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图解,有用啊!

书法为墨心 2024-11-22 05:42:50

米芾行书图解

三点水

这里的空间很大。第二个点常和提相连。第二个点是一个往上仰的点。

这里空间大极了。

这个也是。

注意第二点是横s形。

第二个点是竖s形。

这个上面空间也大,下面就像一竖。

三点水可以写的很粗重,形成左重右轻的效果。

这个三点水也写的很重,点就很粗壮。

这个三点水也是特别轻盈。三个部分也分的很开。

这个三点水下面类似平托钩,很有米芾的味道。

示字旁

这是楷书化的写法。这里是挑点。这个示字旁写的很粗壮,右面部件也很粗壮。

这个也是挑点。有趣的是,右边的撇很长,有点像带撇竖。

这个示字旁很粗壮,右边部件稍细。形成对比。

点上挑的部分牵丝少一点。首点可以是横点。

这是行书的写法。这里斜度很大,很险绝,左上角留出了巨大的空白。

注意这里是叠笔,因此是圆的。

撇提叠笔很低,上面留出巨大的空间。

这个直接一个点,很好玩,也很低。

单人旁

撇从重到轻:以切起笔。出尖撇出。

这个撇则是从轻到重。尖入,渐渐加重。笔尖轨迹是弧形。

撇重而长。竖以点代之。

这个单人旁则是撇短竖长。

撇和竖轻盈地连接。竖以尖收笔。

撇厚重的极夸张。

这个撇也很厚重,与上面那个侧锋起笔不同,是逆锋起笔(逆势顶锋,或称逆顶)。

竖可以带附钩,其实就是自然带出的牵丝。

双人旁

两撇厚重。注意这里提笔从第一个撇中“一根毫”极细而出。竖又从第二撇中极细而出。可见米芾提按幅度之大。

这个就是撇的末尾提笔。注意第二个撇的末尾绕圈的牵丝连竖。

两撇一般是一短一长。

这个也是。如果右面部件较长,左边的竖也较长。

第一个撇极厚重,显示米芾的大胆。

也可以很纤细。

这个撇类似平行四边形的片状。

这个成环抱之势。

这个第二撇特别长,而且呈弧线形,显得左下角重心很低。

右耳旁

竖超出。上半耳比下半耳大很多,下半耳常被压的很扁。

1 注意这里切笔发力。2 这里需放慢速度谨慎调锋。

上下两半耳可以写的很重。

竖超出很多,显得有古意。竖的末尾可以带撇,类似带撇竖。

竖的起笔用反切的方式,斩钉截铁,彰显米芾炫技之处。右耳旁又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左边的部件,这是反常规的方式,非常大胆。

注意竖的起笔。下端往上入笔,再逆顶。竖不仅超出很多,还呈s形。下半而的折角处调锋也很难,需要先按再提,充分利用笔的弹性。

提手旁

这是偏楷书的写法。注意这里逆顶,要发力。(180度翻面)

这里是方切。竖可呈s形。

这个方切斩钉截铁。

这里用了提按调峰的方法。笔不离纸,通过提按完成了纸上调锋。

这是另一种提按调锋,是通过向上逆顶的方式。所以提的上廓有一段圆弧。

这个逆顶就看的更清楚了。(通过墨色可以观察出力量)

这个也是逆顶,就轻一些。

这个就更奇特了,往上走一段,再发力。

这个提下廓是圆的,是手腕往下发力转的结果。

木字旁

这是偏楷书的写法。注意挑点。撇起笔很低,压低重心,显得古拙。

这个字的横和挑点都很粗重,苕溪诗中很多字都写的很厚重。粗重的笔画和细的笔画搭配,在有限的空间里显得非常和谐。

这个字同样来自苕溪诗。撇提叠笔,注意这里要提按调锋,就是先提再发力按。横逆顶起笔,非常有力。

这个木字旁显得很轻盈。

同样是叠笔,压低重心,显得很低。

这个撇提叠笔也很低,上面空间很大,这是米芾的特点。

这个像提手旁,其实是木字旁。

有时候带个钩,那还是木字旁。这钩还那么重,米芾就是那么爱秀。

月字底

竖呈弧形,到尾部的时候往右下角再弯,然后驻收,笔画中往上再回。两个小短横一个往下带出牵丝,一个往上带出牵丝,显得很有趣。

有时候带一个向内的小钩。

这个也是到尾部的时候再弯,从笔画中回。

这个钩的方向很水平。

有时候就类似米芾喜欢的蟹爪钩。

这个也接近蟹爪钩,钩的尾部和竖重叠了,这样封闭起来,显得气韵内涵。

两个小短横可写成2字符

这个2字符变个形,别有意趣。

2字符形成块面化,与左右的线进行线面对比。

草书的写法。右边铺毫和细线组合,厚重又不失灵动。

力字旁和力字底

先看单独的力。撇很厚重。撇出头也很少,显得有些古拙。

钩也可以是“转”。撇和横折钩交叉了,算是一种独特的造型。

笔顺都是最后写撇,连起来看的很清楚。

转折处往往变细,便于调锋。然后走了一段圆弧形,在多次转向中体现古劲之风。

看,这里也变细了。但这个力就没上面那个有味道了。

撇很长,以夸张字势。

这个是动字。左面的部件头部似乎高高耸起,而右边的力则低低地躲在右下角,真是巧妙的安排。

女字底

先看单独的女字。横左边极度延伸,起笔加重,从粗到细,动态险绝。

女字底也符合以上三大特征:起笔重,斜度大,由粗到细。这个女字底的起笔是米芾的老套路:先竖向轻作点,略水平地走一段,再改变方向斜行,就是所谓的复合起笔。

这个起笔也很重,如笔后也是横向先走一段再改变方向。有人说蜀素帖由于布比较滑,所以米芾加重起笔。但事实上在其他贴中,这种加重起笔也屡见不鲜。

这个不是蜀素帖,起笔照样很重。

当然也有轻盈的方式,又是老套路,竖向先轻作点。

注意这个入笔角度。入笔后提笔是关键。

两点水

两点水往往写的很厚重,特别是点。这么厚重的点是怎么写出来的,可能在点的内部做了二次提按,也可能做了绞转。

这个点也很厚重,点和提还离的比较远。

这个点就比较好写,点和提的牵丝呼应清楚。

这个点的牵丝从中间出,很巧妙。

这个比较含蓄,点和提空中呼应即可。

这是一种有特色的造型,点和提的距离特别远,与右边竖的部分进行呼应。

这是决。提和右边部件相连。

这个提也和右部相连,中是草书的写法,省略了左竖。

雨字头

先看单独的雨。四个点用1字符和2字符表示。这个字反差强烈,两个字符粗,其他笔画细。

这个地方类似蟹爪钩,转折有力,亦圆亦方。

这里四个点是1字符和2字符。1字符像个竖点。横钩的横细中有变化,钩用圆转,且发力铺毫,形成对比。

这个字的雨字头和上面那个如出一辙。

这个雨字头的首笔如横点,很重。点内做好提按调锋后再连竖。

中间一个竖,转个圈,像“小”字的草书,形成块面。

这个写的很粗壮,但还是1字符和2字符,注意1字符这个绕个圈。那么粗的字还不显脏,这是米芾的功力。

这个是1字符和3字符。注意横钩部分多了一小段竖,很有特色。

雨字头的字:

尸字头

方切起笔,刚劲有力。这个字左松右紧,竖弯钩向右延伸很夸张。钩注意调好锋在钩出。

短横和撇用牵丝连接,一定要提笔到极致。

也可以写成3字符。写撇之前,做好调锋。左上角留出空间。

这是3字符的变形。3字符下面有叠笔。

这个也是3字符。显得很厚重,撇就纤细一些了。

撇到尾部突然转向,这是米芾常用的手段。

往上稍行笔,然后驻收。

禾木旁

逆锋起笔,撇很厚重。横则尖入,形成对比。

这个撇和横是经典的俯仰关系。上边的附(想想俯卧撑),下边的是仰(想想仰卧起坐)。

这个撇比较短而直,下面的横也“仰”的厉害。

这个横做了一个夸张的“转”。

这个禾木旁初了竖略细之外,其他笔画都很粗重。特别是撇呈粗重的三角形。注意竖是由粗到细的。

这个撇和横之间留出了巨大的空间,显得轻松随意。

这个空间也很大。

这是草书的写法。注意笔始终顶住纸,线条才有力量感。

巠,是个独立的字,古代和经通用,读音也是“经”。看看说文解字里的巠。

这是米芾的常用写法。类似相向点。笔顺是最后写竖。

这也是相向点,只是折处更刚硬了些。

这是另外一种写法。跟简化字有点像。只不过,竖是出头的,简化字下面则是工。

这个也是这样写的。仍然最后写竖。

这个离骚经不是最后写竖,是不是米芾写的,还一直存疑。

草字头

一种草字头的笔顺是竖横竖横。这个竖玩了点小技巧:s形起笔。左竖比右竖粗一些。

这个整体粗壮一些,还是这个笔顺,左竖也比右竖粗。

这个还是竖横竖横的笔顺。

这个是另一种写法:相向点加一横。头部往往写的很大,很宽松张扬。

一笔完成。

或者相向点连接,横断开。

这个是著。横缩的很短。

这个横呈仰式。

这是草书的草字。草字头和行书接近。

0 阅读:0

书法为墨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