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女儿视频,和她最后确认后,我说以后不再过问。这是我娘俩近两年来,时常讨论甚至争执的症结:女儿33岁了,结婚好几年了,就是不考虑生孩子的事,最初一年说忙着搞试验赶着写毕业论文,我理解孩子的事业心重,这两年再催,直接说丁克。挂了视频,我对着空荡荡的客厅发呆,手里的保温杯凉透了都没察觉——这辈子没跟女儿红过脸,却因为“生孩子”这件事,吵了不下十次。 第一次催她是在她31岁生日那天。我特意坐飞机去她工作的城市,炖了她最爱喝的鸡汤,饭桌上小心翼翼地说“你看你同学家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你也该考虑考虑了”。没想到她放下筷子,脸色一下子沉了:“妈,我早就跟你说过,我不想生孩子,我和老公都商量好了,丁克。”我当时就急了:“丁克是什么话?女人这辈子不生孩子,老了谁照顾你?”她也没让着我:“我的人生不是只有生孩子这一件事,我有自己的研究要做,有自己的生活要过。”那天的生日饭不欢而散,我第二天就赌气回了家,半个月没跟她说话。 后来我开始旁敲侧击。刷到朋友家孙子的视频,就转发给她;小区里遇到带娃的邻居,就拍张照片发过去,附言“这孩子真可爱”。可她要么不回复,要么就说“妈,我知道你想抱外孙,但我真的没这个打算”。有次我实在忍不住,跟她说“你不生孩子,别人会说闲话的,说我们家孩子不正常”。她却笑着说“妈,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我和老公感情好,工作顺心,这样的日子已经很幸福了”。 真正让我动摇的,是去年冬天。女儿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老公出差时出了车祸,虽然不严重,但需要住院观察。我急得连夜赶过去,到医院时,看到女儿趴在病床边,眼睛红红的,却还在对着电脑改论文。她见我来了,赶紧站起来:“妈,你怎么来了?这么晚了,路上多不安全。”我看着她熬红的眼睛,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既要照顾老公,又要赶研究项目,连轴转了好几天,却从来没跟我抱怨过一句。 那天晚上,我陪她在医院走廊聊天。她说:“妈,我不是不喜欢孩子,只是我现在的工作根本没法兼顾。我研究的是濒危植物保护,经常要去偏远山区采样,一走就是半个月,要是有了孩子,我怎么放心把他丢在家里?我老公是工程师,也经常要去外地出差,我们俩都给不了孩子完整的陪伴,与其让孩子跟着我们受委屈,不如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她还说,前阵子去山区采样,看到一个留守儿童因为没人照顾,冬天还穿着单鞋,她心里特别难受:“我不想我的孩子也过这样的日子,要是给不了他足够的爱和陪伴,我宁愿不生。” 我看着女儿认真的眼神,突然想起她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候她就喜欢蹲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能看一下午;上中学时,为了观察院子里的月季花,每天放学都要记录花开的情况;大学选专业时,不顾我们的反对,非要学植物学,说“我想让那些快要消失的植物,能一直活下去”。这么多年,她一直都在坚持自己喜欢的事,从来没有动摇过。 出院后,女儿带我去了她的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各种植物标本,还有她培育的幼苗。她指着一株小小的多肉植物说:“妈,这是我去年在云南发现的新品种,现在已经培育出十多株了,过阵子就要送到植物园去。”她眼里的光,像极了小时候跟我分享发现新蚂蚁洞时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生孩子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女儿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得充实又快乐,这就够了。 昨天视频时,女儿小心翼翼地问我:“妈,你真的不催我了吗?”我笑着说:“不催了,妈以前太固执了,总觉得女人就该生孩子,却忘了问你想要什么。你只要过得好,妈就放心了。”她愣了一下,然后红着眼眶说:“妈,谢谢你。其实我一直怕你不高兴,怕你觉得我不听话。”我看着屏幕里的女儿,心里暖暖的:“傻孩子,妈怎么会不高兴呢?你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挂了视频,我把之前存的“育儿经”书籍收了起来,换成了女儿寄给我的植物图鉴。看着书里五颜六色的植物,我突然觉得,生活有很多种样子,不是只有“相夫教子”这一种。女儿选择丁克,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对孩子负责。作为母亲,我能做的,不是逼她按照我的想法生活,而是支持她的选择,看着她在自己喜欢的赛道上,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如果你被裁员了怎么办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