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浩渺,武者如星。有人终其一生默默练拳,不为争名夺利,只为心中那份持守。拳学之路,本无捷径。所谓"学什么像什么"易,"走出自己的路"难。
真正的武者,数十年寒暑不辍,不求速成,只求踏实。这份纯粹,已是功夫。武人的境界,本在天地之间。人本无不同,遭遇有别。如有不同,唯有经历。经历,塑造了一个人。
手上有拳,不容易。身上有东西,更不容易。别小看自己,也莫要贬低他人。能把自己做到极致,方不负此生。人最怕什么?惰性。真正的武者,念头纯粹,一心练拳,数十年寒暑不懈。

先别说厉害与否,只这一点,就已是功夫。对自己负责,才有资格扛起一片天。不要迷信捷径,即使有,到最后缺的东西,一样不少都得补回来。人要脚踏实地,拳要踏实走劲。
人最怕惰性侵蚀,拳最忌浮躁求快。高手眼中,从不说破他人短板,但对自己要求极严——不破不立,超越自己方为真功夫。正如老话所讲:"没有天下第一,超越自己就是天下第一。"
拳法如人,贵在沉稳。真正的功夫不在花哨招式,而在臀下三寸——能坠住臀劲,方能接通天地之力。"撅屁股练拳"是初学者的通病。真正的坠臀,需三步到位:后腰如填海般下沉,命门如镇石般稳固,骨盆如翻碗上提。

这三者缺一不可,形成"坐胯"之势。老拳师常说"这人练拳屁股带钩",说的就是尾椎内敛如钩,劲力才能贴地而行。重心不在低,而在稳,有些高手架势不高,却因臀劲坠实,动如灵猫,静似山岳。秘诀何在?全在"提谷道"三字。
坠臀,又叫敛臀。三椎合一的关键。老话讲,头领夹脊,必要坠臀。有人练拳撅屁股,尾椎故意翘起,这是会错了意。胯不是这个翻法,方向反了,东西自然就不对了,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人体气路,上断于口,下断于肛。练拳时舌抵上颚接通任脉,提肛坠臀连通督脉,方能形成道家所谓"小周天"。这不是玄学,而是生理结构的科学运用。

前辈言"不站着打拳,要坐着打拳",正是告诫学者要以臀为秤砣。当臀劲坠实,内气自然团聚。古籍云:"紧撮谷道内中提,下坠臀劲封地门。"提肛不是刻意收缩,而是如忍便般自然上提,与坠臀形成阴阳相济之势。
老话讲,不站着打拳,要坐着打拳。并不是真让你坐着打拳,是告诉你练拳要学会坠臀,骨盆好似大秤砣,坠臀就是法门。
老人讲,人大限来临,只要大小便没走,气就没散,赶紧封住嘴和谷道,人还能延一会儿,把该交代的交代了。提肛才能坠臀,这是硬性规定,否则容易走泄。

功练的对路,真气稳固,不易走泄。有些人练偏了,是越练越弱,这是拳法不对路,要及时更正。坠者,沉也。臀部,砣也。人体的准星,就在臀部。别用腿调重心,学会用臀部,身法就会一日千里。
坠臀,团聚内气,以气助劲。内力勃发,内功永固。臀部的奥秘,在于它既是力量的基准点,又是内气的阀门。用腿调重心是下乘,用臀运身法才是上策。当臀劲如秤砣般坠住,身法自然轻灵,劲力自然通透。
拳法至高境界,不在招式变幻,而在臀下三寸的功夫。臀不坠,劲必浮;肛不提,气必散。当你真正悟透"提肛如封井,坠臀似坐钟"的奥义时,武者一生的修行,不过是在尾闾方寸间,寻得那贯通天地的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