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通过豆包查出的云南新十奇,你是否有同感?

#分享城市新鲜事#豆包查出的云南新十奇到云南出差或旅游好几次了,但每次都有新发现。平时老听人说什么云南十怪什么的,

#分享城市新鲜事#豆包查出的云南新十奇

到云南出差或旅游好几次了,但每次都有新发现。

平时老听人说什么云南十怪什么的,这次我到云南竟然发现了不少新奇的东西。

好奇之下,通过查豆包,总结了一个云南新十奇,看各位旅友有没有同感,或定义是否准确?

一,昆明街头绿化带的树状月季

行走在昆明街头,会看到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种着一丛丛、一排排的巨大花树。

花树高长于普通绿化丛之上,一株树上就长着各色花,且每朵花都大如手掌,甚是奇特,非常吸睛。

估计很多人看了都会问:这是什么品种的花?看着象玫瑰,但玫瑰不可能象树一样长啊!

一查,原来这是一个新品种:树状月季,也称高秆月季。

豆包上关于它的介绍:

形态特征:树状月季主要是通过两次以上嫁接蔷薇而来。相比常见的月季花,它更高大、粗壮,高度在 50 厘米到 100 厘米之间,花朵直径可达 3-5 厘米,花朵硕大饱满,花色丰富,有红、粉、黄、白等多种颜色。

生长习性:月季能适应昆明的气候,花期长,从 3 月中旬一直持续到 11 月,在这期间会呈现出 3 次花潮,分别是 4 月初到 5 月初、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8 月中下旬至 9 月初。

观赏地点:在昆明,北京路、人民中路、日新路、日新立交桥、广福路、国贸路、塘双路等主要城市道路隔离带内都种植了大量的树状月季,此外,彩云路、锦绣大街、和谐路等地的树状月季也迎来了“爆花”状态。

二,滇池里的奇怪装置

到滇池游玩的人都注意到湖面上有一排排黄黑色装置,初看有点类似四人黄色带座椅的脚踏船,人们可以蹬踏驱动在水面游玩观光,增添游览乐趣,近距离感受滇池风光。

但细看就不是了,游人无法坐到上面去的。

上豆包一查:原来这竟是一个生态修复装置。

滇池作为大型湖泊,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治理中常用一些生态修复设备。

这种装置看起来像是生态浮岛或者曝气机之类的。这应该是一种太阳能曝气机,有些水体净化装置通过搅动水流增加氧气,促进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就是用太阳能驱动的曝气机,通过旋转增加水的流动性和溶氧量,有助于改善水体环境,抑制藻类过度生长,提升水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太阳能驱动装置运转,叶轮旋转搅动水面,促进水体上下层交换,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改善滇池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对滇池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起到积极作用。

三,芋头还有花?

在昆明官渡古镇后面的市场上,我发现有人卖这奇怪的芽。因为现在到处有草芽米线,我以为这就是草芽。

问摊主,却不是,但解释中说的我一头雾水。

只好查豆包,原来这是芋头花 。

芋为天南星科芋属湿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南部、印度、孟加拉国等热带地区,在世界多地广泛栽培。在中国,以珠江流域及台湾省栽培最多。

芋头花是芋的花序,其药性性平,味麻,有毒,有理气止痛、散瘀止血功效,可用于气滞胃痛、噎膈、吐血等。在饮食上,它是云南等地特色食材,但需注意处理方法,处理不当食用可能会麻嘴,常见做法有先炒后蒸等。

总之,芋头花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特色食材,如果初次尝试,建议参考当地传统做法或咨询有经验的人,确保安全烹饪。

四,花椒竟然有芽?

同一个摊档还摆着一种更特别的树苗或芽,居然有明显的尘刺。

摊主介绍时这回我听清楚了,这是花椒芽。只是我一个广西人,平时接触花椒不多,真的没见过。尤其是不知道花椒竟然还有刺和芽,而且这芽还能当菜吃。

豆包说,这是花椒树春天发芽期长出的嫩芽。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于中国。

花椒芽气味独特,麻香宜人,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食用方面,它是一种优质食材,口感鲜嫩,可凉拌、清炒、炸制等,像花椒芽摊鸡蛋、炸花椒芽都是常见吃法。

五,建水草芽原来是香蒲。

到了建水,终于在市场上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建水草芽。

一查,建水草芽是香蒲科香蒲属宽叶香蒲种的匍匐茎部分 ,为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 。

其主要特征和相关信息如下:

形态:没入水下部分为白色,近水面部分为白绿色。食用部分草芽长 20 - 30 厘米,径粗 1 - 1.5 厘米,分 5 - 6 节 ,呈圆柱形,顶部锥形,形似象牙 。

分布:主产于中国云南红河州建水县,也分布在开远、蒙自、个旧一带,中国其他地方有引种 。

生长环境:喜欢温暖潮湿环境,喜温耐热怕寒,生长适温 15~30℃,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5℃叶片受冻枯萎 ,以地下茎越冬,适宜在土壤肥沃处种植 。

价值 :

食用:色泽乳白,甜脆鲜嫩 ,营养丰富 ,低能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 ,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可炒、煮、蒸、做汤等 ,如鸡片草芽、云腿烩草芽、草芽腰片汤等 。建水人还将它配成草芽米线,现在已经是过桥米线的一个著名品种。

观赏:植株终年碧绿青翠 ,花怒放如焰 ,是室内外、园林喷泉湿地的名贵花卉 。

其他:草芽根含淀粉可酿酒 ,叶片可编席等 ,花粉名蒲黄 ,入药有止血、活血消瘀功效 。

六,个旧的奇怪花儿。

在个旧金湖边,发现一片非常艳丽的花儿。

拍照后查豆包,得知这花叫毛地黄,车前科毛地黄属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欧洲,在中国部分地区有栽培。

它喜温和凉爽气候,畏炎热,在腐殖质多的沙质土壤生长佳。植株全株被毛,茎单生或数条成丛。基生叶莲座状,长椭圆形或卵形 。花萼钟状,花冠紫红色带斑点 。蒴果卵圆形。花期 5 - 6 月 。

毛地黄是观花植物,可用于花坛、花境布置,还能作拓荒植物、保持水土。其叶含强心甙,可强心、利尿,治疗心力衰竭等,但全株有毒。

在欧洲传说中,它花语有“不诚实”等寓意,不同花色含义不同 。

六,城中宝藏小城——官渡。

昆明城里有一个官渡古镇,据说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元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

(居然有一个年轻女相士)

这里是古滇文化的发祥地,南诏国的起源地,历史底蕴尤为厚重。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上百间“一颗印式”民居。

最奇特的是,官渡古镇旁边的一条小溪两旁,居然沿溪畔排列着一个个坟墓。

仔细一看,其实并不是古墓,就是普通人的坟墓,有的还有后人祭拜的纸钱之类。不知道是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埋于此。(不太好拍照片)

(这里只有2个座位,打个牌都四缺二啊)

行人行走其间,如果没有人提醒可能不会发现,但一旦发现了,在茂密树荫下会不会心惊惊?

七,地轨缆车成小区上下工具。

个旧山城里,有一个运行在老阳山脚下的地轨缆车。这其实就是一个为山上居民上下山而建的便捷交通工具。它不仅具有实用的交通功能,还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个旧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到个旧旅游的游客,一般都会去尝试一下这个国内少有的地轨客运缆车,感受个旧的独特魅力。

两辆车缓缓行驶,带你体验247米长的旅程,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趟车,价格依旧保持在20年前。

个旧地轨缆车始建于2002年,位于个旧市水胜街28号,可以导航至个旧鑫苑宾馆,左边就是新视野售楼处,那里你就能看到缆车的踪迹。

八,中国最早的国际邮局和明信片

在蒙自小城的南湖畔,我们发现中国最早的国际邮局和最早的邮政明信片业务都起源于云南蒙自,这与近代云南的开放和滇越铁路的历史密切相关。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蒙自被辟为商埠(1889年正式开关),成为云南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1886年,法国在蒙自设立“蒙自海关邮局”(后称“法国邮政蒙自分局”),负责滇越铁路沿线的邮件收发,并通过越南海防与欧洲的邮政系统连接,成为中国与海外通邮的重要枢纽。这是中国境内第一个专门办理国际邮政业务的机构,主要服务于外国商人、传教士和殖民者。

而清朝于1896年也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大清邮政”),就得益于云南由于靠近法属印度支那(越南),邮政业务发展较早。

1897年,蒙自大清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政明信片(当时称“信片”),这些明信片印有“大清国邮政”字样,并采用法国技术印制,可通过滇越铁路寄往海外。

今天的蒙自仍保留着“蒙自海关旧址”和“法国邮政局旧址”,成为见证中国近代邮政史的重要遗迹。蒙自可以称为“中国近代邮政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九,西南联大校徽

在昆明和蒙自,分别有西南联大总校及蒙自分校旧址,其校门前都有一个特别的倒三角图案。

刚开始我们不明白它是啥含义,或者以为是联大的一个标志物。到旧址纪念馆里参观才知道,这门前的图案竟然是西南联大的校徽。

据说,这校徽是由西南联大第一届学生自治会设计。1939 年上半年,学生自治会经过广泛征求同学意见,并得到学校的同意后确定了校徽图案,一直使用到联大结束。

(年轻学生们正在演西南联大戏)

西南联大校徽为倒三角形,内由三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组成,其含义丰富。三个小三角形分别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寓意着三校联合,团结一心,共同抵抗侵略,也体现了三校合作的稳定性,象征着在艰苦的抗战时期,三校师生汇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坚持教育和学术研究。

校徽的颜色取黑色、紫色和白色,其中黑色、白色源于北大校徽,紫白两色源于清华、南开校徽,也代表着三校的融合。

此外,校徽上有 “联大” 二字,简洁明了地表明了学校的名称。

十,碧色寨的北回归线标志

在云南,最特别的应该是小火车了。而在蒙自碧色寨火车站旧址,更奇特了,因为这里是全世界惟一的准轨、米轨、寸轨并存的地方。不过,我会专门另写一篇小火车的见闻和亲历记。

在蒙自碧色寨车站一个门口石阶上,刻有BM149的标记,还有一个法国工程师尼弗礼士刻画的图案。

经过中国和法国天文台专家的考证,这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的北回归线测量标记点。

从这里开始,北回归线穿过了15个国家和地区,在云南省内则经过双江、墨江、个旧、蒙自和西畴县(市)。

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当天的正午时分,站在太阳光下面会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产生“立杆无影”的天文现象。2018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把碧色寨命名为“北回归线坐标点,东经E:103°2'38”,北纬N:23°027'15"。

民间传说中,年轻的夫妻俩在太阳转身的北回归线上吸收阴、阳之气,就能生双胞胎。许多新婚夫妻站在这个北回归线标志点上,面向对方,双手十指紧扣,持续99秒,就能一生一世、相爱永远,还有生龙凤胎或双胞胎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