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医保谈判破天价:SMA患儿的校园新生 2025 年 9 月,济南某小学的开学日里

医保谈判破天价:SMA患儿的校园新生 2025 年 9 月,济南某小学的开学日里,7 岁半的小石头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在课桌前坐稳时,嘴角扬起腼腆的笑。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能自主坐稳、写字的孩子,曾被医生预言 “活不过两岁”,而改变他命运的,是一针从 70 万元降至 3 万多元的特效药。 2018 年 8 月,9 个月大的小石头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Ⅱ 型。这种罕见病会逐步剥夺患者的运动功能,最终影响呼吸与吞咽。2019 年,全球首个 SMA 靶向药诺西那生钠在国内获批,却因每针 70 万元的定价,成为普通家庭难以触及的 “救命稻草”。小石头的父母掏空积蓄,才在 2021 年凑够第一针的费用,而每年近 280 万元的治疗成本,仍像巨石压在心头。 转机出现在 2021 年的国家医保谈判桌上。经过 8 轮拉锯式谈判,诺西那生钠价格从 70 万元骤降至 3.3 万元。随着 2025 年医保政策升级,该药报销比例提升至 80%,小石头一家每年自付费用已不足 10 万元。规律注射 4 年后,原本无法站立的他不仅能坐稳,还能扶着课桌缓慢行走,达到了入学的基本条件。 这针 “降价药” 的背后,是国家医保对罕见病患者的兜底守护。我国 SMA 患者超 3 万人,但此前罕见病药因研发成本高、受众窄,长期维持 “天价”。2025 年医保目录调整进一步向罕见病倾斜,新增 5 种罕见病药纳入报销,推行 “医院 + 药店” 双通道购药模式,让像小石头这样的患者既能买到药,又付得起钱。 开学第一课上,小石头在作业本上写下梦想:“想当医生,给更多小朋友打针治病。” 从被预言生命终点,到走进校园书写希望,他的蜕变是医保谈判民生温度的生动注脚。当 3.3 万元的针剂取代 70 万元的门槛,改变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命运,更是无数罕见病家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