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海局势持续紧张。美英的强势介入不仅没有挫败胡塞武装,反倒是让后者有越战越勇的感觉。因此,由胡塞武装引发的红海航运危机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就使得多家航运巨头不得不绕行好望角。
这样不仅运输时间大大增加,运费也是大幅攀升。对于全球汽车行业来说,之前由于疫情和芯片两大危机导致的供应链紧张的情况,可能在2024年重演。
欧洲车企恐不同程度受影响
红海危机首当其冲所影响的便是在欧洲生产的车企。
特斯拉就宣布了其柏林工厂将从1月29日至2月11日期间暂停生产。背后的原因就是红海船只遇袭导致其运输零部件的船只被迫改变航向,进而造成零部件的短缺。沃尔沃也紧跟其后,宣布其比利时根特工厂也将停产一段时间。不过其在瑞典的工厂暂时没有受到影响。
此外,铃木在匈牙利的工厂也将停产一周。而这也是铃木在欧洲唯一的一座工厂。
按照罗兰贝格的汽车顾问菲利克斯·莫格的说法,欧洲汽车行业约70%的零部件都是通过红海从亚洲运来的。所以如果红海危机无法短期内加以解决,那么整个欧洲汽车行业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于欧洲车企来说,需要对红海危机做好提前的安排。
不过这次红海危机,也有一个表现比较好的车企,那就是大众汽车。在红海危机爆发之后,大众汽车集团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调整了零部件运输的航线至南非好望角,避免了和特斯拉以及沃尔沃一样不得不停产来应对的困境,确保了自己零部件供应的稳定。
这也是大众从之前芯片和疫情危机导致供应链中断之后,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个供应链工作小组,对于潜在的供应链风险提前进行识别和预判。
中国车企也很难独善其身
如果仅仅把红海危机认定为是对欧洲本土生产的整车企业造成的冲击外,那就大错特错了。2023年,中国登顶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整车出口,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极。而欧洲市场,同样是我们整车企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希望能够重点开拓的市场。在红海危机爆发之后,国内的整车出口也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有统计数据分析,一艘载有中国整车的船舶如果绕行南非好望角前往欧洲,不仅运输时间将增加两周,同时即使假定租船费用不变,每辆出口到欧洲的中国汽车成本也将增加20%。
同时,由于红海危机所导致的船舶保险和安保费用等都将大幅上升。更不要说,随着MG和比亚迪在2023年的欧洲电动车市场斩获颇丰,国内不少车企也都将目光瞄准了2024年的欧洲电动车市场。
所以,如果短期内红海危机无法解决,那么中国整车企业出口欧洲的大好局势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更不要说,国内包括福特、大众、沃尔沃、雷诺、宝马、特斯拉等,都有将中国生产的电动车运往欧洲的情况。
这些算作中国生产的整车出口车型,也有可能因为运费增加而丧失一部分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车企供应链应该如何更加有韧性?
从之前的疫情影响,到如今的红海危机,都对车企的全球供应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拥有一个更加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成为几乎所有跨国车企的新课题。
在红海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中欧专列开始吸引越来越多车企的关注。和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较短,且铁路运输成本较低,更加安全可靠,成为沟通中欧之间重要的运输渠道。以最为繁忙的从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为例,截至去年11月27日底,其就已经开行了211列整车专列,按照每列运输110辆整车计算,累计运输了超过2.3万辆的整车。
中欧班列之外,对于大多数欧洲车企来说,在欧洲当地构建起比较完整的零部件供应链同样需要摆上议事日程。当下,地缘政治冲突愈发激烈,单纯依赖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其实很难对欧洲工厂的生产形成一个稳定的供应。
选择欧洲本土的供应商,虽然在成本上可能高于中国的同类产品。但是考虑到运费的增加,尤其是一旦供应中断所导致的整车企业生产暂停,那么相关零部件成本的提升对于绝大部分整车企业来说都是可以承受的。
此外,不少车企之前都奉行丰田汽车的精益管理的原则。这种原则的本质是最大程度降低库存,避免库存给整车企业带来的资金方面的占用。不过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适度储备一些库存,也是能够避免供应链突然中断带来的不利冲击。
危机中自然蕴藏着机遇。红海危机虽然会让中国的零部件和整车进入欧洲的难度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谁如果能够进入到欧洲,谁也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接下来就看哪家车企能够长袖善舞,好好运用这次危机,来帮助自己拓展欧洲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