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微风]你以为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很弱?那是虚幻!实际上1978年以前,中国的重工

[微风]你以为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很弱?那是虚幻!实际上1978年以前,中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很强大。大家30年饿着肚子,拼死拼活攒出来的轻重工业,都已经相当强大。   提起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不少人脑海里就出现两个词:贫穷和落后,可实际上,这都还是刻板印象,简单来说,前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两大问题,一是肚子问题,二是再不会挨打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改革开放的底气!它也为几亿人的生活保了底。   1949年刚建国的时候,国家真是一穷二白,当时,全国的钢产量才15万多吨,连造个像样的机器都难,各地的粮食亩产还不到一百斤,不少地方的人还得靠挖野菜填肚子。   外有列强虎视眈眈盯着,内有发展困境的短板压着,当时的中国可谓是“内忧外患”,一直到了1978年,这种艰难的境地才有所改观。   为了让国家恢复生产发展的活力,政府先将目光投向了国家的轻重工业和军事的发展,从1953年开始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鞍钢武钢这些大钢铁厂就一个接一个的建了起来。   当时,全国上下齐心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工人锻钢,生产者帮扶,到1978年,全国钢产量已经有3100多万吨,是建国初的一百倍不止。   有了钢铁才能造武器,为了跟上重工业的发展,我国在科技领域也加大了科研投入,1964年我国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炸响,1967年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升上天空。   一项项的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重大的成就,离不开无数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无数工人夜以继日的拼搏,凭着这股劲头,中国不仅实现了基本的武器生产,后来还造出了坦克,军舰,战斗机。   国家实力硬了,老百姓们也就能挺直了腰杆,安心的搞粮食生产,建国初期,国家粮食的生产率低的让人意外,那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是老百姓的生活常态,饿殍遍地也很常见。   为了能让老百姓有饭吃,国家到处修水利,河南的红旗渠一修就是十年,那时候设备落后,村民们就用手凿、用肩扛,把太行山的石头挖开引来了水。   江苏的江都水利枢纽建成后,造福了当地数以万计的农民和田地,后来袁隆平院士又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里的粮食也就越收越多了。   粮食的亩产也从原来的八十多斤涨到了两百多斤,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有3亿多吨,比刚建国时翻了两倍多。   改革时期和现在相比虽然物资不太富裕,买布要布票,吃的也都是粗粮,偶尔能吃顿白面对寻常人家来说就是件喜事。   但相比改革前,百姓们至少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到春天就靠糠菜混日子,能吃饱穿暖,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进步。   现在回头看那几十年,不能忘了当时的难处,但幸运的是,国家通过改革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正是那时候打下的底子,才有了后来改革开放的好条件。   那些年,老百姓和国家一起咬牙坚持,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日子过下去,把国家建起来,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追求发展的精神气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信源:山西组工网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 环球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43
用户17xxx43 1
2025-09-29 22:30
毛主席、华主席永远活在劳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