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糖那个香啊

史涣看看生活 2025-04-23 14:55:03

好久没有吃过家乡的酥糖了,那天突然想起,自己就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

现在的网络真是发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很快就找到了家乡的厂家,果断下单订货。为防止商家没注意,我连着发了好几次下单提醒,并主动联系了客服。

家乡的酥糖不知道是不是独一份?起码我在安庆地区之外,没有见过这样的酥糖。当然,跟我们一江之隔的江西省彭泽县也有酥糖卖,其产地都是我们江北这边。

酥应该是食物,以前指牛羊奶制成的食物。实际上的酥糖也是软糯的。就是将糖稀裹上芝麻粉之后,做成的方块状,一包酥糖里有三个糖稀方块,为了防止糖稀之间粘连,方块之间用芝麻粉隔开。

第一次接触到酥糖是上初中的时候,有同学从学校边的小卖部里买来酥糖当饭吃。一条酥糖1毛4分钱,那是很贵的价格,当时一斤饭票也才2毛5分钱。要想填饱肚子,至少要吃3包以上。有条件好的同学,每天在食堂吃完饭后,到小卖部买一条酥糖当零食吃,当时,这是非常惹人羡慕的事。

为了吃出滋味,很少有人横向打开包装的,那样吃得非常快,三小块,一口一个就吃完了。大多数人都是将包装侧面的纸撕开,用两根手指从包裹里往外掏着吃。酥糖很软,手指一夹一拉,出来的只有小条,只有这样细嚼慢咽,好像才能品出酥糖的味道。确认三块糖都吃完了,再将纸包里的粉末倒进嘴里。酥糖的质量体现在粉末上,上好酥糖的粉末倒进嘴里就化了,说明粉末里芝麻的含量比较高,要是米粉多,粉末里就有细渣子。

以前酥糖只有县里的食品厂生产且分季节,一年中大约就冬春两季制作,夏秋季节也许是因为糖稀不容易凝固的原因,或者就是生产出来的不易销售,所以很少见到酥糖出售,这样显得酥糖更加贵重。

在县城读书的时候,跟一个从食品厂退休的师傅住在一个院里,师傅在自己家里支起了炉灶,生产先前在食品厂制作的糕点,如云片糕、芝麻月饼、鸡蛋糕、绿豆糕等,冬天的时候也做酥糖。非常可惜的是,师傅都是半夜做酥糖,等我们知道的时候,酥糖都已经制作完毕并包装完整,早晨的时候,看见搪瓷盆里还有糖稀的残余,我们会用手指在里面抠出一缕塞到嘴里,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感受酥糖的甜蜜了,不然,只能望着包装整齐的酥糖流口水。

高中毕业以后离开家乡,酥糖也就永远地沉积到记忆深处。也许是条件越来越好,可吃的东西越来越多,酥糖也离我们渐行渐远了。直到有一年,我带着前女友到江西那边去走亲戚,亲戚家的糕点盒里摆放了长条的酥糖,瞬间勾起了我快要遗忘的记忆。

酥糖采用的是非常传统的包装,外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纸,里面是一层报纸。顺带说明一点,那时候,报纸是很多食品的包装纸,这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报纸易得,且没有成本。不过好在那时候的报纸印刷的比现在好,油墨比较干,不像后来,看完报纸,手上留下黑黑的油墨。即便油墨比较干净,可酥糖里多少还带一点“墨香”。以前我们家乡人说读书是喝了墨水,真没想到,我们还可以这样吃墨。

现在想起来可能不卫生的东西,可当时,前女友就是觉得好吃,回北京时,我还特意到市场去买了一些,不巧的是,我买的产品包装比较讲究,里面用的不是报纸,因此也就少了这层油墨味,前女友一直说,没有在家吃的好吃。可能是回北京后,吃的东西更多的缘故吧。

记得买酥糖的时候,父亲看我们打开包装的,他说,现在的酥糖做假掉了。父亲说的假,他是指,酥糖里面的糖块小了,而填充的芝麻粉多了,估计那个时候,糖稀的成本比芝麻粉高。现在的酥糖正好相反,因为糖稀便宜,芝麻贵了。拆开包装,里面就三个糖块,中间很少芝麻粉,稍微捂一下,三块糖稀就粘连成了一块。这样的糖块吃到嘴里都有粘牙的感觉,吃后要在嘴里蠕动半天,才能确保牙齿上的糖从牙齿上脱落。

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心里对家乡的思念,从精神转化为具象。想到甜处,可能它的代表物就是一块酥糖。因此,我间隔一段时间,就心心念念曾经吃过的酥糖甜味,假如味蕾上一段时间得不到满足,我的腹腔里瞬间都会翻涌出一阵甜甜的味道。

每当此时,我都知道,我真的思念家乡了。因为,无论我怎么转移注意力,我都忘不掉酥糖那个香啊。

正宗的家乡特产。

不知道酥糖为什么一直分成三段,是代表天地人吗,还是代表福禄寿呢?

0 阅读:0

史涣看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