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已经过了大半,但没正式出伏,天气依旧是又湿又热,许多人都说总感觉自己身体里的湿气很重:起床没精神,双腿发沉,满面油光,大便粘腻,舌苔厚腻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味除湿“黄金”,不仅能够强力祛湿,还有养护脾胃,消肿安眠等的功效,它是“中药八珍”之一,也有“四时神药”的美誉,它便是药食同材的——茯苓。
01
茯苓家族分类
白茯苓:中药材茯苓在加工时将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是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处方单上常出现的“茯苓”,也是用的这部分。此外,产于云南的白茯苓还被称为“云茯苓”或“云苓”。
赤茯苓:中药材茯苓皮下层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
茯神:包裹着松根,并带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即为“茯神”。
茯苓皮:中药材茯苓菌核外皮部分,即为“茯苓皮”。
茯神木:中药材茯苓菌核(茯神)中间的松根部分,即为“茯神木”。
朱茯苓:朱砂拌茯苓,是白茯苓的炮制衍生品。取白茯苓块,加水飞炮制后的朱砂拌匀挂衣而成。
另有一种在名字上容易与茯苓家族搞混的药物——土茯苓:虽然名字中带有“茯苓”,但实际上与茯苓家族无直接关系,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02
茯苓家族各成员的功效
1
白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应用: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
2
赤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心、脾、胃、肺、肾经。
功效:宁心安神、利窍行水、清利湿热。
应用:常用于心烦不宁、小便短赤、淋漓不畅、泻痢等症状。
3
茯神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经。
功效:宁心,安神,利水。
应用:常用于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等症状。
4
茯苓皮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
应用: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5
茯神木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安神。
应用:常用于惊悸健忘、中风语蹇、脚气转筋等症状。
6
朱茯苓
功效:增强镇静安神的作用。
应用:常用于惊悸、烦躁、失眠等病症。
但需注意,朱茯苓中的朱砂主含硫化汞,具有一定毒性,水中几乎不溶,火煅会产生毒性,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茯苓家族成员虽同出一源,但各自具有独特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药材。
03
茯苓常用食疗方
茯苓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不仅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还常被用于食疗中,以发挥其健脾、利水、宁心等作用。
以下是与茯苓相关的常用食疗方:
1
茯苓粳米粥
材料:适量粳米、茯苓粉、白糖。
做法:将粳米和茯苓粉一起煮成粥,然后调入适量白糖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宁心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心神不宁等人群。
2
四神猪骨汤
材料:干淮山30克,茯苓30克,芡实30克,莲子30粒(可带芯),陈皮6克,猪骨30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煲汤。
功效:此汤膳具有健脾、养颜、祛湿的功效。
3
茯苓枸杞茶
材料:茯苓10克,枸杞子5克,红茶5克。
做法: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加入红茶,用开水冲泡即可。如将茯苓、枸杞煮沸煎水,冲泡红茶效果更佳。
功效:此茶饮有健脾益肾、利尿通淋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肾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
此外,还有茯苓膏、茯苓赤小豆粥、薏仁茯苓粥、莲子茯苓糕等食疗方,均含有茯苓作为主要成分,具有不同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些食疗方不仅美味可口,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疗方虽好,也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量食用,并在专业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