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张脸,就是这个穿红衣的女人,19日在联合国,亲手否决了加沙的“生路”!在安理会最新的停火决议表决上,14个国家投了赞成,只有她,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一个人,举起了反对的手! 而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达农更是演都不演了,不仅发文表示感谢,甚至放出两人亲切握手的视频,就差把两个人早已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写到脸上。 这整个投票过程,其实是一场毫无悬念的“预谋”。现场画面显示,投票结束后,美代表被部分群众指着鼻子骂:你真可耻!而她戴着墨镜微微一笑,显然没把这些人的抗议和愤怒放在眼里。 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凶手只会有一个。美国的立场早已内定,所谓的投票,不过是走一个过场,向世界公开表演一次它如何藐视全球共识。 这一幕似曾相识,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经在安理会5次否决类似的停火决议,算上历史账,截至2023年12月,美国总共否决了45项批评以色列的安理会决议,超过其所有否决记录的一半,堪称"否决专业户"。 为啥频率这么高?就在她否决停火决议的前一年,美国众议院刚通过143亿美元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2024年又批准了价值188亿美元的F-15战斗机军售,随后再加码200多亿美元的武器计划。 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狂欢——2024年美国对外军售总额创下3187亿美元的纪录,其中对以色列的军售占了相当份量,而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军火巨头的股价,总能在冲突升级时迎来一波上涨。毕竟全球40%的武器出口都来自美国,战乱地区就是它们的"市场",加沙的炮火声里,藏着华尔街的算盘声。 这种操作模式早有前科。2014年加沙冲突时,美国国务卿克里打着调停旗号穿梭中东,结果停火协议生效几小时就告破裂,冲突期间巴勒斯坦死亡人数从400飙升到上百人。 如今历史重演,一边是美国代表否决停火,一边是源源不断的军援运抵以色列,活脱脱"左手递炮弹,右手谈和平"的戏码。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政策背后少不了国内政治的推力,美国最大的亲以色列游说集团AIPAC,2018年光游说费用就花了350万美元,2020年亲以团体给政治候选人的捐款超1480万美元,这些真金白银投下去,政策偏向自然不言而喻。 而加沙的现实正在为这场利益游戏付出惨痛代价。联合国数据显示,加沙90%的民众被迫流离失所,平均每人要迁移10次以上,60%的建筑变成废墟。 最令人揪心的是,截至2025年9月,已有超过360人死于饥饿,其中近一半是儿童,联合国粮农组织明确指出这是"人为饥荒"——以色列封锁下,每天需要600卡车的援助物资,实际却连零头都到不了,近东救济工程处6000卡车的援助物资被拦在约旦边境。 讽刺的是,就在美国否决停火决议时,加沙医院里还有1.2万伤员在等待救治,其中三分之一是儿童,而美国送来的"关怀",却是更多的F-15战斗机和导弹。 按照套路,用不了多久,我们可能就会看到美国官员登上电视,假惺惺地"关切平民伤亡",提出所谓的"人道主义走廊"计划。就像2023年冲突初期那样,先批出上百亿美元军援,等以色列打够了,再出来扮演"和平使者"。 这种把戏在叙利亚、在伊拉克都上演过,本质就是通过维持低烈度冲突,既让军火商赚钱,又能控制地区局势,何乐而不为? 只是加沙的儿童等不起这种"政治周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已有1.45万名儿童在冲突中死亡,近1.7万名儿童与父母失散。 当美国代表在联合国举起否决权时,加沙的难民营里,孩子们正在帐篷里忍受饥饿;当美以代表握手微笑时,加沙66万儿童因为学校被毁而失学。这些数字背后,是被当作筹码的生命,是被利益碾压的人权。 如今联合国大会即将召开,一些国家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但这改变不了美国继续操控安理会的现实。只要军工复合体还在赚钱,只要游说集团还在发力,加沙的停火就永远是"不合时宜"的提议。 毕竟对那些坐在华盛顿办公室里的决策者来说,加沙的混乱不是灾难,而是维持影响力和利润的"必要代价",至于那360个因饥饿死去的生命,不过是报表上可以忽略的数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