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约略感觉触碰到了小说的肌理

史涣看看生活 2025-04-11 03:55:27

好长时间没触碰小说了。

不是写不好,假如就像作家同行那样把生活几乎不变样转化成文字,这不算太难。我不仅写过小说,还写过两本大部头。关于小说的创作,我还是有些心得的。不想写,一者是不想重复自己,再者也是想怎么写才能把小说写得更好,起码写出来的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我写作的核心动力。

看过一些名家说写作的文字,也听过一些讲座。说心理话,国内的一些所谓的名家(包含获茅奖、鲁奖的),他们的小说写得都是一塌糊涂,他们谈写作就更是扯淡了。但国内也确实有不少让我敬佩的好作家,听他们讲座非常受益。

不过,写作真的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活,听一次讲座、读一些书籍,虽然有些感悟,可想自己把控好这些技术,那还是万里之遥的事。好在,不写不读的日子,我还保持对写作的思考。

以前听到比较多的话是,文学即人学,写作就是写人性,写作来源于生活,文学要写生活无法达到的地方,等等。话说起来真的很容易,可要想将这些道理转化为作品,作家都会做着属于自己的尝试。

文学一定来源于生活。这是创作的源头,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或者,对生活要有深邃的思考。作家不是要创造新的生活,而是将生活中的道理给写出来,让我们对生活多一些认知。国内小说写得非常好的作家,比如莫言、阎连科、刘震云都是对生活感悟深刻的人,尤其是刘震云,从《塔铺》《新兵连》到《我不是潘金莲》,以及后来的《一句顶一万句》,生活场景几乎覆盖是我们所经历的全部时代,他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素材来源于生活,但绝对不是生活的简单复现。

爱情是文学要表达的永恒主题。文学一定不是用来叙事的,更多的是言情的,情有很多种,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定是男女爱情。大部分小说都是以爱情为线开展故事叙述的,没有爱情也可以讲故事,但是,故事的生动性相对来说要逊色一些。从莎士比亚、雨果、大仲马等西方古典作家,到中国近现代的小说家,能给读者留下印象的,大多是看到的爱情故事。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友情,情是最容易触发作者与读者之间共振的元素,因为情,作者与读者之间非常容易沟通。即便黑塞的《悉达多》写的是佛祖成道的故事,里面还写了悉达多与妓女伽摩拉的爱情故事,以及悉达多与儿子的亲情故事。世间小说,惟情不立。

写爱情是有技巧的,文学书写生活达不到的地方。名作家写爱情自然也是生活中达不到的。比如著名作家毛姆的《人性的枷锁》,里面介绍了菲利普与米尔德丽德的爱情,那是最精彩的一副枷锁。

米尔德丽德是伦敦一家点心店的女店员,菲利普认识她的时候,他是陪朋友邓斯福德去追求她的。米尔德丽德“瘦长的个子,狭窄的臀部,胸部平坦坦的像个男孩”,要是在巴黎,菲利普不会正眼看她一下,可这里不是巴黎。偏偏米尔德丽德性格刻薄,还故作姿态。尤其要命的是,她对菲利普还爱答不理,非常的傲慢。吃不到的葡萄总是最好的,因为厌恶和憎恨,最后在内心变得魂牵梦绕,米尔德丽德一次次地对菲利普进行玩弄、欺骗、侮辱,恨之切,爱之深。菲利普由此更加强烈地要俘获她的芳心,以至于,他会出钱让她去跟情人寻欢作乐。

在他们的畸形爱情关系中,菲利普不是被恋爱冲昏了头脑,他反而时刻保持了清醒,尤其是,米尔德丽德当上妓女之后,他还给她提供食宿,就是不跟她发生肉体关系。《人性的枷锁》出版后,很多媒体和批评家都反对毛姆在这段感情上着墨太多,甚至认为这是小说的败笔,可偏偏读者喜欢看这样的文字。

也许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菲利普看似颓废的、不近人情的爱情观,也许这是他幼年自卑和害羞心理成长的一种真实表现,他不仅仅是身体畸形,更是心理上的畸形,他对伯母的亲情无端伤害,他对老姑娘威尔金森小姐的始乱终弃,这都是他心理扭曲的一个例证。“只有使米尔德丽德成为自己的情妇,才能摆脱卑劣情欲的折磨。”这是他的观点,痛苦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菲利普的人格自洽。

再如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里面写的是主人公凯末尔与芙颂的爱情纠葛。生于上流社会的有钱人凯末尔与富家小姐茜贝尔订婚之前,邂逅远房亲戚,当时正在准备高考的姑娘芙颂,两人一见倾心,两次交往后,两个人便有了鱼水之欢。

凯末儿与茜贝尔被公认为非常优秀的一对人,可自从他与芙颂好上之后,就对茜贝尔再也提不起兴趣,订婚后,两个人住在一起,也做了多种努力,可凯末儿因为芙颂的失踪而对茜贝尔彻底失去了兴趣。万般无奈的茜贝尔退婚并远走巴黎。

一年后,凯末儿终于发现了芙颂的踪迹,尽管他父亲去世时,他特别期盼芙颂一家人出现在父亲的葬礼上,最终还是失望了。经友人从中串线,凯末儿找到了芙颂一家人,她们住在贫民区,且芙颂已经嫁人,她老公是一个写电影剧本的年轻人,他想写一部让芙颂担任主角的电影。

芙颂联系凯末儿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希望凯末儿成为其丈夫的电影投资人。凯末儿非常生气芙颂对他的期求,按照本性,他可能永远都不想答理芙颂一家人,可他发现,他见不到芙颂的痛苦和失落,远远地大于芙颂一家人引发他的反感。于是,他便死乞白赖地跟芙颂一家人黏在一起,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很多人看这部小说,估计都会恼怒作者将这么无聊的爱写了那么多的笔墨,最后非得咬紧牙关要把故事读完,殊不知,这正好着了作者的道。换个角度想想,也许小说只有这样去设计故事,才能确保故事顺利推进,即便读者是被迫的,但是,这已经达成了作者的目标。

通过阅读和总结,感觉自己悟到了一些东西,可惜现在还是总结不出系统的理论,小说的肌理已经呈现在我的面前,很快也许就能拨云见日,但愿这层窗户纸还是早点能被捅破。

0 阅读:16

史涣看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