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刘备最心爱的谋士法正重病,临死前他写密信给刘封:“你处在嫌疑之地,以后要低调做事,不然有杀身之祸。”刘封接到这封恩师写得信嚎啕大哭。支持他的人又少一个,从此朝中彻底孤立无援了。 公元222年,白帝城的寒气钻进刘备的寝殿。 他攥着一封帛书,满是悲戚。 那是法正咽气前,用沾着药渍的手写的:“封儿,你是义子,握着重兵,要低头,别碰党争。” 刘备突然想起,三年前法正躺在成都府里,胸口的痈疽溃烂发臭,却还笑着说:“主公,等拿下汉中,我陪你去祭拜高祖。” 可如今,恩师的头七还没过,刘封的信就到了。 法正本该是另一个陈宫。 他出身扶风法家,祖父法真是东汉末年的“玄德先生”。 可他没赶上好时候。 董卓乱政后,益州被刘璋占了,法正为避战乱逃过去,却只做了个新都县令,后来升军议校尉,还是被当地豪族挤兑,连说话都没人听。 和他同病相怜的,是张松。 两人都怀才不遇,凑在一起骂刘璋“暗弱如猪”。 公元208年,张松出使曹操,想替刘璋联曹抗孙,却被曹操晾在一边。 他怀恨在心,回来就劝刘璋:“别找曹操,找刘备!” 于是法正第二次出使,见了刘备。 这一见,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刘备握着法正的手,说:“刘璋无能,益州该换个主人。” 法正当场哭了,因为他从没见过这么懂他的主公。 回到益州,他立刻和张松谋:“刘备是真龙,我们得帮他。” 公元211年,刘璋邀刘备入蜀讨张鲁,法正跟着去却偷偷对刘备说。 “将军,这是老天给你的机会,拿下益州,你就能成大业。” 刘备咬着牙,率军向成都进发。 益州之战打了三年。 张松被亲弟告发处死,郑度献计“迁民烧粮”,刘璋却嫌他狠毒,不肯用。 法正站在雒城下,给刘璋写了封长信:“您的兵是残兵,地是缩水的地,百姓都盼着刘备来。您要是再守,早晚被人吃了。” 刘璋看完,把信摔在地上,却还是开城投降了。 刘备得了益州,第一个要谢的人是法正。 他封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而法正也没让他失望。 名士许靖想投降刘备,没成功被刘璋抓了,刘备嫌他“徒有虚名”,法正劝:“许靖的名声能帮您招贤才,就像燕昭王用郭隗。” 刘备听了,给许靖高官,却没实权。 群臣劝刘备娶吴懿的妹妹,刘备怕违背礼法,法正说:“晋文公还娶过侄子的妻子,您和刘瑁不算近亲。” 刘备打消顾虑,娶了吴氏,和益州世族结了亲。 最绝的是,他帮刘备制定了《蜀科》。 这下子,益州从“乱”变“治”。 可法正也有“狠”的一面,他睚眦必报,杀了几个以前欺负他的人。 诸葛亮懂法正不是“酷吏”,是刘备的“翅膀”。 公元217年,法正盯着曹操的动向,突然说:“主公,该打汉中!” 刘备问为什么,他说:“曹操收了张鲁,却不南下,肯定是内部乱了。夏侯渊、张郃不是帅才,此时不取,等曹操缓过劲,我们就没机会了。”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 法正成了刘备的“影子”,刘备要烧曹军的鹿角,法正说“我去”。 黄忠要埋伏定军山,法正说“我来布置”。 曹操亲自来救,刘备想硬拼,法正冲过去挡在前面:“明公都敢冒箭雨,我怕什么?” 刘备这才退去。 定军山斩夏侯渊那天,法正站在山坡上,看着黄忠的刀劈下去,笑出了眼泪。 因为,这是刘备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杀了曹操的大将。 曹操撤兵时骂:“刘备这小子,没了我,根本成不了事!” 可他不知道,刘备的背后,站着法正。 公元220年,法正病逝,年仅45岁。 刘备抱着他的尸体,哭到昏迷。 他追谥法正为“翼侯”,可他不知道,法正临终前,还牵挂着一个年轻人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本姓寇,跟着刘备打了益州、汉中,立过不少功。 可他有个致命的弱点性格刚猛,不懂收敛。 法正生前总劝他:“你是义子,手握重兵,要低调,将来主公的儿子长大了,会忌惮你。” 刘封没当回事。 法正死后第二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他向刘封、孟达求救,两人以上庸新占、人心未附为由,没出兵。 结果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了,孟达带着部队投降曹魏。 刘封跑回成都,刘备震怒:“你为什么不救关羽?” 诸葛亮站出来说:“刘封刚猛,将来要是和阿斗争权,不好制。” 刘备咬着牙,赐死了刘封。 刘封死前:“恩师的话,我后悔没听!” 章武二年,刘备夷陵之战惨败,退到白帝城。 诸葛亮叹道:“若孝直还在,定能劝住主上,就算跟着去,也不会败得这么惨。” 刘备握着法正的遗物哭泣:“孤失去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 不久后,刘备病逝,托孤于诸葛亮。 他临终前,还说了一句:“把法正的牌位,放在灵前,他才是蜀汉的功臣。” 法正走了,带走了刘备的“翅膀”。 刘封走了,带走了最后一个能帮刘备制衡的人。 主要信源:(新京报——闲话法正:建安十六年,心术熟到烂透的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