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2025年2月,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中考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2027—2029年中考计分科目分值调整方案。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数学分值跃居第一(150分)、英语分值不降反升(140分)。
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这两项调整引发了广泛讨论,既有支持也有质疑。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最终结合186条反馈意见,对政策逻辑和争议焦点作出详细回应。

此次改革中,数学分值从120分增至150分,首次超越语文、英语,成为中考单科分值最高的学科。这一调整背后体现了多重战略考量:
强化理科思维根基,服务国家科技战略数学作为理科的底层逻辑工具,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学科本身,更在于培养逻辑推理、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广州市教育局指出,数学分值的提升旨在夯实学生数理基础,适应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同时凸显广州作为“省级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特色。衔接新高考导向,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当前高考采用“3+1+2”模式,数学作为必考科目,其权重直接影响学生升学竞争力。中考数学分值的提升,可帮助学生更早适应高中阶段的理科学习强度,减少初高中衔接的断层感。平衡文理科占比,优化教育生态尽管文理科总分占比保持不变,但数学与物理(分值100分不变)的合计权重从27.2%升至30.9%,进一步向理科倾斜。教育局强调,此举并非弱化文科,而是通过减少道法、历史等科目中机械记忆类内容的考查,推动文科教学向思维培养转型。二、英语为何不降反升?争议与回应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公众质疑“英语分值是否应适当降低”,但广州市教育局坚持将英语从120分提至140分,并给出四点核心理由:
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城市定位匹配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枢纽,英语能力被视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理解多元文化的关键工具。提升英语分值,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与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助力城市全球化发展。衔接新高考,夯实语言基础高考英语分值为150分,中考英语分值的提升可帮助学生提前适应高中学习难度,确保初高中英语教育的连贯性。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教育局特别回应称,英语能力是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学习与开发的基础载体。在人工智能时代,编程、算法等领域仍依赖英语作为主要语言工具,提升英语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参与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核心素养培育不可替代英语学习不仅关乎语言技能,还涉及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等素养。新课标要求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与“双减”政策下减少机械训练、强化能力培养的方向一致。三、争议焦点与政策平衡在公众反馈中,部分意见认为文科科目(如道法、历史)分值压缩可能导致学生轻视人文素养,化学分值的降低也可能影响初高中衔接。对此,广州市教育局回应:
文科科目:减少的是“识记类知识”考查,鼓励通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科思维。化学科目:因仅在初三开设且基础知识偏重记忆,调整后更符合课时容量与新课标要求。新兴学科(如编程):将根据条件逐步纳入教学考核,但暂不调整现有分值结构。四、政策落地:配套措施与过渡保障针对“现初一学生适应期不足”的担忧,教育局强调,2022年新课标已全面实施,现行初中课程与中考改革方向一致。未来将通过教师培训、教研资源共享等措施确保平稳过渡。
结语:改革背后的教育价值取向广州中考分值的调整,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导向的抉择:
在科技强国战略下强化理科根基,在全球化浪潮中坚持开放视野,同时通过优化考核方式减轻机械学习负担。
尽管争议犹存,但政策试图在多重目标间寻求平衡,其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英语的分数不降反升,其实很重要的一点,还是高考在指挥中考,只有高考的英语重要性下降了,中考才可能会下降,大家觉得是这样的道理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