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山雷音寺重立“洪门忠义”牌匾

夏天文化 2025-03-12 05:30:29

2025年3月11日,壶公山雷音寺在黑虎忠义堂与洪文定故居连接墙上重立上“洪门忠义”牌匾。相传,该寺曾悬有“洪门忠义”匾,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而今,在雷音寺住持贤觉法师的支持下,湮没于历史洪流中的牌匾以既古朴又崭新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中。

相传,洪门始创于明末清初,其宗旨是为了反清复明。不过,随着清朝的统治渐渐趋于稳定,清政府和百姓的矛盾也得以缓解以后,洪门的势力比起之前要弱了许多。到了清朝末年,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反抗朝廷的力量,而洪门的影响力又重新在国内恢复了过来,同时有一些洪门成员移居海外,此为洪门成员遍布世界各地之由来。期间,思想较为先进的革命党人对洪门加以引导,使之具有革命性,连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也是从联络洪门开始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孙中山在国安会馆正式加入了洪门致公堂,被封为“洪棍”。后来,致公堂与同盟会合并,并为孙中山提供了大量的革命资金,从而涌现出许许多多民族英雄。宣统三年(1911年)5月,莆田人林师肇奉孙中山和槟榔屿同盟会总部的密令,搭船回国秘密发展同盟会组织,后回莆联络农民起义领袖黄濂,并吸纳黄濂为同盟会员。此为雷音寺与同盟会及洪门有关联的坚实基础。

附:雷音寺简介

壶公山雷音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下坂村白云路1401号,始建于明朝,代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九年间(1902-1903年),大胆带头组织乡民抗粮抗捐。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濂以为时久事息,公然入城消费,因有案底,就被逮捕下狱,后以吃麻醉药装死骗过牢头,他的同党背着他连夜逃出城去,躲在雷音寺中,从而顺利逃过一劫。清宣统三年(1911年)5月,莆田人林师肇奉孙中山和槟榔屿同盟会总部的密令,搭船回国秘密发展同盟会组织,遂在回莆田期间,联络农民起义领袖黄濂,并吸纳黄濂为同盟会员。此后,黄濂多次组织农民军起义,引起莆仙震动。民国初年,因黄濂在此聚兵,遂被地方政府夷为平地。后有比丘尼因敬重黄濂所兴仁义之师,乃艰苦重兴寺院,改寺名为雷音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寺一度荒废。改革开放初期,又有人重兴寺院,但规模甚小。2012年,释贤觉见该寺荒芜,心生悲戚,乃起重兴之意,遂有现今之规模。

0 阅读:8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