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师出曰:“相随来也。”僧问:“药山一句子如何说?”山曰:“非言说。”师曰:“早言说了也。”
——《五灯会元》第五卷 道吾宗智禅师
白话直译:药山惟俨一次在法堂上说:“我有一句秘诀,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道吾宗智站出来说道:“已经说出来了。”
有位僧人不明何意,老实的问道:“药山师父,你的秘诀是什么?”
药山告诉他:“非言说。”
道吾宗智说道:“早就说过了啊!”

如何是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开篇就直示答案,人们却以为答案只是不在言语中、答案只是不可言说,但可以思虑、可以推论、可以理解,从而想透过五千言而获得个什么至高无上的真理。
一切所得皆不是,这已经是答案了。也可以说,没有答案就是答案。
药山惟俨的这一句子就是“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
听得懂的,自然知道现象与本质相随。听不懂的,以为在现象之外还有个所谓的本质在,为此丢下眼前的唯一而去追逐无尽的虚空。
这位僧人就憨憨地问道:“您的秘诀是什么?”
药山毫不隐瞒地告诉他:“非言说。”

言说,是以语言的方式在表达;非言说,是不以语言的方式在表达。前者是自己的所得,后者是外在的现象。
莫要说言说不是,“色声香味触法”都不是,一切所得皆不是。道,在人心之外,而一切所得仅仅是道在心中的投影而已。心,就是成像的镜子,呈现倒影的水。
只能得到影子、镜像,这就是当下,但影子、镜像终究不是那个本体。
本体不可得,当下不可弃。抛弃假的得不到真,假的也不可修炼成真。修行不是借假修真,也不可弃幻成真,而是本无真假,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

真假只是自己的,自己以外本无是非,亦无真假。
狮子捕猎羚羊,羚羊啃食野草。狮子可不会因为捕猎了羚羊而自责,羚羊也不会因为啃食了草原而觉得伤害了大自然。
本无谁残忍,也无谁可怜,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它们不知何为道,因为与道完全融合。就如鱼,根本就不知道何为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地震、海啸会区别对待植物、动物或人吗?

道,生来就是对人而言的,因为人会用心而把自己隔离在了道之外。既然现在还在觅道、还在求佛,那当然就是在道之外了。
正如黄龙慧南说的:就如过关卡,已经过去的人径直就走了,哪里还有关卡,哪里还有过关与未过关之说?如果有关卡,还在问自己过没过关,那当然是没过关了。
药山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但僧人却当面错过,还要问:你那一句子是如何说的?
道吾宗智是懂师父的,于是说道:“早就说过了。”
无说之说,已说矣。看不懂的以为在玩脑筋急转弯,实则不然。佛性离一切相又即一切相,离一切相之故,说似一物即不中,所以无法言说。正因为无法言说,不就说了吗?说什么,说的就是无法言说的即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佛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