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记载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这件事究竟是否为史实,目前还是存疑的。
书里说,曹操为了逃离董卓的魔爪,就一路狂奔回家,中途,疲惫不堪的曹操寄居在吕伯奢家。吕伯奢一家对曹操非常热情。可多疑的曹操意外地发现吕伯奢一家人背着自己磨刀霍霍,曹操认定吕伯奢一家人要将他杀掉,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提着刀将吕伯奢一家人杀害。
完事后,曹操还没来得及得意,却发现自己枉杀了吕伯奢一家人,因为他们磨刀霍霍是准备宰杀家里的猪犒劳曹操的。知道犯了大错的曹操,为了堵住自己的懊悔之心,他说了一句“宁让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也许因为这句话,曹操就被做实奸相的恶名。
曹操是英雄,他做了什么,好像也不损他英雄的形象。
记得小时候,母亲也问我这个类似的问题“你愿意天下人养你,还是你养天下人。”那时候,我其实是知道,天下人养我是舒服的事,可我还是意外地答复,我愿意养天下人,母亲欣慰了,因为,她的儿子没有选择当乞丐,天下人养着的那个人,说的是乞丐。
这好像是人生的一个悖论。曹操贵为宰相(其实是一个地方的最高统治者),他可以负天下人,而我们这些升斗小民,理想竟然是心怀天下。这是哪家的逻辑呢。
可我们一直就生活在这样的悖论中。
好在处在悖论中的我们,虽然看似有点亏欠,好在懂得吃亏是福的人,亏欠也许能换得内心的平静。当然,这也可以被人称为“精神胜利法”。
回顾自己大半辈子经历,吃亏的时候,远远多于得便宜的时候,可我就是“属骆驼”的,抗压不抗轻,即便再想得便宜,可得到便宜时,心里不仅不会得到愉悦,反而觉得亚历山大。
“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这是我自小就受到的价值观教育。可这句话少了一个前提,就是是否该接受对方那一尺呢?假如不思考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就是傻大方。
好在,我一直是运气比较好的人,我遇到的人,绝大多数跟我一样的境界,甚至比我还要更高的境界。对于我这样天性木讷的人,他们知道不能亏待我,因此,一直把我照顾得好好的。
有时候,我都觉得我的命好得出奇。读高中的时候,初中的同学在学校食堂里卖菜,我读大学的时候,食堂里同样有一位我的同乡。不然,又穷又瘦的我在最需要营养的年纪,一定会营养不良。到单位上班,食堂里没有熟人了,当我将第一个月工资中的绝大部分寄给遥远家乡的父亲时,意外在邮局遇到了食堂里的大姐,她第二天见到我说,她可以给我赊账,她敬重孝顺的人。因为她的承诺,让我独自在异乡也没有担心过会饿肚子。
因为一路有好人相助,我也努力要做一个好人。可我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没有官位给人谋取福利,没有金钱给人带来好处,没有人脉给人带来益处,自己都感觉怪对不起别人的。在别人有求于我,我又苦于没有答复人家的时候,我估计比对方还痛苦。人家找我是信任我,可我辜负了别人的信任。假如打肿脸充胖子可以解决问题,那我宁愿找个没人处把自己的脸打肿。
我其实挺感谢一些人的,他们加了我的微信之后,自动地屏蔽了我的朋友圈,这于我是好事,起码我不用担心,因为有这些高高在上的朋友入圈,我发文的时候还得顾及再三。他们省却了自己的麻烦,当然也给我避免了很多麻烦。我觉得他们善解我意。
父母小时候告诫我,人善被人欺呢。我也不知道是否被人欺负过,理论上应该是有的,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善良,不是每个人都心口相一,假如遇到我,我一定是被欺负的对象,因为我骨子里懦弱,被人欺负了,我连生气的勇气都没有。好在是别人负我,要是我负了别人,我会更加难受。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世间人和事,相聚相离都是命中注定,人生不可相负,这是我的人生哲学,人要负我,各安天命。生命不是用来辜负的,真的不把我当回事,其实也不是事,我啥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