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说刘邦是地痞的人,基本上是不懂历史的人。
史书对刘邦性格的描述是这样的: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仁厚爱人,喜欢施舍,胸襟开阔、豁达。
这是地痞的性格吗?哪个地痞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并且胸襟开阔而豁达的?
刘邦当泗水亭长,公廷中官吏没有一个不混得很熟,受他戏弄。
一个亭长,能够戏弄整个公廷中的官吏,这是地痞吗?当然不是,这是超级厉害的人际关系。
想想看,一个县的官吏全部跟刘邦很熟,而且受他戏弄,这些人也不生气,说明了什么?
刘邦说明了这些人都有些畏惧刘邦,如果官吏们看不起刘邦,早就呵斥他了,这可不是地痞能做到的。
没错,刘邦喜欢酒色,作为男人,谁不喜欢酒色呢?喜欢酒色就是地痞吗?你见哪个喜欢酒色的地痞进了皇宫,还能放弃一切轻轻松松出来的?
至于为了逃命当街丢孩子、项羽拿父亲威胁刘邦却毫不在意,这是政治人物的选择而已。
只是刘邦为了自己活命和未完成的事业,放弃其它,他不是个受到威胁就能放弃一切的人物,否则也不可能做到皇帝。
刘邦不是地痞,他是个豁达的政治人物。
他很少杀人,说刘邦残害异姓王的,那是不懂历史,看看那些异姓王,哪个都不是善茬,被诛杀的异姓王大多是自己先起兵,或者有反叛行为。
比如韩信,要挟刘邦称王,比如韩王信,私下投靠匈奴,比如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
刘邦豁达能不被杀吗?
刘邦可不像朱元璋,朱元璋手下谋反的事件有很多是主观定夺,没有客观证据,而且涉及面极广,几个案子就杀了几万人。
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基本上只诛首犯,从众赦免,就连教唆韩信谋反的蒯通,刘邦都没治罪就放了,换了朱元璋,能让他活?
刘邦分封的143个列侯,几乎成建制地活了下来,这可全是功臣。
刘邦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他自己是怎样的皇帝?
周昌回答:陛下就是夏桀、商纣这样的皇帝。
刘邦听完哈哈大笑,毫不追究。
哪个皇帝能有这么豁达?要是朱元璋、刘彻听到这样的话,周昌三族都要灭亡。
但刘邦有这份豁达,拿得起,放得下,胸襟开阔,不记仇,尽管刘邦有仇人,但只要你讲得有道理,刘邦就会赦免,比如雍齿,刘邦最恨的人,还不是善终。
刘邦能容人《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为什么能写出《大风歌》这样的句子?
就是因为豁达,他把一生的经历就用了三句话唱出来。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史记 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刘邦一生最后的日子是跟家乡人一起喝酒刘邦唱这首歌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一段快乐时光,讨伐英布结束后,刘邦拐了弯来到沛县,摆下酒宴,把过去的朋友和父老子弟全部召来纵情喝酒。
并且挑选了沛县一百二十名儿童,教他们唱歌,喝酒喝到酣畅,刘邦击着筑,自己作了一首诗,唱起来,这便是《大风歌》。
并且让儿童们跟着唱,刘邦又跳起舞,感慨伤怀,流下泪来,对沛县父兄们说:
远游的人思念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会怀思沛县。我从做沛公开始,诛暴讨逆,终于取得了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徭役,世世代代不用服徭役。
刘邦免了丰邑百姓世代的赋税沛县父老兄弟、长辈妇女、旧日朋友,天天开怀畅饮,极为欢欣,说旧道故,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刘邦想要离去,沛县父老兄弟执意挽留刘邦。
刘邦动身准备回去了,沛县百姓倾城而出,都到城西贡献牛酒。刘邦又停留下来,搭起帐篷,饮宴三天。
刘邦回去不久就病逝了,这段日子是刘邦生命最后时刻最快乐的时光,刘邦相当豁达,他出身沛县底层,始终记得家乡父老,大风歌中就有衣锦还乡的话,这是刘邦触景生情,随口就唱出来的。
作为皇帝,他不能留在家乡,但他思念乡情,他说自己去世之后,魂魄会怀念沛县,这都是情真意切的话,没有一丝做作,就是真情流露。
刘邦与大风歌刘邦想起了彭城之战被项羽打得大败之时,吹来一阵妖风,刘邦就靠这阵风的掩护,才逃出楚军包围,这也许是大风歌中的第一句。
刘邦作为皇帝,需要勇士来为国家镇守四方,这是大风歌中的最后一句。
哪怕大风歌非常简单,但朗朗上口,刘邦虽然没文化,但唱歌就是真情流露,这就是豁达,是刘邦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