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俄乌局势

俄罗斯还是不接受北约驻军乌克兰,而北约却铁了心的要驻军。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表

俄罗斯还是不接受北约驻军乌克兰,而北约却铁了心的要驻军。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表

俄罗斯还是不接受北约驻军乌克兰,而北约却铁了心的要驻军。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表示,“任何在乌克兰的外国军队均属合法打击目标,若和平协议达成,就没有驻军的意义”。个人觉得,站在乌克兰的角度,没有外国驻军,他们的安全就很难得到保障,纸质协议不可靠,布达佩斯备忘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俄罗斯又不可能同意外国驻军乌克兰,这与乌克兰加入北约没啥区别,但他们只能反对却无权阻止,私以为北约军队能否进驻乌克兰,既不取决于俄罗斯,也不取决于乌克兰,取决于北约他们自己,只要他们敢就能驻!
#俄方呼吁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俄外长:呼吁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当地时间9月

#俄方呼吁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俄外长:呼吁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当地时间9月

#俄方呼吁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俄外长:呼吁日本完全承认二战结果】当地时间9月5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坚定不移地要求日本政府完全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并承担日本引发全球冲突方面所产生的责任。拉夫罗夫说,太平洋地区二战的结果,包括日本无条件投降,是战后国际秩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将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继续开展各种教育和军事纪念活动,目的是查明日本就上世纪30和40年代所公开犯下各种罪行的新证据。拉夫罗夫表示,铭记世界大战的教训是我们神圣的责任,以防止这一悲剧再次发生。(央视)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提醒中俄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破坏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提醒中俄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破坏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提醒中俄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破坏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在星期四提到,类似于“北溪”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的未来可能会受到破坏。(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正在铺设通往中国的大型管道。预计它将在十年内完成,届时将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15%。俄罗斯和中国正在靠近。可能有人会像轰炸“北溪”一样轰炸这个管道,—主持人杰西·沃特斯在直播中提醒说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阿列克谢·米勒)宣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内容涉及“西伯利亚力量2号”和穿越蒙古的“东方联盟”输气管道的建设。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两条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和“北溪2号”发生爆炸。德国、丹麦和瑞典均排除了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运营“北溪”的公司NordStreamAG指出,管道损坏程度前所未见,维修时间无法评估。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已启动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的调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强调,俄罗斯联邦多次要求获取“北溪”爆炸的相关数据,但从未收到过。美国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在2023年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中援引一位消息来源称,2022年6月,在北约军演的掩护下,美国海军潜水员在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下安置了爆炸装置,这一行动由挪威专家协助。据赫什透露,此次行动的决策者是美国总统乔·拜登。后续德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证实不是美军进行的破坏行动,但也差不多是乌克兰官方对破坏行动进行策划。对于北溪管道爆破案,在联合国层面美国和英国极力阻止对“北溪”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客观国际调查的启动。
把这厮拖出去2025年9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爱沙尼亚前

把这厮拖出去2025年9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爱沙尼亚前

把这厮拖出去2025年9月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爱沙尼亚前总理)公然指责中、俄、伊、朝四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纪念活动是"挑战国际秩序"。这位东欧政客激烈抨击四国展现团结姿态,声称此举"破坏基于规则的全球体系"。中国驻欧盟使团立即反击:"93阅兵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维护的是和平而非对抗。某些人仍陷在冷战思维中无法自拔。"俄罗斯、伊朗方面也同步发声,痛斥欧盟"双重标准"。欧盟内部对华强硬派正借机炒作"威胁论",实则暴露西方对多极化趋势的深度焦虑。国际秩序不是西方专属品,合作共赢才是未来之道!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未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未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未来十年重建得花5240亿美元,快赶上它2024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了。就它现在的经济状况,根本拿不出这笔钱,说白了就是个“穷光蛋”,这窟窿太大国际社会填不满。战后的乌克兰重建,听起来是个宏大的议题,但仔细一扒,你会发现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个钱的问题,而是一个从根上就烂掉的“项目”,一盘谁接谁烫手的死棋。乌克兰现在欠的债已经堆成山了,2025年国家债务高达1861.3亿美元,相当于全年财政收入的3.7倍,每天光还利息就得烧掉2466万美元!可乌克兰全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500亿美元,按这收入水平,连还钱都够呛,又哪来的底气完成重建呢?泽连斯基其实想过找西方盟友求助,可换回来的结果都是“口惠实不至”!欧盟喊着要拿冻结的20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当“启动资金”,结果德国、意大利这些欧盟大佬集体装聋作哑——毕竟真要动了这笔钱,哪天俄罗斯反过来索赔,欧洲的金融系统怕是要抖三抖。七国集团倒是大方,承诺给450亿欧元贷款,可仔细一看,其中大部分是“分期支付”,而且附带条件比网贷合同还复杂。最逗的是美国援助,2024年拨给乌克兰的400亿美元里,有62%进了美国军工企业的腰包,剩下的还要扣除行政手续费,真正落到乌克兰基建工地上的钱,估计连买钢筋水泥的零头都不够。中国在这场戏里扮演的角色,用“清醒旁观者”来形容再合适不过。202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高达2673亿美元,全球190多个国家抢着要中国“基建天团”去干活,乌克兰的重建项目在这堆订单里,根本就没显不出来什么。更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债务信用已经跌到“垃圾级”,2025年主权信用评级被标普评为D级,也就是“违约级”。中国电建之前在欧洲的项目就因为“强迫劳动”指控被欧盟冻结过资金,这种“踩雷”经历让中国企业学乖了:与其在乌克兰的泥潭里打滚,不如去东南亚修高铁、去中东建光伏电站,至少钱能实实在在揣进兜里。再者说了,现在俄乌战争根本没有结束的苗头,这对重建的打击可是非常大的——就说乌克兰2025年上半年刚修好的敖德萨港口,下半年就被无人机炸了个对穿,这种“修了炸、炸了修”的循环,连最激进的风险投资家都得三思。中国企业可不是慈善家,2024年在斯里兰卡港口项目上吃的苦头还没忘,怎么会在乌克兰重演“高投入、低回报、零保障”的悲剧?看看“一带一路”项目,中国在其中掌控着900多个在建项目,从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哪个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相比之下,乌克兰重建项目就像个“烫手山芋”——既要防范俄罗斯的“供应链中断”威胁,又得应付欧盟的ESG规则和世界银行的债务审查,搞不好还得被美国国会当成“政治人质”。中国电建的工程师们算了笔账:同样是建一座火电站,在沙特能赚20%的利润,在乌克兰可能连5%都保不住,还得搭上战争保险和安保费用,这生意傻子才做。说到底,乌克兰重建的困境,本质是一场“经济殖民”与“主权让渡”的博弈。当乌克兰把黑海港口经营权抵押给欧盟、把锂矿开采权让渡给美国时,中国企业早已看透: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最终只会让乌克兰变成国际资本的“经济殖民地”。而中国的智慧,就在于不参与这场“零和游戏”,转而在东南亚、中东布局更可持续的基建项目——毕竟,真正的大国竞争,从来不是看谁烧钱快,而是看谁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就在刚刚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9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已拿下扎

就在刚刚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9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已拿下扎

就在刚刚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9月5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已拿下扎波罗热方向的诺沃谢洛夫卡定居点,一天之内打掉299架无人机;几乎同一时间,乌军总参谋部也放话,前线一天打了129场遭遇战,波克罗夫斯克方向28次把俄军顶回去。两边都在说自己打得好。俄罗斯说占了地方。乌克兰说顶住进攻。这种战况的互相对立,反映了双方在信息战中的较量。每一方都在努力塑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氛围,甚至有时候,双方发布的数据和战况报告并不完全吻合,甚至可以说是经过了修饰的。战场上的胜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地面战斗和火力对抗,更多的是关于谁能在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从军事角度来看,俄罗斯宣布的299架无人机被击落,确实展示了其强大的防空能力。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能进行侦察、打击,还能对敌方的指挥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而俄罗斯的防空能力能够应对如此大规模的攻击,也充分展现了其在高科技军事装备上的优势。然而,乌克兰所提到的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战斗,则更具象征意义。129场遭遇战的数量,显示出乌克兰在保持前线稳定方面的努力。尽管他们可能未能完全反击俄罗斯的进攻,但他们的防线依然坚固,这本身就是对俄罗斯进攻的一种有效反制。在这样一个漫长且残酷的战争中,防守的成功同样值得称赞。即便每一场战斗都可能是拼死一搏,但乌克兰能够顶住压力,说明其战略部署和士气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从信息战的角度,双方的说法反映了当今战争中一种常见现象,那就是“信息战”愈发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布战况报告,双方可以在国际舆论中争取支持者,塑造有利的国际形象。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让外界相信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谁就能够在外交和心理战中占得先机。尤其是乌克兰方面的战况报告,往往注重展现防守的坚韧与反击的智慧,而俄罗斯则通过占领领土和击落无人机等战果来展示其对局势的掌控。这种宣传策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中,都是相当重要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是两国对自己正当性和战斗力的全力证明。而这种信息战,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每一方都在夸大自己取得的胜利,或者夸大对敌方造成的伤害。而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下,最难的或许不是战场上的胜败,而是公众和外界如何从这些数据和报道中筛选出事实的真相。再加上,战争的现实往往并不像信息报告所呈现的那么简单。每一个数据和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有无数士兵的生死和国家的资源付出。战争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胜负游戏,更是人类和自然极限的挑战。尽管各方都在积极争取信息的主导权,但每一场战争背后,隐藏的都是无法估量的痛苦与代价。面对这种复杂的信息纷争,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而不是盲目相信任何一方的说辞。每一条消息、每一份报告,都可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和判断,避免在信息的迷雾中迷失方向。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扎波罗热战局扎波罗热战况扎波罗热战场扎波罗热战事扎波罗热袭击顿涅茨克攻势扎波罗热冲突
断送国运的八大决策:1、巴勒斯坦—收留犹太人2、乌克兰—放弃核武3、日本—

断送国运的八大决策:1、巴勒斯坦—收留犹太人2、乌克兰—放弃核武3、日本—

断送国运的八大决策:1、巴勒斯坦—收留犹太人2、乌克兰—放弃核武3、日本—偷袭珍珠港4、德国—进攻苏联5、俄罗斯—出售阿拉斯加6、伊拉克—侵略科威特7、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8、法国—远征沙俄帝国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

中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国“决不会”参与。世界银行算过,乌克兰未来十年重建得花5240亿美元,快赶上它2024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了。就它现在的经济状况,根本拿不出这笔钱,说白了就是个“穷光蛋”,这窟窿太大国际社会填不满。战后的乌克兰重建,听起来是个宏大的议题,但仔细一扒,你会发现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个钱的问题,而是一个从根上就烂掉的“项目”,一盘谁接谁烫手的死棋。乌克兰现在欠的债已经堆成山了,2025年国家债务高达1861.3亿美元,相当于全年财政收入的3.7倍,每天光还利息就得烧掉2466万美元!可乌克兰全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500亿美元,按这收入水平,连还钱都够呛,又哪来的底气完成重建呢?泽连斯基其实想过找西方盟友求助,可换回来的结果都是“口惠实不至”!欧盟喊着要拿冻结的20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当“启动资金”,结果德国、意大利这些欧盟大佬集体装聋作哑——毕竟真要动了这笔钱,哪天俄罗斯反过来索赔,欧洲的金融系统怕是要抖三抖。七国集团倒是大方,承诺给450亿欧元贷款,可仔细一看,其中大部分是“分期支付”,而且附带条件比网贷合同还复杂。最逗的是美国援助,2024年拨给乌克兰的400亿美元里,有62%进了美国军工企业的腰包,剩下的还要扣除行政手续费,真正落到乌克兰基建工地上的钱,估计连买钢筋水泥的零头都不够。中国在这场戏里扮演的角色,用“清醒旁观者”来形容再合适不过。2024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高达2673亿美元,全球190多个国家抢着要中国“基建天团”去干活,乌克兰的重建项目在这堆订单里,根本就没显不出来什么。更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债务信用已经跌到“垃圾级”,2025年主权信用评级被标普评为D级,也就是“违约级”。中国电建之前在欧洲的项目就因为“强迫劳动”指控被欧盟冻结过资金,这种“踩雷”经历让中国企业学乖了:与其在乌克兰的泥潭里打滚,不如去东南亚修高铁、去中东建光伏电站,至少钱能实实在在揣进兜里。再者说了,现在俄乌战争根本没有结束的苗头,这对重建的打击可是非常大的——就说乌克兰2025年上半年刚修好的敖德萨港口,下半年就被无人机炸了个对穿,这种“修了炸、炸了修”的循环,连最激进的风险投资家都得三思。中国企业可不是慈善家,2024年在斯里兰卡港口项目上吃的苦头还没忘,怎么会在乌克兰重演“高投入、低回报、零保障”的悲剧?看看“一带一路”项目,中国在其中掌控着900多个在建项目,从雅万高铁到中老铁路,哪个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相比之下,乌克兰重建项目就像个“烫手山芋”——既要防范俄罗斯的“供应链中断”威胁,又得应付欧盟的ESG规则和世界银行的债务审查,搞不好还得被美国国会当成“政治人质”。中国电建的工程师们算了笔账:同样是建一座火电站,在沙特能赚20%的利润,在乌克兰可能连5%都保不住,还得搭上战争保险和安保费用,这生意傻子才做。说到底,乌克兰重建的困境,本质是一场“经济殖民”与“主权让渡”的博弈。当乌克兰把黑海港口经营权抵押给欧盟、把锂矿开采权让渡给美国时,中国企业早已看透: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最终只会让乌克兰变成国际资本的“经济殖民地”。而中国的智慧,就在于不参与这场“零和游戏”,转而在东南亚、中东布局更可持续的基建项目——毕竟,真正的大国竞争,从来不是看谁烧钱快,而是看谁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特朗普今天(9月5日)发文说:““看来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最隐秘、最黑暗

特朗普今天(9月5日)发文说:““看来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最隐秘、最黑暗

特朗普今天(9月5日)发文说:““看来我们已经把印度和俄罗斯输给了最隐秘、最黑暗的中国。愿他们能携手拥有长久繁荣的未来!——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评两句:特朗普这番充满情绪化与偏见的发文,实质是美国霸权焦虑心态下的直接暴露。中国与印度、俄罗斯建立的伙伴关系,光明磊落,旨在共同发展,并非如特朗普所言的“隐秘”“黑暗”,他的抹黑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漠视,凸显其霸权思维下对他国正常合作的不容忍。美国动辄将他国合作污名化,既显示出对他国主权的不尊重,也再次印证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思维。印度和俄罗斯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基于平等互利的自主选择,而非谁“输给”谁的私产。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委内瑞拉的地下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委内瑞拉的地下

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委内瑞拉的地下,埋着全世界最多的石油。这要是换别人,妥妥的“老天爷赏饭吃”。2013年马杜罗刚当总统时,每天能挖268万桶石油,光靠卖油,政府就有花不完的钱。按理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可他们偏偏不懂得珍惜。早在查韦斯时代就开始瞎折腾,搞什么石油国有化,把外国石油公司一个个都赶走了。本来那些外国公司有技术、有经验,能把石油好好地采出来、卖出去,结果查韦斯非要把油田收归国有,让自己人来管。可自家哪有那么多懂行的人才?就像把饭馆里的大厨赶走,让不会做饭的亲戚来掌勺,这菜能好吃吗?外国公司被赶走后,石油产量就一年不如一年。2017年美国开始制裁后,产量更是从每天190万桶跌到2020年的35万桶,连零头都不到了。后来虽然靠俄罗斯、伊朗帮衬着恢复了点,2025年初勉强回到每天103万桶,但跟2013年的光景比,差得太远了。油田这东西娇贵得很,你不投钱维护,不请专家打理,产量肯定上不去。委内瑞拉自己又没这本事,还不愿请外人帮忙,这不就是自断生路吗?更要命的是经济政策一错再错。查韦斯和马杜罗都喜欢搞福利,油价高的时候确实能靠卖油钱给老百姓发点好处,可他们不懂居安思危。石油收入多了不是用来搞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也不是攒点钱防备油价下跌,而是全都拿去发福利换选票了。2014年国际油价大跌,委内瑞拉的好日子到头了。可马杜罗政府不想着改政策,反而搞起了外汇管制和价格管制。他们规定老百姓只能按官方汇率换美元,可官方汇率比黑市低几十倍,谁傻到按官方价换?结果就是企业换不到外汇,没法进口原材料和商品,商店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政府又规定商品不能涨价,商家进货价高,卖价被压死,越卖越亏,最后干脆关门大吉。菜市场里见不到肉,药店买不到药,老百姓拿着钱却买不到东西,这日子怎么过?没钱了就印钞票,结果就是物价飞上天。2016年那会儿,委内瑞拉的通胀率都超过700%了,钱变得比纸还不值钱。有人调侃说,早上能买一袋米的钱,到晚上就只能买个面包。虽然马杜罗说2024年通胀降到了24%,可老百姓心里清楚,这十几年的超级通胀早就把家底掏空了。辛辛苦苦攒一辈子的钱,一夜之间就成了废纸,谁能受得了?美国的制裁确实给委内瑞拉添了不少麻烦,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不仅自己不买委内瑞拉石油,还威胁其他国家不准买,把雪佛龙这些公司也赶走了。但话说回来,制裁不是根本原因。同样被美国制裁的国家不少,人家有的照样把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委内瑞拉自己把牌打烂了,不能全怪别人制裁。马杜罗总说美国不对,可就算没有美国制裁,就凭他们那套经济政策,早晚也得出事。看看人家挪威,同样是石油大国,人家就懂得把石油收入存起来搞主权基金,用来发展其他产业,搞教育医疗。委内瑞拉倒好,石油收入全花在眼前,一点后路都不留。现在石油卖不出去,其他产业又没发展起来,经济能不崩溃吗?这就像两个人都继承了一笔遗产,一个精打细算,投资置业,日子越过越好;另一个大手大脚,挥霍无度,最后只能变卖家产度日。马杜罗现在说经济增长了9%,可老百姓的日子有没有变好,大家心里都有数。商店里的货架还是空的,工资刚发下来就得赶紧花掉,不然过几天就贬值了。这些年,几百万委内瑞拉人背井离乡,跑到邻国讨生活,他们可不是因为国家经济好了才走的。要是日子真能过下去,谁愿意离开家乡?现在马杜罗到处喊救命,可其他国家也不傻。谁愿意把钱扔给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要想让别人帮忙,首先得自己懂事,得改改那些乱七八糟的政策,把经济理顺了。可马杜罗偏不,还是老一套,要么怪美国,要么搞点虚假数据糊弄人。这样下去,就算有人想帮,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说到底,委内瑞拉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真怨不得别人。老天爷给了这么好的资源,却被一届届政府瞎折腾浪费了。石油是好东西,但不是万能的,光靠卖资源发不了大财,更守不住财富。国家要发展,还得靠合理的政策,靠懂行的管理,靠长远的眼光。委内瑞拉要是早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闹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马杜罗身处绝境,没人帮忙,只能说是自作自受。这世上没有后悔药,要是不彻底改变,以后的日子恐怕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