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系列第十二季第八集再次爆壳

喜欢甜妹 2025-02-13 03:22:07

转让交接之后,2016年1月,重庆小康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澜峰资本合计持股29.67%,成为景谷第一大股东

而随着几大股东之间的控制权转换、二级增持,景谷的股价在2016年年初涨至了31.1元/股。其估值升至6.0X至8.5X之间,一度超过11X。

新实控人上台,继续扛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保壳。

2016年,景谷再度牛刀小试,扭亏。

具体方式还是老套路: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中,除了林业资产处置、政府补助,主要得益于债务重组利得。

债务重组利得来源于这几个债务豁免,这些豁免的债务金额,则计入到当期营业外收入:

农业银行景谷县支行减免利息1490万元;

西藏信托公司减免约2960万元贷款利息;

景谷县财政局减免借款1740万元;

控股股东小康控股豁免公司偿还6600万元

而这些豁免的债务金额,计入到当期营业外收入

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虽然通过债务豁免避免了亏损,但由于新控股股东并没有往里装入经营性资产,自身依旧没有造血能力。

同年,曾经的第一大股东宏巨开始频繁减持。

宏巨通过此番减持,套现约超过9亿元。相比当初收购对价,收益大约有2.64亿元

新任实控人入主后,既不装资产,也不搞并购,反而一直在做债务剥离,那么,它到底想做什么?

答案只能是两个字:卖壳。

卖壳基本两大步骤,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清壳——经过新任实控人的一番盘整,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占比已经大幅降低,非常容易进行资产剥离和出售。

2015年至2017年,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3亿元、1.2亿元、1.0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7.9%、36.47%、33.85%

并且,新实控人治理下的景谷,还在继续做资产减值的计提。

先看存货:存货跌价主要为原材料及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计提跌价

再看固定资产。

当期,景谷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大幅减值。

其中,以专用设备减值为主。

这还是因部分停工造成设备闲置而进行减值。

2017年4月,小康控股收购1599.92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2.33%,要约收购价格为37.78元/股,资金总额达6.04亿元

至此,小康控股通过受让及收购的方式,与一致行动人合计共同持股42%,持股比例远超第二大股东。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 阅读:1

喜欢甜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