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陪伴不好抑郁发作女儿的常见一个错误,是时候该清醒了

开济说育儿 2025-04-09 09:16:38

阿洁是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因情绪不稳定,学业很难集中注意力,成绩下滑,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她长期被悲伤、绝望感淹没,情绪不稳定、感觉被抛弃、自我价值感低,有轻生意念,多次划伤手臂,家庭关系纠结、冲突。

父母早年离异,阿洁从没见过爸爸,从小和外公、外婆、母亲、表弟一起生活,6 岁时外婆去世,表弟外地工作,母亲忙于工作和家务。

阿洁从小与外公的关系很亲近。亲人关系不和睦,母亲经常和外公吵架。

阿洁与母亲的关系爱恨交织,冲突多,她从小懂事,遇到事情不想让家人担心,不愿意麻烦别人。

初中毕业前几个月外公去世,家人以怕耽误学业为由强迫阿洁回学校。

阿洁在家只待了一天就匆匆返校,当时心里很难过,但依然强忍悲痛继续学业。

每次想起外公都很伤心,在遇到问题时,得不到亲人和朋友的理解,感觉悲伤和绝望,轻生意念频繁。

阿洁在关系亲密的外公去世后,被家人以怕耽搁毕业为由劝回了学校,导致哀伤处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缺失。

阿洁一直沉浸在哀伤之中,无法自拔。其次,母亲很看重学业,除了学业以外的事都不太愿意听,也不太关注阿洁的情绪状态。

阿洁从小被教育要表现得坚强,不能让家人担心。

在遇到亲人离世这种较大的哀伤事件时,无法向家人、朋友诉说自己的悲伤痛苦,害怕传递了负面情绪,担心表现得不够坚强。

阿洁长期克制自己的哀伤情绪,无法排遣,以至于出现情绪割裂状态,白天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乖乖女。

但到了晚上时,时常会感到悲伤、头痛、自我批评,划伤手臂,轻生意念频繁。

外公离世,自己没有在场,而外公生前对自己又很好,所以阿洁虽然被爱深深地包裹过,但同时也被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带有幸存者式的愧疚,划伤自己等行为。

其次,因为外公很疼爱阿洁,为了表达感恩,每次见外公时都是按照外公的喜好来穿着。

例如阿洁每次见外公时会换上外公所喜欢的亮色衣服,并依照外公的喜好留着长发,虽然阿洁自己更喜欢短发。

阿洁其实是非常渴求亲人的关怀和温暖,因父母早年离异,阿洁从没有见过父亲,父爱严重缺失,阿洁时常怀疑是因为自己不可爱,不值得被爱,所以父亲离开自己。

同时外婆在阿洁幼年时去世,从小到大,只有外公很关心自己,自己不需要表达,外公就能读懂阿洁的心理需求,对外公有强烈的情感依赖和需求。

每当外公与母亲争吵时,阿洁都会和外公结成同盟,抵抗母亲,阿洁纠缠在外公与母亲的矛盾冲突之中。

毕业前夕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外公也去世了,阿洁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加之毕业前的压力,安全感和归属感严重降低。

外公去世后,就剩下母亲与阿洁相依为命,但是阿洁与母亲之间存在沟通障碍。

母亲总是唠叨学业,不认可阿洁情感表达的需求。而且母亲总是教育阿洁要坚强、克制, 不要麻烦别人。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阿洁平复情绪,让阿洁说出压抑已久的情绪,建立良好信任的咨访关系。

看见阿洁成长中的不容易,帮助阿洁逐步释放压抑已久的委屈和愤怒。

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帮助阿洁看到自己在问题中的力量与坚韧,引导阿洁探究家庭代际矛盾和冲突的原因,理解自己的情绪。

强化自我认同,与母亲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帮助阿洁在内心与母亲和解,从而以更正向的态度与母亲建立情感连接,增强对他人的依恋安全感。

我对阿洁母亲进行了家庭指导,改变她与阿洁的负向互动模式,增进沟通,同时强调母亲的优点,认可母亲在大家庭中的承担、付出与不容易。

阿洁每周与母亲打电话两次,分享生活和学习中的喜怒哀乐,让母亲对阿洁的高中生活更加了解。

同时,阿洁也尝试理解母亲在工作中的不容易,以及作为一个单亲母亲独自支撑家庭的勇气、担当与奉献,接纳母亲的缺点。

阿洁还与母亲出游一次,这些具体的行动,让阿洁与母亲的沟通交流多起来。

阿洁表示对母亲的工作和生活了解增多之后,更能站在母亲的立场来看待问题,理解母亲的行为了。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洁的轻生意念消失,压抑、委屈感下降了很多,虽然还做不到与很多人形成特别亲密的关系,但是正在努力与室友说话,一起去食堂吃饭。

当自己情绪低落时,愿意尝试与母亲交流。

无价值感也有改善,学会珍惜自己的人生,同时,阿洁表示觉得轻松多了,更新了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她表示愿意与母亲沟通,好好活下去,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信心。

0 阅读:0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