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知识——企业舞弊类型,以及具体舞弊情形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企业舞弊的定义很简单,核心三要素:主观的、损害组织的,个人或团体获利的。
1.企业舞弊的几种分类方式
按舞弊主体不同,可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
按舞弊对象可分为:侵占资产舞弊和财务报告舞弊;
按舞弊人与企业关系可分:内部舞弊和外部舞弊;
按舞弊群体可分:合谋舞弊和单独舞弊;
以上几种分类方式虽然也在用,但是不常用,而且对于审计来说,这几种分类的实用价值并不大。
最常用的分类其实按舞弊的服务对象来划分:为组织利益舞弊和为个人利益舞弊。
2.组织舞弊包括哪些情形?
(1)税务欺诈行为:有几家企业是干净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税局想查你,都能查出一堆问题来!
(2)开展禁止的商业活动:违反政府法令、规则、规定或不公平合同等活动。比如:出售没有用途的老人保健品,传销活动等。
(3)业绩和报表造假:为获取企业之外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任信,从而为企业创造利益。
(4)向政府行贿或向其他企业组织行贿:针对官员、官员代理人、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采用行贿和回扣等方式。
(5)关联交易:一方得到在正常交易中不能获得的利益。
(6)不正当交易:出售虚假资产,或误报资产实际价值出售或分配;对转移支付的不正当定价等,给其他组织造成损害。
3.个人舞弊包括哪些情形?
这里的个人,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伙人!
只要不是为了整个组织获利的舞弊,都可以称为个人舞弊。
一般指直接或间接给组织外部人员或其他组织谋利,个人也从中谋利,同时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
(1)收受贿赂和回扣:这种舞弊方式是最常见的,几乎在所有组织内都有发生。
(2)贪污:与收受贿赂和回扣不同,他是直接谋取组织的资产利益的,如:挪用资金或财产,并通过更改财务数据、财务报表或虚构资产等做法来掩盖贪污行为。
(3)组织利益输送:将本属于组织的利润或利益转移给个别雇员或外部组织。比如,本属于组织的生意让给竞争对手,或本属于组织的收入转移给某个高管。
(4)故意损害组织利益:为了某种不正常的目的或只为报复自家企业或老板,故意让企业产生损失。如通过隐藏或错报事项,让组织决策失误或经营失当,从而造成损失。
(5)虚假支付:为并未提供服务的机构付款,为不存在的商品付采购款,从中获利。
结语:内审的态度
内审,是为企业利益服务的!
所以,审计在面对组织舞弊和个舞弊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为个人谋利的舞弊,审计一定要坚决查处。
但在面对组织舞弊时,内部审计就很难做到公正、正义了,甚至参与其中。
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不会主动向外界揭露或揭发为组织谋利的舞弊行为(没权力,且职业道德也不要求),除非出现像电影或电视剧里那些正义感爆朋的英雄人物,或者与审计师的个人利益产生冲突。
亲,多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