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看哭了”[流泪],黑龙江哈尔滨,一月嫂在结束了56天的服务后,临走前一天晚上,

“看哭了”[流泪],黑龙江哈尔滨,一月嫂在结束了56天的服务后,临走前一天晚上,偷偷的往被窝里塞了300块钱红包。宝妈也是后来去房间里收拾床单才发现的,很感动,舍不得让她走。 宝爸后来查了视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当时阿姨显得很难过,睡不着觉,一直看着孩子,显然是真心喜欢宝宝。 我家就请过一个月嫂,刚开始说好了就一个月,后来延长到2个月,到后来3个月才舍得让她走[捂脸]。这90天一点没让我家操心,什么活都抢着干,家里卫生,做饭也会帮忙,真的挺佩服 ---- 那三百块红包被床单裹着,像一颗偷偷种下的种子,宝妈抖开时才啪嗒掉地上,红纸角摔出一声脆响。她蹲下去捡,眼泪比手速快,啪嗒啪嗒往地板上砸:这年头,都是雇主给阿姨塞红包,反着来的头一回见。 宝爸把监控剪成十五秒发群里,配文只有四个字:“神仙阿姨”。视频里夜灯昏黄,阿姨轻手轻脚把红包掖进被窝,又替娃掖了掖被角,那动作像对待自己孙子。做完没走,坐床边小板凳上,胳膊支着膝盖,托腮看娃,眼神能把人融化。网友跟帖一水儿的“求联系方式”“出几倍工资能不能撬走”,宝爸统一回复:“别闹,她签了下一家,后天飞深圳,咱不能干缺德事。” 我盯着屏幕,想起自己家那位“王姐”。 孩子早产,四斤六两,出院那天我跟我妈抱娃,她抱氧气袋,三个人挤进电梯,电梯门合拢瞬间,她腾出一只手托住我胳膊:“别抖,当妈的可不能先怂。”一句话把我眼泪憋回去。 合同写的是二十六天,结果拖到九十天,不是娃难带,是我们难撒手。她做饭自带小秤,盐按0.3克算,鲫鱼汤熬成奶白色,上面漂着几颗枸杞,像小红灯笼。我妈说:“王姐,你这不是坐月子,是科研。”她嘿嘿笑:“阿姨没文化,只能笨讲究。” 第九十天早晨,她行李收拾妥当,背包鼓得像要远征。我塞给她一个红包,比哈尔滨那个还厚,她没推,转手放进婴儿床褥子底下:“给娃买商业保险,别长大跟阿姨一样,靠力气吃饭。”我追到电梯口,她摆摆手:“不兴哭,哭了不吉利。”电梯门合拢,我蹲地上号啕,对门大妈以为我产后抑郁复发。 故事要是停在这儿,也算皆大欢喜。可生活偏不。 两个月后,我在商场碰见她,穿着保洁马甲,拎着拖把桶。我冲上去:“王姐,不是说好去上海带双胞胎吗?”她愣几秒,笑出一脸褶:“人家嫌我岁数大,不要五十以上的。”那一刻我胸口像被锤了一拳,什么“金牌月嫂”“五星好评”,在年龄面前一文不值。我请她喝咖啡,她摆手:“制服得穿着,经理看见要罚钱。”我陪她拖完三楼走廊,她小声说:“别跟孩子提,就说阿姨在新家干得可好了。” 回家路上,我把手机通讯录翻到底,找到那个“深圳中介”,拨过去,对方一口一个“姐”,说现在客户挑,不要超四十六岁,还要查骨密度、甲状腺功能、DNA甲基化,听得我直接开骂:“你们是找阿姨,还是找宇航员?”挂完电话,我把朋友圈那条“神仙阿姨”视频删了——热闹是别人的,她还在商场拖地,晚上住八人间宿舍,上下铺,呼噜声此起彼伏。 再后来,我学乖了,不转发煽情,直接拉群。 群里十个家庭,轮流排班:谁家娃生病、谁家出差,就把她接去住几天,按天算钱,不通过中介,跳过抽成。她笑着自嘲:“阿姨成共享充电宝了。”我说:“对,还是快充。” 上个月她过五十一,我们在天台烧烤,娃端着纸杯蛋糕踉踉跄跄走过去,奶声奶气:“奶奶,吃。”她眼圈瞬间红,转头冲我吼:“你教的?”我耸肩:“没教,娃自己长心。” 说回哈尔滨那三百块,宝妈最后没花,拿去影印店裱了,红包封面塑封,挂在娃床头,标题:“记住第一个爱你的人。”照片被无数自媒体拿去配文案,什么“善良总会轮回”,流量哗哗的。我却想起王姐那句话:“别把我当好人,阿姨就是吃这碗饭,得对得起工资。” 一句话,把煽情天花板掀了。 是啊,她爱你娃,也爱你给的工钱;她偷偷塞红包,也偷偷抹眼泪;她盼你娃长大有出息,也盼自己干到六十还能有人要。善良和谋生,从来不冲突,冲突的是我们非要给她们贴“无私奉献”的标签,然后心安理得压价。 下次再看到“看哭了”的月嫂新闻,我劝你先别忙着转发,点开后台,看看中介抽成多少、雇主有没有给缴意外险、劳动协议写没写超时双薪。 眼泪流完,得让制度跟上,不然明天哭的就是我们自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