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画被称为残山剩水,却被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

英锐看文化 2024-11-09 14:11:00

山水画萌芽于先秦,发展于汉晋,成熟于唐五代,宋以后蔚为大观。

宋代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北宋和南宋又有明显的区别。北宋继承并发展了唐五代雄浑、壮丽的全景山水,具有大一统王朝开阔、进取的气象;而南宋偏安江南,山水则以小巧、纤丽的边角景色见长,如马远、夏圭等画家。

马远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是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

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

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在于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笔者简要介绍一下马远的20幅山水小品,这些画作有的可能有后世托名之嫌,但都符合马远的艺术风格,并且流传有序,被各大博物馆所藏。

雪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画松枝曲折低垂,松叶早凋,枝干屈曲如铁,山石小丘仅用淡墨绘轮廓而无皴纹,表面以白粉晕染,通幅画面白雪皑皑。屋宇门窗不用界尺而以间断颤笔线条绘出,由外观内,可尽窥室内景物。高士、童仆缩颈拱手坐于火炉旁取暖,室内室外充满寒意。旧传马远所作,若从风格与笔法来看,应是后代画家托名所作。

举杯邀月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图中远处山色迷蒙胧,近处悬崖峭壁,古木野树生长于石缝中,弯曲刚劲,山下一高士在月冷风清里,向明月举杯,有种孤独寂寞之境。

松荫观鹿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图中山冈高处松荫之下,一文士正凭栏远眺,其侧有童仆携筇侍立,石桌上放置有酒樽之类。 山冈下有一条清溪自远及近缓缓流淌,溪边有麋鹿饮水。图中景物集中于右下侧,是典型的“边角”式章法。 松树虬曲的树干和拖长的松枝造型,也是马远常用的“拖枝”画法。

秋江待渡图 弗利尔美术馆

此幅图题有:马远秋江待渡图。风格确似马夏一派,石皆方硬,危崖峭壁,笔力劲利阔略;树木弯曲劲挺,坚韧耸立。

雕台望云图 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右侧山峰高耸,峭壁陡立,左侧楼阁亭台,雄伟气派,四周树木苍翠。马远笔下所绘山峰如刀削过瘦削,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

松阴玩月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中松树粗干细枝,树法细劲而多折;用斧劈皴表现山石质感,符合于马远的“马一角”构图。画面表现出高士清雅脱俗而又孤高寂寞的情调。

松风亭图 弗利尔美术馆

画面中斜坡上有两棵松树,树枝弯曲细劲,树后有一座亭台,四周翠竹环绕,在此处可见云雾缭绕,可听松涛阵阵。

访古求道图

观瀑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此作画风古朴,画中人相伴徐行,并有童子随同侍奉,人静水流,似闻松涛风声、激流瀑布之声相应。

柳岸远山图 波士顿美术馆

画面构图简洁,层次分明,近景和远景的对比强烈。柳树和远山的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画面中的笔墨运用也十分精妙,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再用淡墨渲染,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层次感;柳树则用细笔勾勒,形态自然,富有生气。

梅间俊语图 波士顿美术馆

图中梅树自山石间斜探而出,枝干夭矫;树下两位高士对坐论道,另有一位童子面露困倦之态,似乎展现了二人俊语机锋往来,不知不觉天光流转、云移月堕的情境。

石壁看云图 故宫博物院

绘溪流石壁、乌云遮天,一老者持杖举目看云,两岸山石耸立,翠竹、树木生机勃勃。技法上,乌云用浓墨渲染,配景用笔豪放简率,人物衣纹了了几笔,亦形神兼备。

月下赏梅图 大都会博物馆

图中用焦墨勾勒瘦如屈铁的树干,大斧劈皴的山石坚实有力,劲健曲折的梅枝斜出石上,向右侧和右上角分别曼延; 一持杖高士,悠然自在地坐于山石一角,一携琴童子,紧随高士身后而立于山石旁,两者皆瞭望前方,静静赏梅。其右上半边内容较空旷,隐隐约约几剪梅影,清清爽爽一轮圆月,剩余则留白。

溪畔山亭图 弗利尔美术馆

松岩观瀑图 上海龙美术馆

图中一高士酒后半卧在松下,山间枝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枝长叶疏,伸展自如,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生机盎然。

含香诗思图

图绘寒山深谷,野落人家,篱笆墙外老梅两株散发幽香。远方冷月照雪山,正有宿鸟归飞急。此幅署名马远,虽不一定是其真笔,也是学马、夏一派得其风规者。

山水图

松下闲吟图 上海博物馆

河干虚阁图

图中河岸桂花树下立有一阁,雕栏玉砌,远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画家擅于以画境造诗意。此幅无论用笔与造型都具马远典型风格。

山村策杖图 耶鲁大学艺术馆

图中远处山峰耸立,近处河岸边水草丰美,左侧桥头一策杖士人向桥上走去,后有小童跟随;右侧数间茅屋,四周栅格围绕,后方树木、翠竹环绕。

0 阅读:32

英锐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