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敖被严重误解的“最终一战”,最终引出诬陷、诈死等骚操作!

幻宇新说 2023-06-07 13:08:45

【还原前97年汉匈余吾水之战:公孙敖又TM打败仗了!】

关于前97年汉匈之间的余吾水之战,史书记载其实已算精准,但后世包括现代的理解多数稀里糊涂,并未触摸到真正的关键:

在战役初期阶段,公孙敖所部汉军,实际是陷入了匈奴方面的战场包围,之后李广利等部赶来给他解围,虽然最终救出公孙敖,但公孙敖所部已经“失亡多”、伤亡惨重,再加上其他原因,汉军随后放弃继续决战,且战且退。这一战双方并非不分胜负,而是汉军明确打败了。

由此,公孙敖才是这一战表现最“亮眼”却极不光彩的角色,还原这一战,不妨先从他战后遭到的处罚入手,然后再行反推。

这一块史书记载有冲突,且隐藏的很深——

【《汉书-武帝纪》:太始元年(即前96年)春正月,因杅将军敖有罪,要斩。】

【《资治通鉴》:(太始元年)春,正月,公孙敖坐妻为巫蛊,要斩。】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景帝。至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出代,亡卒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后十四岁,以因杅将军筑受降城。七岁,复以因杅将军再出击匈奴,至余吾,亡士多,下吏,当斩,诈死,亡居民间五、六岁。后觉,复系。坐妻为巫蛊,族。凡四为将军。】

——————————

首先,《资治通鉴》这里的记载应属有误,公孙敖不是死于前96年正月,当时的罪名也不是“坐妻为巫蛊”,这是和前91年正月公孙家族因巫蛊案被灭族,两者搞混淆了。

公孙敖当时真正的罪名,其实就在余吾水之战中“至余吾,亡士多,下吏,当斩”、“有罪,要斩”,和当年的关市之战一样,仗打败了又损失惨重,按律当斩。

再加上某个特别关键却同样被史书隐藏或疏忽的原因,汉武帝对这个一辈子的“死党”、好基友毫不留情,直接下了死手,定了“腰斩”之刑,要让公孙敖死的很惨、很难看。

“你不仁别怪我不义”,公孙敖打仗不行,歪点子却不少,在被行刑之前,他玩了一出“诈死”之计,无非是自己装死呗,最多是找个活人或死人来假冒他的尸体,瞒天过海。

人死万事消,“腰斩”之刑肯定是免了,汉武帝也就当这个事彻底过了,却没想到公孙敖依然还活着。

不知道多年后公孙敖再次现身时,对汉武帝究竟是惊吓还是惊喜……

现在我们起码能确定一点:余吾水之战中,公孙敖肯定是打了大败仗,所部士兵伤亡惨重,让汉武帝很火大。

有了这个关键认知,就可以来还原这一战的全部过程了。

《汉书-匈奴传》的记载是最为精准、合理的——

【《汉书-匈奴传》:后二岁,汉使贰师将军六万骑、步兵七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会,游击将军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敖将骑万,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游击亡所得。因杅与左贤王战,不利,引归。】

【《汉书-武帝纪》:……强弩都尉路博德步兵万余人与贰师会。广利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敖与左贤王战不利,皆引还。】

——————————

由此可以得出汉军的整体兵力部署安排。

汉军这次动用了共计21万军队(7万骑兵、14万步兵),汉武帝摆明了是要和匈奴全面决战,找回两年前李陵、李广利被包围战败的场子。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汉军现在和第一轮汉匈战争的打法完全不一样了,有正规步兵大军团参战了。

这无疑是李陵投降匈奴前最大的贡献,“五千步兵杀伤万余骑”,只要双方兵力差距并不悬殊,或者有骑兵配合作战,步兵军团“步射”、“以步制骑”完全可行。

匈奴方面,以单于本部和左贤王部为主,总兵力也就在10万骑兵左右,双方基本是2:1的悬殊差距,所以且鞮侯单于等人很明智的选择将非战人员、辎重都转移到余吾水以北,只留下军队迎接决战。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这个“余吾水”到底是哪条河,此次战役又是具体在哪个“河段”上演的。

研究解读一个战役,战场地点是基础,要有这个明确探寻意识,哪怕定位错了,也比摸着喝、无意识、无所谓要强。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将余吾水认定为今天蒙古乌兰巴托西北的土拉河(或图拉河),把史书稍后出现的“安侯河”认定为今天的鄂尔浑河,这也是学界主流看法,但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

考察前后战争及历史,位于乌兰巴托的原单于庭附近区域,在前119年漠北之战后,就已经归属于汉朝及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联合占领区域,没有看到匈奴方面对此“反占领”的记载。

而现在的单于庭,通过前后战争的表现反推,可以确定是在涿邪山、浚稽山北侧不远处,左贤王庭居此不远,很可能是位于后世三国的龙城、今车车尔勒格附近区域。

因此,史书所说的“余吾水”,更可能是今天的鄂尔浑河,而不是主要南北走向的土拉河。

具体到余吾水之战,应是指从杭爱山脉发源的,位于杭爱山脉(当时叫燕然山)东麓“东西走向”的这一段鄂尔浑河,当时叫作“余吾水”,这倒基本符合史书对此战,包括前90年那次汉匈之战的综合记载。

现在来说第二个关键问题,战争实际发生于余吾水南侧,不代表汉方战前的总体战役方针就是如此规划的!因为匈奴会具体如何应对、战局实际如何走势,汉方战前不可能完全预料到。

就史书所记载的内容来还原,汉军战前的总体战役方针大致如下:

鉴于此战是两倍兵力优势的全面决战,所以汉方追求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1、李广利绝对主力出朔方,目标直指单于庭;路博德出居延塞,前来会师、配合作战。

2、韩说出五原,实际是五原塞以北的一些塞外城市据点,他的进军目标应该是单于本部和左贤王部的地盘“分割线”,大致在燕然山南麓的某个重要据点。说白了,韩说承担的是穿插分割、切断两部的重任。

3、公孙敖出雁门,目标直指左贤王部。

四路大军(严格说是三路,路博格归属李广利),约定期限抵达目的地,发起战役。

注意,三路大军的各自“期限”未必完全相同,可能会有前后几天的差异,韩说穿插到位的这个“期限”才是关键,在韩说穿插到位前后,李广利和公孙敖必须发起当面战役,不然韩说不就是孤军深入、送死么?

这个整体战役方针看着如何?是不是很厉害?

首先,如果汉军是纯骑兵作战,三路都是骑兵部队,这个作战方针可谓完美,照此执行基本会有奇效。

但实际情况,汉军是7万骑兵、14万步兵,特别是韩说这一路3万都是步兵,很难短期内迅速穿插到位,势必比骑兵要多花费数倍时间。

更关键的是,汉军这个综合进军速度,不动则已,一动很容易被匈奴方面侦察到,或者通过其它渠道获得情报,从而提前采取针对性反制打法。

所以,汉军三路进击不是反而给了匈奴各个击破的战机么?

汉武帝、李广利有这么傻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其实,汉方战前的真实战役方针与意图,上述说法根本不对,实际其实是这样的:

以李广利绝对主力进攻单于庭,大力吸引匈奴方面的注意力,争取聚拢单于本部、左贤王部的所有兵力于单于庭,双方决战。

而韩说、公孙敖两路的真实目的,其实是穿插所有匈奴军队的退路,实现包围、阻击乃至偷袭、包抄等,而且是构建两条阻击线。

说白了,就是漠北之战的汉军打法,汉武帝、李广利又是在学卫青、霍去病最擅长的玩法。

但战争从来都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必然致胜的“教条打法”,从实战中来看,匈奴方面的应对完全出乎了汉方的战前预料:

1、因为总兵力对比悬殊,且鞮侯单于并没有死守单于庭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战略据点,直接放弃,这个面子不要了。

他不仅没有将左贤王部兵力向单于庭集中,恰恰相反,单于本部主力反而集中到了左贤王部,即余吾水之南;

2、汉军的整体战役部署等情报,要么是战前就已经泄露,要么是战役发起后被匈奴方面侦察得知,所以且鞮侯单于“避实击虚”,先拿最北侧的公孙敖部开刀,集中10万骑兵,出其不意,先行包围、围歼公孙敖。

这个应对打法,无疑是“致敬”前129年关市之战时军臣单于的打法,“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巧合而又操蛋的是,这两战都有公孙敖参与,关市之战他是第二个被攻击,此战则是第一个被修理!

3、和关市之战有所不同的是,且鞮侯单于此战很可能玩了类似李牧、粟裕在番吾之战、莱芜战役中的“谋略”,即“示形于南、决战于北”的精髓。

虽然他的主力实际从单于庭撤走,但他还是留下部分部队,营造主力依然在单于庭的假象,包括虚张声势、伪造旗号(番号)等方式,也像模像样的打一些阻击,以期欺骗李广利,给他围歼公孙敖甚至韩说两路汉军,制造更多时间差。

所以,且鞮侯单于在前99年和前97年的这两次汉匈之战中,都表现出了极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

如果卫青还在,或许还能在“统帅对决”层面与他斗的有来有回甚至可以稍占上风,但现在,光靠李广利、公孙敖、路博德、韩说这些将军,就算绑上汉武帝,也都不过是多个挨揍的。

战争,从来不以谁或者哪个群体的立场、意志为转移,它是人类智力、武力最高层次的激烈竞争与比拼,输了只能怪自己菜,输了还不真认、不反思,那就更差劲了。

当然,李广利等人也不是完全无脑、不堪一击,从实际过程来看,李广利主力汉军还是及时北上,赶在公孙敖被彻底围歼之前,终于救出了公孙敖。

公孙敖所部是1万骑兵、3万步兵,所以他实际战损了多少,让他战后不得不“当斩”,这个比例、具体数字我们就搞不清楚了,但肯定不少。

这个战局无疑就是匈奴“围点打援”,汉军主力在外解救公孙敖,所以史书说的很清楚:“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馀日”,关键就在于这个“解”字,实际是给公孙敖解围的意思,但要么是没被重视,要么就是误解成了其它意思,导致没有抓住这一战实际真相的关键。

至于史书说“游击无所得”即韩说没有参与到实战,这个记载倒是可以商榷一下,因为韩说的位置就是在李广利和公孙敖两部之间,实际距离并不远,李广利还和且鞮侯单于接连斗了十几天,难道韩说一直得不到消息或者在一旁吃瓜看戏?

(至少韩说没有迷路失期,战后他反而升任“光禄勋”,可见总归有些军功。)

所以,“游击无所得”这种可能性极小,韩说应该是参与了李广利、路博德解围公孙敖的决战。

话说回来,如果真是如此,那汉军的情报系统可就彻底丢人了。(这都啥玩意啊,关市之战时的情报泄密、战场无联动等操蛋情况,真的全都回来了?)

战役中后期应该是这样:李广利通过决战救出公孙敖,取得阶段安慰性胜利,然后双方短暂休战,李广利综合考虑后选择撤军,且鞮侯单于之后没少骚扰撤退途中的李广利,前后打了十几天,但汉军损失也不大,最多是双方相当。

只是整体来看,公孙敖大部战损,汉军也没有实现全歼匈奴主力的战前预期,所以算是败仗,汉武帝肯定是不满意乃至火大的。

特别是,此次战役中的公孙敖,除了指挥打仗,汉武帝还专门给他安排个小任务,这就是著名的“上遣敖深入匈奴迎李陵”事件。

想想公孙敖现在的状态,他都被包围歼灭、差点挂掉,回来还要面临杀头的军法处置,他会有心情搭理李陵这个破事?他会不想方设法的找借口脱罪么?

由此,公孙敖开始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出乎意外的骚操作,最终导致李陵家人被灭族,司马迁被腐刑,他本人被“腰斩”、想出诈死等悲催、操蛋事件。

这就是堪称“李陵灭族、司马迁腐刑、公孙敖诈死共三大奇案”的系列著名事件,个中相关争议、误解也极多,但是,有了对于公孙敖这一战的真实、具体还原,这些“奇案”就有了可以破解的关键钥匙,下文见。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