谱比啥都强。【印度《斯坦时报》2025年6月6日《莫迪揭幕世界最高铁路桥:印度基建迎来历史性时刻》】【路透社2025年6月5日《印度杰纳布大桥造价飙升10倍,工期延误23年》】【印度铁路安全委员会2024年报告《全国桥梁安全隐患统计》】
美国代表团内部激烈争吵,日本看的目瞪口呆:谈判果然破裂了!近日《日经新闻》报

美国代表团内部激烈争吵,日本看的目瞪口呆:谈判果然破裂了!近日《日经新闻》报

美国代表团内部激烈争吵,日本看的目瞪口呆:谈判果然破裂了!近日《日经新闻》报道称,在东京进行的贸易谈判中,三位美国高级谈判代表在贸易问题上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这无疑给与日本的关税谈判增添了极大的复杂性。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这三位在谈判桌上本应齐心协力代表美国利益的官员,却陷入了公开分歧、竞争和混乱的旋涡之中。据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透露,这种内部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谈判的正常进行。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三位内阁官员一度暂停与日方的会谈,并开始当面辩论”。想象一下,在严肃的谈判场合,本应专注于与对手周旋的美国代表们,却自顾自地争吵起来,这是何等荒诞的场景。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谈判时间,更让日本方面对美国的谈判诚意产生了严重质疑。另一位接近日本政府的消息人士指出,“这三位官员正在争夺功劳”,并推测他们可能是在试图讨好特没谱。贝森特和卢特尼克曾是财政部长的竞争对手,这种过往的竞争关系在谈判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为了在总统面前表现自己,不惜在谈判桌上各执一词,各自为战。这三人有时会分别向日本施压,要求其做出让步。这种不一致的施压方式让日本方面无所适从,根本无法判断特朗普政府的真实意图。日本在这场谈判中一直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他们原本期待与美国进行一场有序、有诚意的谈判,以解决双方的贸易分歧。然而,美国代表团内部的混乱局面让日本的期望彻底落空。日本官员们看着美国代表们争吵不休,心中想必充满了无奈和困惑。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美国不同官员的言论和立场,试图从中找出美国政府的真正态度,但最终却发现这是一场徒劳的努力。
我一直认为国足最能反映民族性格。比如:德国的意志,英国的自信,日本的善学,意大利

我一直认为国足最能反映民族性格。比如:德国的意志,英国的自信,日本的善学,意大利

我一直认为国足最能反映民族性格。比如:德国的意志,英国的自信,日本的善学,意大利的老道,巴西的随性,阿根廷的倔强,西班牙的艺术,法国的浪漫,韩国队的拼搏,中国队的总结……
为什么说俄罗斯一定不能输,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俄罗斯输了,北约直接在远东与我国北

为什么说俄罗斯一定不能输,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俄罗斯输了,北约直接在远东与我国北

为什么说俄罗斯一定不能输,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俄罗斯输了,北约直接在远东与我国北方战区对峙,并且直接与日本形成对我国的包围态势;中亚也完了,西部战区既要对付中亚之敌,又要防印度;所以俄罗斯不能输!(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已经不只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事儿,而是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俄罗斯为什么不能输?这个问题听起来复杂,但掰开揉碎了看,其实跟中国的安全息息相关。俄罗斯要是顶不住,北约的军靴可能就踩到中国家门口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地缘政治的冷酷现实。先说眼下的局势。俄乌冲突从2022年爆发,表面上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较量,背后却是北约和俄罗斯的博弈。北约这些年一直往东扩张,从冷战结束后的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到最近拉拢乌克兰,步步紧逼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要是败了,北约的触角直接伸到远东,隔着薄薄的边境线,跟中国的北方战区面对面。更别提日本了,早就跟美国绑在一起,随时准备在东边给中国找麻烦。到时候,中国的东北方向就得直面北约的军事压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再看中亚那边,情况也不乐观。中亚五国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地缘位置敏感。这些年,俄罗斯通过上合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多少稳住了这片区域。如果俄罗斯倒下,美国和北约肯定会趁虚而入,扶持亲西方的政权。中亚一旦变天,中国的西部战区就得两头作战——东边防着中亚的变数,西边还得盯着印度。印度这些年在边境上可没少折腾,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就是个例子。如果中亚再出乱子,中国的西部防线压力可想而知。往南看,中南半岛的局势也得掂量掂量。越南这些年跟美国走得近,已经在军事和经济上靠拢西方。如果俄罗斯输了,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可能彻底倒向美国。到时候,中国南边的海上通道,比如南海的战略要道,就会更热闹。美国的航母、军舰来回晃悠,中国的海上生命线就得捏在别人手里。回过头来看,俄罗斯这些年其实在前面帮中国挡了不少风头。北约的注意力大半被俄罗斯牵制住,中国才能埋头发展几十年。从1990年代的经济起步,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背后俄罗斯的战略缓冲作用不能忽视。如果俄罗斯撑不住,美国和西方就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想想看,台湾问题为什么这么棘手?不就是因为美国在背后撑腰?如果北约再从北边压过来,中国的日子可不好过。中俄关系,说白了,不是因为谁跟谁情谊深,而是现实需要。俄罗斯现在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但这伙伴关系不是铁板一块。地缘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眼下的利益。俄罗斯帮中国分担了西方的压力,中国也需要俄罗斯在北边站稳脚跟。俄乌战争最好不打,但既然打起来了,俄罗斯就得顶住。毕竟,谁也不想在家门口多一个虎视眈眈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