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病入膏肓的陈晓旭,让人赶紧联系前夫毕彦君,想和他做最后的告别。谁知,电话接通后,得知陈晓旭病重消息的毕彦君顿时泣不成声。 “帮我联系彦君,我想再见他一面。”2007年,一间安静的病房里,瘦弱的陈晓旭艰难地睁开双眼,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身边人说道。 这个请求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毕竟,她与毕彦君已经离婚多年了。 他们的故事,其实早在陈晓旭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时,就已经开始。两人同住在鞍山一个文艺大院,毕彦君比陈晓旭大十岁,在她眼里,他就是那个总是闪闪发光的“大哥哥”。 那时,陈晓旭总爱跟着父亲去话剧团看排练,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那个耀眼的身影。有一次,12岁的她怯生生地跑到后台,想要一个签名。毕彦君看着眼前这个腼腆的小姑娘,不仅爽快地签了名,还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小妹妹,你也喜欢表演吗?” 那一刻,一颗种子悄悄落进了少女的心田。 后来,他帮她梳理台词,陪她对戏,在她紧张时轻声鼓励。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让两个人越走越近。 《红楼梦》拍摄结束后,他们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一年,陈晓旭21岁,毕彦君31岁。 可童话般的开场,未必能抵挡现实的消磨。 凭借“林黛玉”一角,陈晓旭一跃成为全民瞩目的明星,片约不断;而毕彦君的演艺事业却始终不温不火。女强男弱的局面,让本就传统的他压力倍增。再加上性格的差异——她敏感忧郁,他直率粗犷,琐碎日常中的摩擦也越来越频繁。 更深处的原因,或许是陈晓旭始终未能完全走出“林黛玉”的影子。她曾坦言:“我不知道是我演活了黛玉,还是黛玉改变了我。”那份戏里戏外如影随形的哀愁,最终也为她的现实人生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薄雾。 最终,这对曾被无数人看好的眷侣,还是在平凡生活的消磨中走向分离。 尽管如此,两人之间却始终保留着一份难得的温情。毕彦君后来曾说:“虽然分开了,但我永远祝福她。” 2007年,陈晓旭病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突然想再见一见毕彦君——那个带她走进“红楼”,陪伴她走过青春,也见证她盛放与凋零的人。 电话接通时,毕彦君正在剧组拍戏。听到消息的瞬间,这个银幕上一贯坚毅的男人顿时泪流满面。他没有犹豫,推掉所有工作,用最快的时间赶往深圳。 可命运的剧本,有时比戏剧更残酷。由于病情急剧恶化,陈晓旭最终还是没有等到他。他们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在她的追悼会上,毕彦君泣不成声。他送来一副挽联:“黛玉陨落成永忆,晓旭往生证妙真”。寥寥十四字,写尽惋惜与不舍。 事后,他接受采访时说:“我宁愿相信她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做她的林妹妹。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活在自己的理想里。” 如今,十七年过去了,毕彦君依然活跃于荧屏之上,带来了《大宅门》《琅琊榜》等众多经典作品。可每当有人提起“陈晓旭”这个名字,他的眼眶仍会不自觉湿润。那段年少深爱,那个如黛玉般脆弱与执拗的女子,已成为他心中再无人可替的旧忆。 陈晓旭与毕彦君的故事,就像一出现实版的《红楼梦》:有过美好的相遇,有过无奈的别离,也有最终深情的悼念。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演绎了一段比戏剧更曲折也更深情的故事。 人海茫茫,能相遇相知,已是难得。即便未能携手至终点,也值得用一生去铭记。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陈晓旭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