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从大凉山彝族人说良知和致良知

老张阳明心学 2024-03-24 15:59:25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 师兄们好,我是张三君。 最近,广东一家酒店拒绝大凉山彝族人的事件上了热搜。 圣人不给人打标签。 王阳明说:“同愚夫愚妇同者,是谓同德。同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圣人的心和普通人也相同。圣人做的事是为世人指出一条路来。 四川大凉山彝族人,在解放前,是半奴隶制。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近代最显眼的比如美洲的黑奴。为什么一千个奴隶,反抗不了一个奴隶主? 不是因为力量。 而是,在心里养成了看不见的枷锁。 因此,他们的少数一些人,有一些别人所诟病的生活习俗。 这是人的习心养成的。 而且,这种看不见的认知,来自于周围环境,来自于认知的传递,又烙印在心里。无法像电脑重装系统一样,重装一次就行。 因为,人要对抗的是自己的头脑里认知。 站在文明的角度,文明的行为是正确的。站在不文明的角度,不文明的行为是正确的。 在几千几万年以来,人皆如此。 然而,人进化到今天,从野蛮到文明,是无数人的智慧一点一滴地积累和结晶。其中,更有一些圣人们,给人们指路。 在历史上,有人说英雄史观,有人说平民史观。平民,英雄和圣人,谁也离不开谁。 他们都是人。 在今天,有一个有趣的段子。一个女朋友感冒了,男朋友说:“多喝热水”。 女朋友会反感。 甚至还有人夸西方进步,人家都喝冷水。 “多喝热水”,这背后有几千年的沉淀。 中国人喝热水这点小事情,就是无数平民,智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而来的。 看看今天的非洲,在一些原始部落,有人直接用手捧泥水喝。 他们并不把水烧开,进行二次加工。 而中国在外国叫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中国人很早就用泥土烧制陶器,后来进化出了瓷器。 到今天,小孩子们还在玩泥巴。然而,就是这种玩泥巴的事中,一步步进化出了陶器,瓷器。我们的祖先用陶器把水煮开,杀死水中的细菌,减少了疾病。 类似的,还有生火,造房子,种稻米,用蚕丝织衣服,等等。 这些,在今天看来不起眼的事,背后,都是几千年的进化和沉淀。 一点小习俗,都是无数人一点,一点,一小步,一小步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从玩泥巴里发明不了陶器,也就没有今天的“喝热水”。 这件平常小事,恰恰是文明的巨大进步之一。 西方喝冷水,那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没有发明这个智慧。 我们只看到了有,而不知道我们如何有。在有人批判中国文化,崇洋媚外,批判祖先智慧时,没有看到本质。 中国人,走到今天,是5000年,甚至更多的百万年时间,亿万人智慧的积累。 发生的每一小步,都是因为良知。 孟子说:“不虑而知,是谓良知。” 从玩泥巴,喝脏水,到烧开水,造陶器煮水,是良知在发生作用。 从不在客厅大小便,到挖厕所,分开客厅和厕所,这种看不见的进步,也都是良知在发生作用。 从男女不分伦理的结合,到今天婚姻习俗,也都是良知在发生作用。 从抢夺邻居部落的女人,粮食,到一起合作种粮食,打猎,也都是良知在发生作用。 人心有良知的底层逻辑。 因为有良知,我们可以活在今天,享受着5000年文明的利好。 然而,一些大凉山彝族人,还残留了原始的一些习俗。大凉山外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如果把一个现代人,扔到几万年前,可能也不知道不在房子里大小便,做不到。 因为,那时候,这个认知还没有养成。 但是,人是可以养成新的认知,循着良知的指引。 良知知道一个向好的方向。 再回到几万年前,现在看来蛮荒,野蛮,原始的生活,不一定在下一秒发生,但是,迟早一定会发生,这是必然。 只是,需要时间,需要文明教化。 一直以来,儒家在做着这样的事。我们当今很多习俗,来自于儒家。就是被一些人批判的儒家。 中国的圣人们,一直致力于让老百姓的生活过上好日子。 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他们循着良知之心,做着致良知的事。 在潜移默化中朝着更好的方向,教化人心。 我们需要给大凉山彝族的那一小部分人善意和时间。还需要用适当的方式,让他们接纳,养成更好的生活方式。 为何能做到,因为有良知。我们有良知,他们也有良知。 如何做到,就是致良知。致良知不是空谈,用在事上才是致良知。
0 阅读:0

老张阳明心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