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更长,相对于自身传统的妥协应该更多,为何经济现代化的体态反而轻盈得多呢?概而言之,要在两端:一端是我们在近代对自身现代化的改造足够有力足够彻底;另一端,恐怕我们的传统原本也并不坏……
今天而言,“经济生活”无疑是人类政治社会生活的主流。我们的国家不仅不外于此,其当今世界响当当的经济大国、经济强国也。然而,稍作思忖,这其实很不可思议。何也?盖我们的国家历史太长;本来,历史的负担、历史的包袱,即传统中国留给现代中国的枷锁——应该极重,重到后者经济现代化的步伐迈不开腿才对。譬诸印度教世界、穆斯林世界,甚至很大一部分天主教世界即皆如此,皆很大程度上宥于它们沉重的历史包袱而迄今不得无碍地步入经济现代化的快轨,处处见得到对其传统的妥协。——我们的历史更长,相对于自身传统的妥协应该更多,为何经济现代化的体态反而轻盈得多呢?
概而言之,要在两端:一端是我们在近代对自身现代化的改造足够有力足够彻底;另一端,恐怕我们的传统原本也并不坏。
何谓“近代对自身现代化的改造足够彻底”?对经济现代化之事很致命吗?什么是“近代对自身现代化的改造足够彻底”?这对我们经济现代化的影响很致命吗?是的,正是这一端,排第一的致命。
经济现代化的实质是什么?无非现代化的生产力加之现代化的生产关系。而我们近一百多年一直在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尤其自公元1921年建党以来一直在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解放被落后生产力和陈旧生产关系所束缚住的无数劳苦人民。——使之先成为坚不可摧的战士,再成为聪明勤奋的建设者;兼而为了保护各自的来之不易的生活与共同的人人平等、人人有尊严的空气,又可以随时回归坚不可摧的战士。——此即我们经济现代化的第一端;此即: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亲手为自己的政治社会赋予了家国个人正向的循环。
又因这样坚朗的家国个人关系格外适应于十九世纪末迄今的时势,格外适应于强国和富民必须并进的时势,才有今之中国。
何谓“恐怕我们的传统原本也并不坏”?那不正是经济现代化的枷锁吗?那,什么又是“恐怕我们的传统原本也并不坏”呢?上文不是刚刚才说,那都是“落后生产力和陈旧生产关系”吗?
是的,较之真正深彻的现代化而言,彼更近乎于应该被挣脱出来的枷锁;但,较之印度教传统等他国古老传统而言,彼又已经是一种最无碍于全面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的古老传统了。譬诸儒家,孔孟的经济主张长什么样子?要而述之:1、让利于民,至少至少,绝不能苛民虐民;以及:2、国家适时地进行宏观调控。鲁哀公请教孔子的学生有子(有若):“今年的年景不好啊,国家的钱不够用啊,如何是好呢?”——有子想都没想:减税啊!减税至10%(“彻”)……
——“啊?20%我都不够用呐!10%?”
有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你们的利益本就不矛盾啊!(《论语•颜渊第十二》)
视诸是语,清清白白:一是善待百姓,尽量让利于百姓,利民即利己;二是国家可以有所调控,10%或20%之类,惟调控的依据仍在于经济生活乃至整个政治社会生活的健康、谐和,而非少数人的奢侈生活。此即“恐怕我们的传统原本也并不坏”之一斑。还有吗?有啊,多了,孟子的经济主张甚至直接细化为了经济政策: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1、先别说别的,你们先把人才的问题给我抓起来。2、所谓“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张载张子解之为公平执法、适时调控,以维护整个市场的秩序(朱熹引)。招商的问题不就因此解决了?3、至于“关,讥而不征”:记住啊!你们都给我记住了:设关卡只是为了检查(“讥”),不是为了劳什子的过路费。我要外国人来(“天下之旅”)!本国人购买力不足的问题不就因此解决了?
以及:4、干脆都给我直接回到土地公有制而不要再向私人征收农业税(“助而不税”),粮食不足,不就结了?5、继续!继续给我“夫布”与“里布”都不要,役税与地税都不要,彻底取消人们落户安家的成本!本国人不就因此都敢生孩子了吗?移民成本不就也没了吗?——孟子最后总结道:“信能行此五者”,你们就是真正的父母官了,还用担心造反?“自生民以来”,谁去造自家父母的反?
一者,还是善待百姓——视百姓为国家的目的,而非国家的工具;二者,尽量去研究宏观调控、公平执法等具体的经济政策——守定一条,还是“足民”(《论语•先进第十一》)。此即“恐怕我们的传统原本也并不坏”之又一斑。——太多太多了,我们的那些并不坏的传统太多太多了。——甚至是一般印象里最反儒家的法家,即苛民虐民不惮以百姓为工具的法家,也多有此不坏的传统。譬诸管仲管子最著名的那句“仓廪食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其古典版本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
甚至是当代某些读者眼中“反文明”的第一急先锋——商鞅,也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并不坏的传统。譬诸“地诚任,不患无财用;民诚用,不畏强暴”(《商君书•错法》),抽象视之,其最早的一批“打土豪,分田地”也,其最早的一批对“家国个人正向循环”的尝试也……总之是视诸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儒家也好,法家也罢,还是那话:横向相比别国迄今仍然在起作用的他们的古老传统,其有利于经济现代化之处,其暗暗地襄助于我们构建家国个人正向循环之处,不待多言。
小结:再看我们经济现代化的两端所以,为什么我们能不碍于历史包袱地步入经济现代化的快车道——继之,全面现代化的快车道?综上,其毫无疑问的一端、第一端,盖我们几万万人十几万万人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饱尝耻辱,拼尽牺牲,终于萌生了自己的先进阶级并终于在此先进阶级的领导下,主动构建起了最适应于时势的“家国个人的正向循环”。这样的循环,我们在古代有没有?自也有的,秦即以此“六王毕,四海一”;然而,那毕竟只在于“术”的高效化,而非真正的“道”、“术”两面皆现代化。
更先进的生产力时代既至,则商鞅原初的那一套弃之未为可惜。然而,我们的传统深亦广矣,还有儒、道诸子,还有更后来的“儒道互补”、“儒法互用”。——在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我们慢慢地与时俱进;以此,慢慢地形成了一些迄今仍然不可抛弃的古老传统。是以有我们的“传统学术”,是以有:上古以降,“民惟邦本”、“惟德动天”、“允执厥中”等等(《尚书》)慢慢延展至今的安邦定国之术……——此亦我们经济现代化以至全面现代化的又一端、第二端。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4年11月5日星期二
【主要参考文献】《尚书》,《管子》《论语》,《商君书》,《孟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张舜徽《经传诸子语选》,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