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朱棣下诏全国选美,谁知当美女们送到京师后,锦衣卫纪纲先挑出几个最漂亮的给自己当小妾,其余的才被送进宫里给朱棣当妃子,几年后,纪纲被朱棣腰斩处死。 早年的纪纲是山东临邑的一名诸生,肚子里有点墨水,脑子更活泛。 燕王朱棣起兵南下路过临邑时,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直接跑到军营里毛遂自荐。 纪纲作为齐鲁人,从小尚武,骑射功夫样样精通,朱棣正缺能用的人手,一看这人力气、脑子都在线,当场就给了他“忠义卫千户”的差事。 等朱棣在南京坐稳皇位,纪纲的官也跟着升了,成了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早被朱元璋废了十多年,是朱棣刚恢复的机构,把这么关键的差事交给他,可见信任程度。 纪纲摸透了朱棣的心,—新皇帝位子刚稳,最怕建文旧臣闹事,也怕老百姓说闲话,他就借着锦衣卫的权力,在南京城里撒下密密麻麻的校尉当耳目。 谁家说句对朝廷不满的话,转眼就能传到朱棣耳朵里。 靠着这份“会办事”,没多久他又升了“都指挥佥事”,手里还攥着锦衣卫的权,趁机把庄敬、袁江这些自己人安插进去当羽翼,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小势力。 有了权力,纪纲的胆子越来越大,浙江按察使周新挡了他的路,他就让锦衣卫编瞎话诬陷,硬是把周新害死了。 见着宫里几个内侍、武臣不服自己,他先让人搜集这些人的把柄,再假装好心请他们来家里喝酒。 酒桌上拍着胸脯说要帮他们在皇帝面前求情免罪,结果第二天一早就让人把这些人拉到南京城南的街上,掏出份假圣旨,当场就斩了。 敛财上他更是贪得无厌,让人模仿朱棣的笔迹写假诏书,跑到苏北的盐场跟盐商要钱,一要就是四百万两。 在南京盯上一百多户做生意的人家,先让人栽赃陷害,再装出帮人消灾的样子,把人家的钱财骗到手。 连越南来的交趾使者带的珍奇玩物,他都借着帮忙引见的由头骗走,甚至朱元璋儿子吴王、晋王家里的财宝,他也敢借着权力没收。 更过分的是朱棣选妃那回,纪纲负责张罗这事,本该把最好的女子选给皇帝,他却先自己挑了一遍,看着顺眼的就说人家年龄还小,等一两年再送进宫,背地里全藏起来当成自己的妾。 明代初年的大才子解缙,也是死在他手里。 永乐十三年正月,纪纲给朱棣递囚犯名单,朱棣看见解缙的名字皱着眉说了句“缙犹在耶?”意思是解缙怎么还活着。 纪纲一听就懂了,那时候南京冬天特别冷,零下好几度还下着大雪,他就拎着一坛酒去大牢里看解缙,俩人喝到解缙大醉。 接着就叫狱卒把醉醺醺的解缙拖到院子里,用雪活活埋了,解缙死的时候才47岁,家里的家产也被纪纲让人抄了个空。 永乐十三年端午节,朱棣带着大臣们在湖边比射柳,纪纲要学赵高“指鹿为马”,事先跟镇抚庞英说: “我故意射不中,你就折根柳条举着喊射中了,我看看这些大臣敢不敢说真话”。 庞英照做了,旁边的大臣们跟着一起喊,没一个人敢说纪纲没射中,这让他更得意了,觉得满朝文武都怕自己,谋反的心思也越来越重。 他偷偷在家里养了一大批亡命之徒,还挖了隧道,造了几万件刀枪盔甲,就等着机会动手。 可他没料到,永乐十四年七月,一个跟他有仇的太监把他谋反的事捅到了朱棣面前。 朱棣派人一查,证据确凿,当场就把纪纲抓了,押到南京三山街判了腰斩。 那时候老百姓听说纪纲死了,没一个不拍手称快的。 其实纪纲能爬到这么高的位置,根本不是靠运气。 朱棣刚登基,需要一个心狠手辣又听话的人帮他扫清障碍,纪纲刚好就是那个最合心意的“刀”。 他不用朱棣明说,就知道该抓谁、该整谁,把锦衣卫变成了皇帝手里的工具,这份“默契”才是他受宠的关键。 可锦衣卫这机构本身就有问题,直接对皇帝负责,没人能管得了,再加上朱棣一味信任,纪纲手里的权力就像没关闸的水,慢慢漫过了边界。 他从一开始帮皇帝办事,到后来借权力谋私利,再到敢私藏皇帝的妃子、试探朝臣的忠心,本质上是权力没了制约,野心才越来越大。 选妃是皇帝的专属权力,是皇权的一部分,纪纲敢动这块蛋糕,就是在偷偷挑战朱棣的权威,他以为自己把皇帝摸透了,手里又有锦衣卫,就敢越界。 可他忘了,他终究只是皇帝的“刀”,刀要是想反过来砍主人,没哪个皇帝会容忍。 纪纲的故事早成了历史,但留下的道理却没过时:再锋利的刀,要是没了刀鞘约束,最终只会伤到握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