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群打工人准备坐车回乡,结果之前做工的老板娘突然出现,掏出一大把钱,给全部工人都发了100块钱,叮嘱大家路上注意安全,饿了就拿着100元买东西吃,别舍不得钱!网友:活该她发财!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9月24日青海的一辆客车轰隆着准备上路,车厢里坐满了工地上刚收工的打工人,他们大包小包的行李塞满了过道,脸上写着回家的急切。 车已经发动,司机正要挂档起步,后视镜里却突然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老板娘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气喘吁吁地跑来。 工友们一愣,还以为工地上出了什么岔子,连忙探头张望,可等老板娘登上车,手一松那袋子里露出的是厚厚一沓零钱。 她笑着说,大家路上路途远,别饿着渴着,一人先拿上一百块。 说着就麻利地理出一摞纸币,从前排开始挨个递,动作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笃定的温柔。 有人一时没反应过来,愣愣盯着手里的钱,还下意识以为是不是结算出了差错。 可心里很快明白过来:工资早就按时结清,这就是她额外的心意。 工友们先是不好意思,随即笑着连连道谢,车厢里的气氛一下子轻快起来,原本略显疲惫的归途,因为这点小插曲,像突然被点亮了一样。 其实这点钱,放在大城市里不过是一顿饭的价位,可对长途奔波的工友们来说却是踏实的保障。 毕竟,回家的车程动辄十几个小时,中途买点吃食喝水,心里就不至于拮据。 更重要的是,这份钱背后的意思比钞票本身更沉。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并不是老板娘的“突发奇想”,她平日里就是这样的人。 第一次来工地时,工友们带的被褥薄得像纸,夜里风一刮直哆嗦,她看在眼里,第二天就自掏腰包给大伙买了厚被子。 节日的时候,她也没忘记远在异乡的工人们,中秋节一口气订来一堆月饼和水果,非要大家围在一起切开尝,说“在外也得过个节”。 她自己并不张扬,总是穿着早就褪色的工装,脚上沾满泥点子。 到了工地,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随手拎起活计,跟工人们一起说说笑笑。 谁家里有急事,要提前支点钱,她从不推托,利落得很。 也正因为这种真心实意,工友们干活也格外卖力,从不偷懒,大家心照不宣,谁都懂“人心换人心”这个道理。 一百块钱,说大不大,但正是这份不计较的情分,让人觉得自己不是在给人打短工,而是真正被当成了“人”。 在这个讲究效率和利益的环境里,能遇上一个把工人当家人看的老板娘,是说不出的幸运。 工资发得及时,是本分,额外多给的,是心意,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意,工友们才更愿意来年再回到这个工地上继续干活。 车厢里短短几分钟的场景,也让许多人感慨,网友们看完消息后,纷纷留言说这样的老板才是真正懂人情的。 有人说:她不是因为有钱才这样做,而是她真心把工人放在心里。 也有人感叹:在外打拼不怕苦,就怕被当成工具使。遇到这样的老板娘,心里才真正踏实。 说到底,善意从来不需要喧嚣的口号,也不必摆拍留念,它就藏在这些细碎而实在的动作里——一床厚被子、一份节日礼物、一张路上的百元钞票。 它不会让人瞬间富足,却能在漫长的返乡路上,给人添一份温暖。 客车终究缓缓驶离工地,窗外的老板娘还在原地站着,冲着渐行渐远的车影挥手。 直到车拐过弯看不见了,她才转身回去,那一幕留在了不少工友的心里,有人悄悄说:这样的老板娘,活该她生意兴隆。 人心不会因为口头的承诺而长久被打动,只有一次次落在实处的善意,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老板娘给工友们的,不只是路费,而是一种体贴和尊重,工友们回报她的,也不是空话,而是更踏实的劳动。 就像那句老话,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真正的好从来不喧哗,它只在行动里,安安静静地生根发芽。 你们对此事怎么看?
猜你喜欢
思念到极致了!离世半年的三岁儿子托梦给妈妈说:我的小房子下雨漏水了,没法住了,
2025-09-28
芮芮姐
我以前单位有个女同事,她是领导的女儿,模样俊俏,却心高气傲,普通男子很难得到她的
2025-09-28
有意义的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