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女兵含泪揭露:前线最缺的不是装备,而是人!70 万减员背后的心酸真相 乌军前线形势严峻,精锐部队几乎耗尽,新兵的战斗力普遍较弱,尽管征兵年龄已扩大到 60 岁,但依然难以解决当前的困境。长期的战争暴露出了一些致命的问题。 截至 2025 年初,乌军的伤亡和被俘人数接近 70 万,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新兵比例大幅上升且缺乏足够的训练。为了填补兵力空缺,征兵年龄从原来的 27-40 岁扩展到了 25-60 岁,甚至在街头进行强制登记。然而,这 88 万新兵中许多人连基本的武器操作都不会,战斗力严重不足。18-45 岁的男性人口从战前的 620 万锐减至 380 万,许多关键行业的人员也被征召入伍,这可能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新兵数量过多导致北约标准战术无法有效实施,乌军不得不依赖固定的防御工事,防线漏洞频出。北约援助的先进无人机由于操作人员不足,三分之一由新手操作,实战效率不到一半。乌克兰陷入了 “要兵力就没有经济,要经济就没有兵力” 的恶性循环,凸显了战争长期化带来的致命矛盾。 外援装备与乌军实际能力不匹配,暴露出西方军援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女兵们 “为身边人多活一天而战” 的言论反映出乌军士气已经从追求胜利转变为求生存。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