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山木》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庄周到雕陵的栗林中游玩,因为看见了一只异常大的鹊鸟而顿生猎奇心,于是拿起弹弓伺机发弹,不料又被一只蝉、一只螳螂的行为转移了注意力,正在沉思的那一刻忘了身后来了人,被虞人怀疑庄周偷栗子而责问他,以致回家后几天都还感到不愉快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庄周在栗林中游玩的时候,他一开始就没有要偷栗子的企图。庄周是一个连相位都满不在乎的、视富贵为浮云的人,又怎会干些偷窃栗子这样的苟且之事?但是即便是智慧过人,深得道家思想真传的庄周,也有被念头左右而险些惹上麻烦的时候。正是一念之差,招来一系列意料不到的事的发生,最后让他被虞人怀疑行为不端,招致责骂,让他在回家后的几天里都还闷闷不乐。
庄周事后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往日只知保守形躯而不知身有真性,只看到混浊的水而忽视了清渊,这是一大疏忽,再就是不懂得随乡入俗,入乡问禁,不懂瓜田李下的禁忌,不懂万物互相牵累、招引的道理。
当庄周在栗林游玩时,即便是他根本不想偷栗子,本身在那里显身就会引起他人的怀疑。他没有趁着无人赶紧看几眼就走人,偏偏还被鹊鸟勾起了浓厚兴趣,然而当他准备用弹弓打下鹊鸟时,却又观察到一只蝉在树荫下休息,而且蝉浑然不觉螳螂准备把它当成美食,当螳螂对蝉志在必得的时候,它又没想到鹊鸟盯上了螳螂,正准备饱餐一顿,而鹊鸟也不知道庄周的弹弓正对准了它。
正在浮想联翩大发感慨的庄周,这时其实已经悟道了,知道了无论是蝉,还是螳螂,还是鹊鸟,其实都是看见了私利而忘记了自己的真性,这就是甲在不自觉中成为了乙的食物,乙又在莫名其妙中成为了丙的猎物,每一个物种都因为看见了眼前的私利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彼此间形成了互相牵累辗转招引的关系。
庄周这时幡然醒悟,决定弃鸟而跑,但这时他的行为反而让虞人看见而产生误解了,以为他是偷了栗子后准备跑人,就追上去骂他。
庄周这时自然百口莫辩,而且又羞愧不已。想想一个平日里爱惜羽毛、原本清清白白的一个人被别人当成小偷来骂,这当然对他来说是奇耻大辱,难怪他回家后三天都不愉快了。
庄子在这则寓言故事里告诉我,人的形体固然需要保全,但守护人的真性更为重要,人的真性是不能遭到破坏的,真性一旦遭到亏损,人就麻烦了。
保全真性就是要懂得防微杜渐,不让欲望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与思想,使自己失去了判断力,以致自己的行为失去了控制,以致在行事时顾此失彼,为了贪图私利而看不到潜在的危险,最后让自己因为得不偿失,甚至是遭遇变数而陷入深深的恐惧、懊悔中,这反而伤了自己的心性。
这就是一念之差,真性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