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松,男,1974年4月出生,汉,荆州松滋人,199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青松,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于荆州松滋,199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他的职业生涯扎根基层、稳步攀升,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的担当与作为。

1992年8月,张青松从松滋市庆贺寺乡青坪中学教师起步,踏上工作岗位。同年12月调入松滋市委组织部,开启了他深耕组织工作与行政管理的职业生涯。在此期间,他通过自考完成了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本科学历,展现了边工作边学习的进取精神。2000年后,他历任组织科副科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干部科科长等职,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管理领域积累了扎实经验。
2008年,张青松调任荆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首次进入市级机关平台,此后在荆州市招商局、沙市区委等多个重要岗位历练:从招商局副局长到沙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再到区委副书记,他在招商引资、基层党建、区域治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20年后,他先后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招商促进中心主任、市经信局局长,直至2023年8月接任市发改委主任,逐步成长为统筹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核心骨干。
张青松同志的履历,是一部扎根基层、勤学笃行、担当作为的奋斗史,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提供了深刻的价值启示。
1. 基层磨砺:成长的“试金石”
从中学教师到基层组工干部,张青松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平凡岗位,但他始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在松滋市委组织部工作的8年间,他从普通科员逐步成长为科室负责人,参与党员教育、干部管理等核心工作,为后续领导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工作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这启示我们: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只有沉下心来“接地气”,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真本事。
2. 终身学习:进取的“动力源”
在工作初期,张青松通过自考完成大专、本科学历,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自我提升;此后多次参加市委党校进修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种“挤时间学、带着问题学”的态度,正是他应对复杂工作挑战的关键。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本领恐慌”,唯有像他一样把学习作为终身习惯,才能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3. 多岗历练:担当的“磨刀石”
从组织部门到对台工作、招商战线,从县域基层到市级机关,张青松的履历跨越了党建、经济、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沙市区委任职期间,他分管组织、机关党建、党校等工作,后又担任区委副书记,全面参与基层治理,积累了“多面手”能力。这印证了“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的道理——唯有在不同岗位接受锤炼,才能成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4. 服务大局:初心的“指南针”
无论是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还是在发改委统筹经济改革,张青松始终将个人成长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他在经信局任职期间,聚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调任发改委后,肩负起宏观经济调控、重大项目推进等重任,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这种将个人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紧密结合的精神,正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张青松同志的职业轨迹,是一条“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蜕变、在担当中升华”的奋进之路。他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要怀揣对事业的热忱、对人民的初心,勇于扎根基层、敢于迎接挑战、善于突破自我,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正如他的经历所展现的:每一步脚踏实地的积累,都是迈向更高目标的基石;每一次岗位的变迁,都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新起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习与践行——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在基层一线绘就属于自己的奋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