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整车企业虽然产能过剩情况严重,但是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了,大部分车企可能已经习惯并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但是对于曾经一度非常红火的电池企业来说,2024年可能会是它们第一次遭遇到产能过剩的冲击。
电池企业的成功 离不开风口
中国电池企业的崛起,更多还是因为其踩准了时代的风口,相较于日韩电池企业,有着一定的先发优势。在宁德时代大放光彩之前,国内曾经也有一家名噪一时的电池工厂——沃特玛。但是这家工厂在2020年前就没能撑住而破产了,作为曾经中国最大的磷酸铁锂工厂,沃特玛的破产造成了2万多名员工失业,而宁德时代彼时的体量一度只有沃特玛的1/10。
之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两个风口,成就了宁德时代市值一度突破一万亿以及国内其他一众电池企业。
但目前来看,一方面这两个风口的增速未来可能会滑落;另外一方面,由于这两个风口巨大的吸引力,海量的资本被吸引到这个领域。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电池工厂上马,电池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深度绑定主机厂
对于电池企业来说,深度绑定主机厂是能够实现未来有稳定可靠收入的关键所在。当下,国内电池企业产能过剩情况已经显现。
宁德时代在2023年上半年曾经推出过所谓的“锂矿返利”计划。这种计划表面上看是宁德时代的变相降价,而其本质则是宁德时代希望能够深度绑定整车企业。
更早一些,宁德时代还纷纷与国内的整车企业合资建立生产线。在彼时电池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宁德时代是分享了一部分电池制造端的利润给到整车企业,看似吃了一些亏;但是在未来,一旦电池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整车企业考虑自己的投资收益,也会更加倾向于这些自己占有股份的电池产线。
当前,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开始自研电池。像比亚迪、吉利等不仅具备自研,同时也有自己制造电池的能力。第三方电池企业必须持续优化自己的产品性能,并降低自己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以自研了4680电池的特斯拉为例,其依然会为欧洲工厂选择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第三方电池供应商的胜利。虽然比亚迪自己也是主机厂,但禁止了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上使用刀片电池和自己展开正面的竞争。
实现多元化布局
向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拓展,为自己找到好的收入来源,是电池企业能够在产能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的生存之道。
造车,已经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严重,希望通过造车来消化电池,再造一个比亚迪的想法基本已经不现实。
当下,国内不少整车企业都纷纷涉足动力电池领域。但是一座电池工厂往往花费不菲。因而如果没有稳定的产能作为前提,那么大概率投资动辄上百亿的电动工厂往往会陷入亏损的局面。
同时,对于电池工厂的投资,也会对整车企业的资金链造成不小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主机厂其实可以委托电池企业进行生产。之前特斯拉就是委托松下来生产自己设计的4680电池,而蔚来考虑到自己的现金储备情况,在保有电池研发项目的大前提下,已经暂停了自己的电池制造项目。
未来,产能过剩的电池企业也可以积极为主机厂来进行代工,消化一部分自己的产能,达成双赢的目的。
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还在开始布局换电网络。换电业务,除了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布局换电站外,其实后期的营运同样是不少企业的失血点。毕竟对于车企来说,电池从之前的销售收入变成了租赁收入,大量的资金会被挤占。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其本身就是电池企业。如果它们参与到换电业务中,和主机厂来分担一部分的资金成本,那么整个换电业务的盈利希望将大幅增加。而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企业,也能够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一样都需要去抓住海外市场的机会,来消化自己过剩的产能。当下,不少电池企业都选择了在匈牙利建设自己的工厂,用以辐射欧洲市场。而在国内车企纷纷扎堆的泰国市场,也有不少国内电池企业的身影。
只有在全球主要电动车市场完成了布局,才能实现就近配套整车企业,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才能真正具备跨越周期的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