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开车的朋友们,听说过药驾吗?比酒驾更要命!

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关于“药驾”的潜在危害,很多人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有资料显示,驾驶

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关于“药驾”的潜在危害,很多人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有资料显示,驾驶员服药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比例,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0%左右。可见,“药驾”的危害不容小觑。

药驾的危害

英国某项研究指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通常会比正常反应时间慢12%,而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则比正常反应时间慢21%,尤其是吸食毒品后驾驶人往往会出现幻想,驾驶能力严重消弱,极易引起交通事故。

今天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药物开车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感冒药

常见的感冒药,例如感冒灵、新康泰克、维 C银翘片、泰诺、日夜百服宁、白加黑等,都是复方制剂,也就是由两种及以上药物成分组成,其中都含第一代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者苯海拉明,该类药物在感冒药中起到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但是,该类药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极易引起嗜睡、头晕、困倦等副作用,会带来潜在的驾驶危害。有研究者认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对驾驶安全的危害甚至超过饮酒。

咳嗽药

服用可待因、克咳敏、美沙芬等镇咳药后,可出现嗜睡、头晕等不适反应,过量服用还可引起兴奋、烦躁不安。

抗过敏药

这里提及的常见抗过敏药是指第二代抗组胺药,通常用于各种皮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阿伐斯汀、咪唑斯汀、非索非那定等,其中枢镇静作用比第一代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酮替芬)弱,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

镇静催眠药

常见的镇静催眠药有巴比妥类和苯二氮䓬类,例如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能引起视力模糊、头晕、困倦,甚至出现宿醉现象,即使小剂量也会对人的精神运动产生影响,与醉酒类似,可对驾驶造成很大的危害。

抗抑郁药

这类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阿米替林、丙咪嗪、多塞平等,可产生视力模糊、疲倦、肌无力、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驾驶期间禁止服用。

胃肠用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等解痉止痛药服用后,常见视物模糊和心悸等副作用;过量服用则出现焦躁、幻觉、瞳孔散大、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

胃复安、吗叮啉、枢复宁等药物可引起倦怠、嗜睡、头晕等不适,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出现肌震颤、斜颈、共济失调、惊厥等不良反应。

降糖药

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以及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如果注射药物或服药过量,之后又未及时进餐,血糖的快速降低会诱发低血糖可导致惊厥、昏迷、意识模糊等症状。

心血管药

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美西律等,可引起头痛、头晕、视觉异常。

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可引起视物模糊。

降压药,如哌唑嗪、可乐定等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

强心苷类药物,如地高辛可引起色觉异常。

利尿药,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吲达帕胺等,可出现多尿、多汗,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副作用使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损伤,可出现头晕、视力减退、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轻症者表现为失眠、头晕、头疼、烦躁等,重症者出现为抽搐、惊厥等。

对策

1.用药前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或向医师咨询有关用药知识,了解药物的使用、用法、用量、禁忌证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作为医师及药剂人员应向患者交待服用后应避免驾驶车辆的具体药物,不可超剂量用药,尽量避免药物在血药浓度峰值时间内开车;

2.尽量避免使用上述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

3.最好睡前服用易影响驾车的药物,尽量避免开车以减少对白天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4.有时乙醇会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等症状加重,所以服药期间最好勿饮酒及含有乙醇的饮料。

关注膳食一度,共享健康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