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最想除掉此人,诸葛亮却提拔重用,果然蜀国因他灭亡!

赵梦瑶说历史 2025-02-12 20:07:25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那是一个充满传奇与纷争的历史舞台,英雄豪杰辈出,无数精彩故事在此上演。刘备,这位自称汉朝皇室后人的英雄,在蜀汉的崛起与兴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刘备的早年生活可谓清贫困苦,他跟着母亲卖草席草鞋为生。在那段艰难岁月里,虽有旁人的讥笑,称其为“织席贩履之徒”,仿佛是在无情地贬低他的能力,但这丝毫未能磨灭他内心那如火焰般燃烧的斗志。

时间来到191年左右,刘备开始踏上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刘备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用人之道成为了他走向辉煌的关键。在诸葛亮的智谋辅佐下,刘备的事业开始腾飞。诸葛亮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刘备前行的道路。在他的指挥和谋略下,刘备的势力逐步壮大,从一个被追击得如丧家之犬的败兵之将,逐渐发展为能与魏、吴三足鼎立的一方诸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的实力不断增强,更多的人才汇聚到了刘备麾下,黄忠、魏延、马超、姜维等一系列将帅之才各展其长,为蜀汉的繁荣添砖加瓦。但就在蜀汉看似蒸蒸日上之时,危机却悄然降临。

关羽镇守荆州之时,由于孙权和曹操的联合算计,关羽不幸被活擒。这一噩耗如同晴天霹雳,让刘备悲痛欲绝。为了替兄弟报仇,刘备带着70万大军奔赴吴国边境,发起了大规模的伐吴之战,即夷陵之战。那是一场气势恢宏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战争,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刘备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一心只想为兄弟复仇,却未曾料到,他已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而此时的吴国,水军都督陆逊是一位极其聪明且善于用计之人。他洞察到了刘备急于复仇而疏忽大意的心态,巧妙地设下了火烧连营八百里的计谋。刘备的70万大军在这场精心策划的伏击下,瞬间陷入了绝境,前十几二十年的努力与心血在此刻化为乌有。刘备败退永安,驻躇白帝城,最终积郁成疾,一病不起。

公元223年,刘备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便将诸葛亮等人召集到白帝城,准备安排后世事宜。在继承人问题上,根据世袭制原则,嫡长子刘禅本是最无争议的人选,但由于刘禅年仅17岁,未成年且尚无治国之能,所以需要有人辅佐。刘备最终选定了诸葛亮和李严。此外,刘备还独具慧眼,提醒诸葛亮马谡虽言谈不凡,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诸葛亮并未听从刘备的劝告。

时间来到蜀汉建兴六年春,也就是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他精心策划,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态势,吸引魏军注意,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这一战,蜀军势如破竹,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姜维也被收服,一时间关中大震。

就在局势一片大好之时,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在守卫街亭这一至关重要之地时,马谡自恃才高,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谏,执意在山上屯军。他以为凭借自己对兵书的研读,就能战胜经验丰富的敌方将领。然而,他忘了战争是残酷而复杂的,不仅仅是理论的较量。

敌方大将张郃亲率大军与司马懿形成合围之势。司马懿一面命人切断水源,一面亲率几倍于马谡的兵力将马谡的人马四面围定。蜀军被困山上,无水可食,军心大乱,加上魏军又四面沿山放火,蜀军最终大败,街亭就此失守。

街亭的丢失,让蜀军的粮道受到影响,局势急转直下。不久后,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此次北伐,诸葛亮原本胜券在握,却因马谡的失误功败垂成。

随后,司马懿又带四十万雄兵直抵西城。当时,诸葛亮守城,兵微将寡,欲战不能,欲走不可。在这危急时刻,他巧妙地摆下了空城之计。大开四门,自领二童,坐城楼,酌酒扶琴,谈笑自若。司马懿见此情形,惊疑不已,恐是诱敌之计,最终不敢进城,竟退兵四十余里。诸葛亮趁机调赵云等来西城,而后退回汉中。

蜀汉因夷陵之战元气大伤,此次北伐的失利更是让蜀汉的国力难以恢复。从那以后,北伐再无胜利之可能。蜀汉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政权,在历经诸多风云变幻后,逐渐走向了衰落。

蜀汉的兴衰,是一部充满传奇与无奈的历史画卷。刘备的壮志豪情、诸葛亮的智慧谋略、马谡的刚愎自用,都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历史的舞台上,用人之道、审时度势是多么的重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