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早上六点的广州老城区,那叫一个热闹!街边粥铺的火早就烧得旺旺的,老板拿着个长柄木勺在大铁锅里搅来搅去,锅里的米粥翻滚着,就像绸缎一样泛着光。可别小瞧这锅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艇仔粥,好多人不惜跑大半个城,就为了喝上这一口。
说起这艇仔粥的身世,那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珠江。当时,疍家人都住在船上,他们特别会用简单的食材做出超好吃的东西。渔民把当天没卖完的河鲜一股脑丢进锅里,什么鲜虾、鱼片、鱿鱼须,在粥里煮一煮,再撒上脆花生米、油条碎,最后浇上滚烫的粥底。你敢信,这就跟“水上方便面”似的做法,居然成就了珠江上的美食传奇。
做艇仔粥,“生滚”这俩字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大米得提前泡三个小时,先用大火把它煮开,再转小火慢慢熬,熬到米粒开花但又不会烂成一团。配料也一点都不能含糊:刚杀的草鱼片得切得像蝉翼一样薄;土猪瘦肉切成丝,提前腌得特别入味;鱿鱼须得带着大海的那股咸鲜劲儿。油条一定要当天现炸,在粥里泡三秒就得捞出来,吃起来外面软软的,里面还是脆的,这才正宗。
老广们都知道,喝艇仔粥可有一套仪式感,叫“一搅二看三闻”。用木勺沿着锅边轻轻搅拌,看着米浆泛起像珍珠一样的光泽,再把鼻子凑近,闻着海鲜和米香混合在一起的鲜甜味道。趁着热乎赶紧舀一勺放进嘴里,嫩滑的鱼片、有嚼劲的鱿鱼、酥脆的花生,各种口感在嘴里依次散开。最后喝上一口吸满了所有鲜味的粥水,这才是整碗粥的灵魂!
现在珠江上的渔船都靠岸了,可这艇仔粥依然是广州人忘不掉的家乡味道。不管是深夜加班的打工人、晨练回来的阿婆,还是特地来打卡的游客,都能在这碗热粥里找到安慰。有人说艇仔粥是“最接地气的美味”,依我看,这锅煮了上百年的粥,早就把人间烟火熬成了用钱都买不来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