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子兵法·军形篇》中,孙子提出了“胜可知而不可为”的观点,这深刻揭示了战争中胜利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辩证关系。
### 对“胜可知而不可为”的理解
1. **胜可知**
胜利是可以预知的。通过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地形、政治、经济等条件,可以判断出胜负的可能性。但这种预知并不等同于必然的胜利,因为它还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2. **不可为**
胜利不能强行创造。即使我们具备了胜利的条件,但敌人是否露出破绽、是否给我们可乘之机,却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掌控的。因此,孙子强调“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即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敌人露出破绽。
### 等待的策略
“等待”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积极准备、积累实力的过程。孙子认为,不可胜在于自己,可胜在于敌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等待”的策略:
1. **主动积累实力**
在等待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包括军事、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准备。例如,赵国在邯郸之战中,通过内政改革、发展农业、整顿兵甲等方式增强自身实力。
2. **顺应规律,主动作为**
“顺其自然”并非躺平,而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主动寻找机会。孙子强调“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即通过隐蔽和灵活的行动,等待敌人露出破绽。
3. **修正自己,靠自己**
《孙子兵法》强调“修道而保法”,即通过完善自身制度、提升自身能力来确保胜利。这与你提到的“靠自己”是一致的。只有通过自我修正和积累实力,才能在等待中抓住机会,实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