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就是眼球时代,因为,网络上总有吸引眼球的东西。
很多人估计都有一个感觉,一个热点出来后,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这个热点。由于新闻的含量有限,说着说着就差不多了,等新闻稳定后,比新闻更好看的就是新闻下面的留言和评论。
作为码字人,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尽管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可文章发出后,总有言犹未尽之感,要是有人留言或者评论,瞬间就会激发潜意识里面的思维,这时候,说不准就会出现金句。这也是读者想看到的。
每个发文的人,无疑都是希望有读者的,尤其是喜欢读者阅读后,再留下留言和评论,这是文字吸引眼球和推广的必然要素。文章阅读量也是有“马太效应”的,即阅读量越多的文章,越是有人阅读和转发。
对于我这样每天都发文的作者,一段时间下来,大部分人都会有阅读疲倦感,这是我能体会得到的,感谢那些一直支持和帮助我的人,你们确实是我持续码字的动力源。每天的文章阅读量有个200次,我其实是非常知足的。
虽然盼着有更多的阅读和评论,可我还是非常讨厌以下几种评论方式。
第一种就是网络喷子。这是所有作者都特别讨厌的。无论你写什么,看到你的文章他没来由地就开始喷。其实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人一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他们就看不惯别人好,可现实中,他们只有生闷气的份,网络给了他们一个隐身的舞台,由是,心里的鬼在网络上爆发了。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文字的阅读量一旦破千,必定有喷子。
第二种就是坏人。坏人有很多种,有断章取义,有挑拨是非,有寻衅滋事的,他们带着坏心给你留言,让原本很清洁的交流环境变得乱七八糟。像我们这样还得指着五斗米生活的,真的怕人带节奏。你介绍个历史典故,他非要把你往“借古讽今”上靠;明明说的是张三,他把你往李四头上按,甚至把自己不敢出面的得罪人的事,引到你的身上,把作者当成自己害人的刀。
第三种就是地头蛇。我说的地头蛇是指那些自以为站在高地,或者拥有资源的人。比如我一写北京的事,偶尔就有所谓的“老北京”出来跟你玩青皮;如写某一领域的知识,就有所谓的专家出来指手画脚。说他们是地头蛇,那是因为他们只会像蛇一样,出来晃下吓人可以,真的要让他说个子丑寅卯,就什么都说不出。他们出来虽然无关大雅,这就像见到癞蛤蟆,你说多恐怖谈不上,但是膈应人。
第四种就是知识半吊子。说他们是半吊子,也是就了一句俗语“一桶不满半桶晃”。真的是专家,他们不仅没精力,也不屑于在网上跟我等争长短。比如前阵子写的袁崇焕,也不知道哪位仁兄给转发了,招来一堆半吊子。很是让我倒胃口,我说的,仅仅是我的认知而已,你可以在我的基础上补充,但是,听不听是我的事。可那些半吊子非要本着为人师的做派,唠叨个没完,甚至还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一派,开始说理,理说不过就骂架,感觉真的无聊加恶心。
你说他们不懂吧,他们还能从史书里给你引经据典的,你说他懂吧,除了摘抄书上的东西,一点新鲜的也没有。历史哪有真相呢,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认知。历史就是生活在过去的人,他们跟现在的我们一样,都是过着最真实的生活。即便当下人,对当下的事都可能说不清,何况猴年马月之后呢。即便当时是真实的情况,谁也保不齐将来条件变化了会怎么样,这就是历史的说不清。
宋朝赵匡胤,因为陈桥兵变被黄袍加身,这才得了大宋天下,可这竟然成了日后臣子们害人的例子。包拯对宋仁宗说过这个例子,结果大将军狄青冤死了;秦桧对宋高宗说过这个例子,结果岳飞被害死了。袁崇焕跟着皇太极后面跑到北京来,一路跟而不打,谁能保证他不是首鼠两端的吴三桂?谁能预知还没有发生的事?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有枪就是草头王,条件稍微变化,江山可能易主。在历史上都是有先例的,何必要显示自己比别人能分析问题呢。
对于作者来说,要是被读者读出了心思,那是非常振奋的事。所以,好的留言和评论真的会给文章本身锦上添花,作者喜欢这样的留言和评论,读者也会从留言和评论中获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这是相得益彰的。
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的智慧就在于瞬间点状爆发,你让他写长篇大论不擅长,但是,他能字字玑珠,点石成金,那样的留言和评论比金子都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