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05 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光由量子粒子或光子组成19

1905 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光由量子粒子或光子组成

1924 年:马克斯·玻恩首次使用“量子力学”一词

1925 年:维尔纳·海森堡、马克斯·玻恩和帕斯夸尔·约当创立了矩阵力学,这是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表述

1925-1927 年:尼尔斯·玻尔和维尔纳·海森堡发展了哥本哈根诠释,这是量子力学最早和最常见的诠释之一

1930 年:保罗·狄拉克出版了《量子力学原理》,这是一本关于量子理论的标准教科书

1935 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内森·罗森发表论文,强调量子叠加的反直觉性质,并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整的

1935 年:埃尔温·薛定谔 (Erwin Schrödinger) 进行了一项思想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同时处于死亡和活着状态的猫,并提出了“量子纠缠”这一术语。

1944 年:约翰·冯·诺依曼出版了《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这是量子理论的严格数学框架

1957 年:休·埃弗里特 (Hugh Everett) 提出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诠释,认为量子测量的每一个可能结果实际上都发生在平行宇宙中

1961 年:罗尔夫·兰道尔 (Rolf Landauer) 证明,擦除一点信息会耗散少量能量,即所谓的兰道尔原理

1965 年:约翰·贝尔证明量子纠缠不能用任何局部隐变量理论来解释,即贝尔定理

1973 年:亚历山大·霍莱沃 (Alexander Holevo) 证明 n 个量子比特不能携带超过 n 个经典比特的信息,这被称为霍莱沃定理或霍莱沃界限

1980 年:保罗·贝尼奥夫提出了量子图灵机模型,这是一种可以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执行任何计算的理论设备

1981 年:理查德·费曼提出,模拟量子系统需要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新型计算机

1982年:David Deutsch推广了Benioff的模型,并提出了通用量子计算机的概念

1984 年:Charles Bennett 和 Gilles Brassard 开发了一种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该协议允许双方使用量子态安全地交换加密密钥

1985 年:David Deutsch 和 Richard Jozsa 设计了一种算法,可以比任何经典算法更快地解决特定问题,称为 Deutsch-Jozsa 算法

1991 年:Artur Ekert 提出了另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称为 E91 协议

1992 年:David Deutsch 和 Richard Jozsa 扩展了他们的算法以处理多个输入,称为 Deutsch-Jozsa 算法

1994 年:彼得·肖尔 (Peter Shor) 发现了一种利用量子计算机在多项式时间内分解大数的算法,称为肖尔算法

1996 年:Lov Grover 发明了一种算法,可以使用量子计算机在平方根时间内搜索无序数据库,称为 Grover 算法

1997 年:Isaac Chuang、Neil Gershenfeld 和 Mark Kubinec 使用核磁共振 (NMR) 技术首次实现了 Shor 算法

2000 年:David DiVincenzo 提出了构建实用量子计算机的五项标准,称为 DiVincenzo 标准

2001 年:IBM 研究人员使用 NMR 技术实现了 Grover 算法,并实现了比传统算法略高的加速

2007 年:D-Wave Systems 声称已经建造了第一台商用量子计算机,但其有效性受到许多专家的质疑

2019 年:谷歌宣布,它已经实现了量子霸权,它在 53 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上进行了经典超级计算机需要数千年才能完成的计算

2020 年:IBM 证明其 65 量子比特量子处理器可以执行任何传统计算机无法企及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