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日常事务繁重,身体状态容易欠佳。长时间坐影响肢体灵活、作息不规律影响机体恢复、思虑过多影响休息质量……今天,木子讲一个源自五禽戏鸟戏经过改良的调养动作(2011年,五禽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可其养 生价值),每日睡前躺着放松五分钟,有助于让气血顺畅流动。
专家陈静(华 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表示,五禽戏的五戏分别对应肝、肾、脾、心、肺,如虎戏帮着养肾气,鹿戏活络筋骨,鸟戏专调肺经。这些动作讲究的是顺应身体本来的气机,帮着把虚损的地方慢慢养回来。
肢体舒展
五禽戏鸟戏改良动作通过前倾伸展与脊柱拉伸,进而带动关节进行自然活动,配合腹式呼吸形成专有的呼吸节奏,能催进循环向四肢末梢(尤其是足部)流动。
动作中足跟微抬的设计,通过反复调动足底特定区域,调动全身气机。足跟微抬动作唤醒肾经(涌泉穴区域)及肝经(大敦穴区域),通过经筋联动作用调动下肢气血流动。
消化协调
睡前要是觉得肚子胀胀的,就得留意了。可以试试身子往前倾的姿势,这个时候拉伸腰腹,这样能让消化系统更好地干活。在保持这个动作的时候,不妨用腹式呼吸的办法,借着呼吸,带动中焦升降,从而形成一种,像波浪起伏那样的规律节奏。
代谢助推
通过腿部屈伸牵拉胆经(大腿外侧)与肝经大腿内侧),进而带动肢体运动,这样可通顺肝胆经气。传统养 生认为,借助规律性的肢体运动,有助于对肝胆系统平衡加以维护。练习之后去触摸大腿外侧,本来紧绷着的肌群,会慢慢呈现出放松的趋势。
情绪调节
在往前倾斜之际;背部便自然而然地舒展开来,而且凭借脊柱的拉伸之力,能够更为显效地调节情绪。按传统养 生观念来讲,关键在于动静相调和的训练,经由特定姿势引导把气归至原位,以此达成形神共养之目的。练习结束后,眼周肌肉逐步地松解下来,并且这种方法还能使身体更快地进入休憩状态。
练习步骤
1,平坐于床面,双腿前后自然地摆放着,与此同时保持着躯体处于放松的状态。单膝微微屈曲至一个较为舒适的角度,去感受那肢体舒展时的自然节奏。
2,以腰腹为轴缓慢前倾趴于床,保持躯干与支撑面的自然接触,维持鼻尖与脐部垂直的中立姿势。
3,保持姿势3、5分钟感受脊柱舒展。
练习时间
在传统养 生里,身体活动特别讲究“松而不懈”。建议在晚间,21点前后,以脊柱自然地舒展的状态来进行活动,而且此时身体渐渐进入休养阶段,动作幅度呢,以呼吸平稳,体感舒适为限度。
单侧活动以按3、5分钟为基准,而且要双侧交替。若腰椎区域比较易感,可拿软垫来调节支撑的高度;膝关节感觉不适的话,建议选择仰卧的姿势同样能达此之功。长期规律地进行,能够经过足部温度去体会气血发生的细微,但是不必特意去追求这种特定的身体感受。
关键提示:
动作核心在于"松"而非"练",避免任何发力感;
腿部外侧要缓慢地展开,相合于呼吸节奏;
总时长控制在身体微暖即止,避免影响入睡质量。
木子提醒:腰不好、膝盖旧伤,怀孕期间不适合。遵循「夜晚主收敛」的养 生原则,此类轻柔活动着重帮助身心从日间活跃状态自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