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埃及、沙特、阿联酋和塞尔维亚这五个国家,齐刷刷地向中国下单,采购大量武器。伊朗瞧上了在印巴空战大显神威的歼-10CE,埃及买了红旗-9BE防空导弹,沙特、阿联酋、塞尔维亚也纷纷入手中国无人机和防空系统。 2025年5月印巴冲突爆发后,巴基斯坦空军使用歼-10CE战斗机对抗印度阵风战机,取得显著战果。冲突中,歼-10CE成功击落至少一架阵风,暴露了后者在实战中的局限性。巴基斯坦空军凭借先进导弹和雷达系统,实现精准拦截,冲突结束时,印度损失包括阵风在内的多架飞机。这场空中对抗凸显现代空战依赖于体系化作战,而非单一机型性能。冲突后,国际军贸市场出现波动,多国开始评估现有装备可靠性。埃及原本依赖法国阵风,但看到其实战表现后,转向多元化采购。类似情况在中东和欧洲国家中扩散,推动他们寻求更具性价比的替代方案。中国武器以较低成本和快速交付著称,逐渐吸引这些买家。印巴冲突成为转折点,促使全球买家重新审视采购策略。 伊朗在2025年启动与中国的高层谈判,针对歼-10CE战斗机展开采购计划。最初计划购入150架,后调整为40架,以应对以色列空军威胁。伊朗空军司令访问中国时,亲自查看歼-10CE样机,并通过石油贸易作为支付方式。首批交付预计在短期内完成,旨在快速提升伊朗空中作战能力。埃及则于2025年7月确认采购红旗-9BE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部署在西奈半岛战略要地。埃及军方从中国港口接收设备后,在开罗郊外进行组装和测试。红旗-9BE具备长程拦截功能,射程覆盖广阔区域,帮助埃及应对区域紧张局势。埃及此举源于对西方武器限制的不满,转而选择中国产品以增强防空网络。沙特阿拉伯在2025年签署协议,获取翼龙-10B无人机和HQ-17AE防空系统。沙特团队检验设备后,部署在沙漠基地,用于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沙特还购入SkyShield激光武器系统,尽管在高温环境下需调整冷却机制。该采购旨在降低对美国武器的依赖,推动本土防务产业升级。 阿联酋于2025年采购翼龙无人机和FK-2000防空系统,部分设备转运给盟友如苏丹快速支援部队。阿联酋代表在迪拜航展上与中国企业洽谈,签署合同后接收首批无人机。该系统射程1.2至25公里,适用于短程空中威胁拦截。阿联酋此举扩展了其防务多样化,结合本土企业如EDGE集团的生产许可。塞尔维亚在2025年1月完成FK-3防空系统部署,这是HQ-22的出口版本。从2019年起采购的三套电池运抵贝尔格莱德后,迅速融入空军体系。同时,塞尔维亚购入CH-92A无人机,扩展空中监视能力。该采购使塞尔维亚成为欧洲首个引入此类中国武器的国家,提升其中程防空覆盖。五个国家集体下单反映出全球军贸向东方的倾斜趋势。这些采购不仅限于单一类型,还涉及技术转让和本土组装,推动买家防务自主化。中国武器在实战验证后,获得更多认可,采购规模从数十亿到数百亿美元不等。 印巴冲突后,法国阵风战机订单直线下滑,初步估计损失数十亿美元。埃及等国转向中国产品,导致法国出口额减少。印度在2025年巴黎航展上追加阵风采购,尽管实战中表现不佳,但作为最大客户,继续维持合作。法国武器销售占GDP比重不小,此次下滑影响经济。中东各国加强与中国军事合作,采购无人机和防空系统,推动中国出口量增长。从2020到2024,中国对中东武器出口上升80%,2025年趋势延续。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加入,扩展中国军贸影响力。这些变化重塑全球军售格局,买家更注重实战性能和经济因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