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刚刚开局,走势还不明朗,但长期征战于一线市场的家电经销商群体,不少人的心态却提前崩了,这是为什么?又将怎么办?
文剑||撰写
2025年2月,家电市场刚刚开局,家电圈发现,不少在一线市场征战多年的家电经销商,心态却率先崩了。
普遍的状态是,焦虑、彷徨和无解,容易发怒,经常唉声叹气,动不动就对一些商业现象和市场操作“看不惯”。对未来不看好,对同行有意见,有合作伙伴不满意……
比如说,对市场上商家同行们不断去“拼低价”甚至搞无底线恶斗等,充满怨气与怒气;对于家电企业面对不同商家的“厚此薄彼”的商业行为,充满了不满;总是希望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关停或限制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电商的发展,甚至还希望国家可以约束一些家电大品牌的市场竞争行为;要么就是对于家电“国补”政策引发的不完全公平问题,充满意见,指责产业政策被资本绑架等等。
这一局面的出现,对于2025年家电产业和市场发展来说,并不奇怪,也不意外。在家电圈看来,这是产业洗牌加速,市场竞争白热化,以及厂商市场发展分化的“征兆”。说白了,即使是有家电“国补”的政策加持,这也不意味着所有家电厂商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竞争可能会更惨烈与恶化了。
从产业大局的角度看,说明家电产业新一轮的洗牌已经深入“深水区”,一大批的弱小经销商群体面临着“生死决战”,面临在市场竞争中“活不下去”的境遇,只会抱怨和指责;2025年会成为家电产业新一轮厂商地盘和市场占比重组的起点。所有家电厂商都不能轻视这一洗牌的节点,必须要加快产业竞争的主动参与。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家电市场竞争的持续白热化,特别是在行业走向成熟、市场需求低迷的通道中,相关家电厂商的争斗正如一些企业家所说的“只会更激烈、更白热化”,必须要勇敢参与内卷,才能从内卷中胜出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这不只是“大鱼吃小鱼”,还有“大鱼吃大鱼”,所有企业都要面对这一局面,在持续激烈的竞争中才能更好地活下去。与之对应的,则是一大批的弱小企业和商家,必然会在竞争中呈现“温水煮青蛙”局面,一步步被淘汰。
从企业经营角度看,面对同样的市场和用户,不同企业和商家的能力、水平和应对心态不同,就导致了“有人眼中是风险、有人眼中是机会”情况出现。事实上,最近5年以来,家电市场都是处在一轮持续的动荡之中,风高浪急、变化多端。与之对比,则是“风浪越大、机会越多”,小米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业务恰恰是在最近2、3年市场最为动荡的时期,才取得突破和成长。同样,京东家电、天猫优品、苏宁零售云店,也都是在最近几年加速在线下市场收编渠道经销商。
今年开始,家电在中国市场上,不再是简单的变好,变差,或者下跌、上涨,而是进行了一轮较长时间的横盘期与磨合期,所有企业和商家都被时代变革的大浪,以及年轻用户的需求变化,推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大家都要面临自身经营能力、组织架构等体系的重构,以及市场竞争优势和手段、策略的再造。只有那些敢于主动打破企业“经营舒适圈”的家电厂商,才能找到新的活路和商机。
这些话,一些家电经销商老板们,听着会感觉很空洞,甚至还会继续过去的怒骂。但是,家电圈想说的是,影响家电市场未来10年格局的动荡与变化,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你是不是愿意,你变与不变,你是否认同,都不会阻挡市场和商业向前发展的步伐。
偶尔的“抱怨、发牢骚”可以,但永远解决不了企业发展和经营的根本性问题,只有直面变化,迎难而上,才是家电厂商的上策!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好产品靠回头客 靠广告基本凉凉[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