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28f6b7d050d5fbdfb35b492ffd064b.png)
文| 生心
编辑| 生心
——【·前言·】——
30年能让一个16岁的少年成为世界500强的老板,你觉得可能吗?
故事要从改革开放初期讲起,在河北邯郸的一个普通村庄里,生活着丹宏一家。丹宏是村里生产队的会计,虽日子过得安稳,但他心中一直有个牵挂,那便是他 16 岁辍学在家的小儿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66b5a9234437b818ea5534443f36e1.png)
当时,农村孩子辍学的情况并不少见,或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因对读书缺乏兴趣 ,丹宏的小儿子也早早离开了校园,每日无所事事,看着孩子这般虚度光阴,丹宏满心忧虑。
当时村里不少人开始尝试新的营生,有人开起了小商店,有人承包土地搞起种植养殖,还有人办起了小企业,丹宏也在思索,是否能为小儿子寻得一条出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3d173766a60d1f4fa7ef78c568a159.png)
经过深思熟虑,丹宏把目光投向了面粉加工行业,在他看来,民以食为天,面粉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主食,市场需求稳定,发展潜力巨大。而且,邯郸当地小麦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就这样,丹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 16 岁的小儿子一起,创办一家面粉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c7355bb88a8c2c956ed600a223c7f3.png)
1989 年,对于丹宏父子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他们拿出多年的积蓄,又东拼西凑了一部分资金,购置了一台磨面机,租下一间简陋的房屋,雇佣了一个工人,一家小小的面粉作坊正式成立。说是面粉厂,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式小作坊,设备简陋,人员也仅有三人。
当时,村民们的消费观念还比较传统,习惯把自家种的小麦送到村里的磨坊,磨成面粉后再带回家使用,对于购买成品面粉,他们既不熟悉,也不太接受。所以,丹宏的面粉厂刚开张时,生意十分冷清,生产出来的面粉无人问津,堆积在仓库里,资金周转也陷入困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f44705e3ea871904153d880aa1da80.jpg)
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丹宏父子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想法 ——“用麦子换面粉” 。他们心想,既然村民们习惯用自家小麦磨面,那不如顺应这一习惯,让村民把小麦带到面粉厂,只需支付少量加工费,就能换取对应数量的面粉。
这一模式既解决了村民对成品面粉的不信任问题,又能让他们享受到便利的加工服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c0b42d9a46b2f03e0585e4b1015bb4.jpg)
为了推广这个新的商业模式,他们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村子和周边乡镇,挨家挨户地宣传,向村民们详细介绍 “用麦子换面粉” 的好处。
同时,他们还在街头巷尾张贴广告,扩大影响力。一开始,村民们对此反应不一。有些人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这可能是个噱头,不愿轻易尝试;还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个新鲜事物,愿意试试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ce7c6b1b24fa762df352d4d9e2e58c.jpg)
面对村民的质疑,丹宏父子没有气馁,从原料小麦的筛选,到加工环节的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确保每一袋面粉都安全、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逐渐发现,在丹宏的面粉厂换得的面粉,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实惠,加工过程也十分便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丹宏的面粉厂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e5ef48228ad267eb16ff3836f25d18.jpg)
度过了艰难的起步阶段,丹宏的面粉厂逐渐走上了正轨。这时候,丹宏意识到,要想让面粉厂长期发展下去,光有好的销售模式还不够,产品质量才是关键。
在收购小麦的时候,丹宏格外小心,他会亲自检查每一袋送来的小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要发现有发芽的小麦,他坚决不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f2653c8142608f5b05c9d84a24648a.jpg)
有一次,一位农户拉来了几袋小麦,想要卖给面粉厂。丹宏像往常一样,打开袋子仔细检查。他发现其中有一袋小麦里有少量发芽的麦粒,虽然数量不多,但丹宏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收购。
农户有些不解,求情道:“就这么一点发芽的,不影响磨面吧,您就通融通融,收了吧。” 丹宏耐心地向农户解释:“这些发芽的小麦会影响面粉的口感和质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86e2f91b5fd66e55561e6bba094d1d.jpg)
除了小麦质量,在面粉加工过程中,丹宏也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他经常守在磨面机旁边,看着小麦一点点变成面粉,仔细观察面粉的色泽、粗细程度。要是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立刻让工人调整机器,保证每一袋出厂的面粉都符合高标准。
有一回,在生产过程中,丹宏发现刚磨出来的面粉色泽有点暗沉,和往常不太一样。他马上让工人停止生产,自己对机器进行全面检查。经过一番仔细排查,他发现是机器的一个部件出现了轻微磨损,导致研磨效果受到影响。丹宏立刻安排工人更换了部件,等机器调试正常后,才重新开始生产。这一小举动,虽然耽误了一些生产时间,但却保证了面粉的质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6bb0564368a7f0b757060cdddc04d1.png)
随着丹宏的面粉厂口碑越来越好,他们的产品不再局限于村里和周边的乡镇,开始向邯郸市、石家庄等大城市拓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和超市愿意进他们的面粉,订单不断。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丹宏开始扩大生产规模。他又买了几台新的磨面机,还招了更多的工人。他给工人们培训,教他们怎么做出更好的面粉。慢慢地,面粉厂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小作坊,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加工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ccb96d5b75b8768f0a27692d992c14.jpg)
随着生意的不断发展,丹宏的大儿子和女儿也加入了这个家族企业。他们的加入,让面粉厂的运营更加高效。一人负责财务,细致入微地把控每一个环节,而另一人则拓展市场,将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1993 年,丹宏的面粉厂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日加工能力已经提升至 60 吨。随着生意的蒸蒸日上,丹宏一家意识到,是时候该给面粉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062c16b900dd2357eeec9e9757e563.png)
为了给工厂命名,丹宏和家人们一起召开了一个小会议,有人提出叫 “丰源”,寓意着丰富的源头,象征着面粉厂的原料充足,产品丰富;也有人建议叫 “瑞麦”,“瑞” 代表祥瑞,“麦” 则突出了面粉的原料,寓意着小麦带来好运气,生产出的面粉也品质上乘。但这些名字都没能让丹宏完全满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c517ec6b0700757a074878651cc12e.jpg)
丹宏沉思良久,他想到这些年创业的艰辛,也想到了未来的发展。他希望这个名字不仅能体现出面粉厂的特点,更能传达出一种经营理念,让所有与面粉厂相关的人都能从中受益。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名字脱口而出 ——“五得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b14c93b79b7444b8b19d9e05e96707.jpg)
丹宏解释说,“五得利” 寓意着客户得利、农户得利、员工得利、国家得利、企业得利。客户得利,就是要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面粉和优良周到的服务,让客户用得放心、满意;农户得利,是要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户的小麦,保证斤两准确,随到随收,立付现款,让农户的辛勤劳作得到应有的回报;员工得利,意味着给予员工较高而稳定的工资和福利,提供更多培养和升迁的机会,营造优越的劳动环境,让员工能够安心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国家得利,就是要依法纳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企业得利,则是依靠大规模的生产、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及精心而严格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a6f439551e17f38766b02d8418d128a.jpg)
1995 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五得利原有的生产设备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经过深思熟虑,丹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 —— 引进瑞士布勒机器。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瑞士布勒机器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面粉加工技术,其价格昂贵,引进成本极高。
事实证明,丹宏的决策是正确的。引进瑞士布勒机器后,五得利的产能得到了飞速提升。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面粉的质量和稳定性,五得利的面粉在市场上的口碑越来越好,销量也随之大幅增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83dc917b46b361708e3b3df09246dc.png)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五得利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扩张之路。2000 年,五得利在衡水深州建立了第一个分厂,正式迈出了向外扩张的第一步。此后,五得利又陆续在山东菏泽东明县、河南新乡、陕西咸阳等多地建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b3a187854ba1c742e66581fc1ae3ce.jpg)
每到一地建厂,五得利都会积极与当地的农户合作,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小麦,保证农户的利益;同时,五得利还会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如今,五得利已在六省十八地建立了 18 家面粉子公司,拥有 141 条现代化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能力达 8 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面粉企业。五得利的面粉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海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983ea87a99fc901fb9d4d3ecbf5b834.jpg)
2003 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考量,丹宏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 正式退居二线,将企业的管理权交给了两个儿子丹志民和丹志国。丹志民担任董事长,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丹志国担任总裁,主管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生产管理,兄弟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e08a9d399cfe2640d2fb984cbe0bd8.jpg)
如今,五得利在丹志民和丹志国的领导下,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司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五得利积极拓展市场,产品远销亚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c1d58c756c9e92676535d03d121c00.jpg)
回顾五得利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人的做事能力也重要,如果回到16岁,家里人要你一起做生意,你会同意吗?
出自《生心故事汇》丨生心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别举报,可通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