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会被个水货斩断手臂,你看潘金莲夺走了他的什么,武大郎心知肚明

耳东品文史 2025-03-29 00:06:52

喜欢《水浒传》的人多半也会喜欢武侠小说,而武侠小说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实力体系崩坏,尤其是一些角色初期设定很强,后期却不见成长,甚至反倒变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的漏洞自然会让故事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然而《水浒传》中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武松的实力设定就让人捉摸不透。

(武松、潘金莲剧照)

武松属于是那种登场即巅峰的角色,故事前期的他几乎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的,可到了征方腊时,他为何会被个三流草包给斩断手臂,施耐庵赋予他如此荒诞的结局,是否别有深意?

其实重新再读一次原著,就能理解施公的良苦用心了。

一、近乎无敌的武二爷

武松最初登场是在柴进府上,哪怕这时候的他还只是个因为在老家打伤了人而逃到外地避难的落魄之人,也丝毫掩盖不住他的英雄气,至少宋江眼中的他就是“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一般。

当然,看起来很强不算强,要看一个角色强不强,还得看实战。

紧接着,武松回乡的路上路过那景阳冈,他就上演了徒手打虎的好戏。

说是:“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可能有人会说李逵也杀过虎,且不说李逵杀的是小虎,更何况他还拿了兵器,与武松这徒手打虎的含金量不可相提并论。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而他后来的表现更是夸张,与一些步军将领的对决都不值一提,武松最离谱的战绩莫过于以步军头领的身份以下克上,杀了两个马军将领。

其一是辽国大将耶律得重:“却说鲁智深引着武松等六员头领,众将呐声喊,杀入辽兵太阳阵内。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

其二则是方腊手下贝应夔:“武松奋勇直赶杀去。忽地城门里突出一员猛将,乃是方天定手下贝应夔,便挺枪跃马,接住武松厮杀。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杆,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嗝察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

这对于其他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施耐庵对于这个角色确实是格外偏爱的。

但他赋予武松的结局却又显得十分荒诞,以至于让武松前后的表现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

二、败给三流高手

征方腊的过程确实是惨烈,但那绝不是武松经历过最危险的一战。

当初征田虎时,武松就一度被那乔道清用妖法制服,他甚至没有半点还手之力就被生擒了,就这样的情况,他都没死,甚至都没受伤。

然而到了征方腊面对包道乙时,他却表现得十分狼狈。

说是:“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

(武松断臂剧照)

你可能觉得包道乙是什么狠角色,毕竟顷刻间就斩断了武松的手臂,然而后来的他却是被凌振轰得灰飞烟灭,可见也不是什么绝世高手。

而武松败在他手里是不合理的,因为早在此前的剧情中,武松就有面对这种远程进攻型的高手的经验,那飞石将军张清就曾连打梁山十五名头领,就连鲁智深也被他打得满脸是血,可武松却能轻松躲过他的石子。

此时包道乙的飞剑能比张清的石子更难躲?自然不可能,所以施耐庵此时的安排就十分耐人寻味了,然而你若是结合武松与潘金莲的那段剧情来看,或许就能理解施耐庵的决定了。

三、被潘金莲夺走的东西

潘金莲夺走了武松的什么?

当初潘金莲撩拨武松的时候,她是一步步试探武松的底线,先是邀请武松喝酒,见武松没反应,又为武松捏肩,武松虽有些烦躁,却也没发飙,后来她愈发过分,甚至要把自己喝过的酒喂给武松,武松这才怒骂了她一番。

(潘金莲杀夫剧照)

从表面来看,这就是个风流女子勾引叔叔的故事,没什么“反转”,可问题是事后潘金莲的态度。

当时她与武大郎有这么一番对话:“那妇人道:‘混沌魍魉!他来调戏我倒不吃别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话,我却做不的这样人。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武大那里敢再开口。”

潘金莲分明是在污蔑武松,而武松就在屋外,他为什么不戳穿潘金莲?

就因为一旦武松开口,就正中了潘金莲的下怀,她要的就是武松挑破她的为人,好让武大郎休妻,否则她哪来的勇气当着武松的面撒谎?

因为她是被那张大户强行送给武大郎的,她恨透了武大郎,只想脱离这牢窟,武松就是她唯一的希望,可武松却选择隐忍,帮哥哥保住这媳妇。

(武松、武大郎剧照)

所以你说潘金莲夺走了武松的什么?正是良心,武松昧着良心帮哥哥困住潘金莲,也可以说是压垮潘金莲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才导致了后来鱼死网破的局面。

所以再看施耐庵为何要赐予武松那般荒诞的结局,以至于故事要结束了,还要加上这么一段插曲,让武松败给一个三流货色,正是清算武松的罪孽啊,在他的故事里,哪怕是“主角”,犯了错,也要付出代价,这才叫客观公正,也正因为《水浒传》的故事足够真实,才能成为经典呐。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