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把天给聊死。 一个叫高志凯的学者,在菲律宾,当着一堆人的面,就问了一句: 你们翻翻1898年的《巴黎条约》,那上面写黄岩岛了吗? 全场鸦雀无声。 真的,就这么一个问题,直接把对方CPU干烧了。 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证据都不是我们自己做的,全是他们老祖宗和“老大哥”当年亲手留下的白纸黑字。 1898年的《巴黎条约》,不是随便什么文件,那是美西战争结束后,西班牙和美国坐下来分家产的协议。当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当了几百年殖民者,被美国打得没脾气,只好签字画押,把菲律宾群岛割让给美国。 条约里白纸黑字列得明明白白,菲律宾的领土范围到底是哪些,用的是经纬度划的线,东经118度到东经127度,北纬4度45分到北纬20度,框得死死的。 黄岩岛在哪儿?东经117度45分,北纬15度07分,正好在这个框外面,差了那么一点点,但就是这一点点,让黄岩岛从头到尾就没被写进过菲律宾的“家谱”里。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绝的是,这些证据不是中国人编的,也不是中国自己找的,全是当年菲律宾的“老祖宗”西班牙和后来的“老大哥”美国亲手留下的。 西班牙当年割让领土的时候,可没想着把黄岩岛打包送出去,美国接手菲律宾的时候,也没敢说黄岩岛是自己的。这两个国家,一个是菲律宾的前殖民宗主国,一个是菲律宾后来抱紧的大腿,他们当年签字画押的文件,现在成了最直接的证据。 这就好比你家邻居说院子里的树是他的,结果你翻出他爷爷当年卖房契,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树不在卖房范围内,他能说什么?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事儿不是孤例。1900年,美国和西班牙又签了个《华盛顿补充条约》,西班牙把菲律宾周边的一些小岛又补给了美国,可黄岩岛还是没在里面。 1930年,美国和英国划菲律宾和英属北婆罗洲的边界,签的《英美条约》里,菲律宾的领土范围还是照着1898年那个《巴黎条约》来的,黄岩岛照样没影儿。这些条约摆在一起,就像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一环扣一环,全是当年那些“老大哥”们亲手弄的。 现在菲律宾有人非要争黄岩岛,可面对这些白纸黑字,总不能说自己的“老祖宗”和“老大哥”当年都写错了吧? 高志凯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钥匙,直接捅开了窗户纸。它不吵不闹,不搞情绪输出,就摆事实讲道理。道理很简单:领土归属不是靠喊口号,也不是靠谁现在离得近,得看历史文件怎么写的。 当年列强瓜分世界的时候,划界划得比谁都仔细,生怕自己吃亏了一寸土地。现在这些文件成了铁证,想赖都赖不掉。 其实这种事,国际上有不少先例。当年帕尔马斯岛争端,荷兰和西班牙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国际法院判给荷兰,依据就是西班牙当年虽然“发现”了岛,但没实际控制,而荷兰管了几百年,有效控制比“发现”更重要。 可黄岩岛这事儿连“发现”都轮不到菲律宾,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管辖,有史书记载,有古代地图为证,再加上这些国际条约的佐证,逻辑上根本挑不出毛病。 现在有些人总喜欢在领土问题上搞小动作,以为喊得响就能占便宜。可历史这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谁的声音大就改变。那些白纸黑字的条约,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风吹雨打都磨不掉。 高志凯这个问题,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把最核心的证据摆到了桌面上,让对方没法接话——毕竟,总不能当着全世界面,说自己“老祖宗”和“老大哥”当年都犯傻吧? 这么看来,一句话能把天聊死,不是因为话有多狠,而是因为事实摆在那儿,再巧舌如簧也绕不过去。历史这面镜子,照出来的都是真相。 大家觉得,在领土归属这件事上,这些老条约里的白纸黑字,到底该不该算数?或者说,除了历史文件,还有什么是更站得住脚的依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